“后疫情時代”,健康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頭等大事,牛奶等乳制品以其健康屬性獲得了市場的進一步認可。如今,有多少人每天喝奶?消費者的喝奶知識是否增長?
5月27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及荷蘭皇家菲仕蘭聯合發布了《2021中國奶商指數報告》。報告顯示,雖然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公眾喝奶行為的改善,但中國堅持每天攝入乳制品的人群規模約為3.6億人,超過10億人尚未形成喝奶習慣。
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奶商指數為62.7分,與2020年持平,雖然喝奶知識和喝奶行為還是沒有及格,但可喜的是大家的攝入習慣顯著提升。
“2021中國奶商指數反映了中國乳制品行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中國的乳制品人均消費量和世界乳品消費大國仍存在差距。通過推動中國乳制品人均消費量的提升改善大眾的健康素養和營養狀況。”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原理事長宋昆岡如是說。
奶商(Milk Quotient)的概念于2018年首次提出,用于評價中國人正確認識和食用乳制品的能力,反映國民健康素養水平。今年,項目調研繼續由零點有數執行,覆蓋全國20個城市,以及荷蘭、美國、英國、新西蘭、日本等10個國家。調查顯示,2018-2021年,中國公眾的喝奶意識得分都在80分以上,而喝奶知識和喝奶行為的得分卻一直不及格。奶商指數總體仍呈現“意識高、知識少、行為差”的特點。
報告也為行業趨勢研判帶來新的方向。首先,疫情激發了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也帶來了消費觀念的變化。調查發現,增進健康是公眾對乳制品的核心訴求,營養豐富、功能性強的乳制品更受青睞。公眾對提升免疫力、促進骨骼健康、改善睡眠、促進腸道健康等方面需求明顯。同時,他們也更關注乳制品的營養組成,對添加益生菌、低脂/脫脂、低糖/無糖等有顯著需求。
其次,乳制品消費與多元化場景鏈合,開始逐步滲入公眾的生活。除了三餐食用乳制品外,消費者在下午茶、社交聚會、運動等場合也對乳制品有所青睞;此外,奶棗、奶酪棒等乳制零食以及奶茶等乳制飲品極大程度地豐富了乳制品品類和口味,成為不同消費場景下的潮流選擇。
最后,乳制品逐漸成為全家人的營養選擇,不同細分人群的乳制品消費需求也呈多元化發展趨勢。乳制品不僅是嬰幼兒成長必不可少的食品,也是中青年提升免疫力、改善腸道健康,老年人增肌、促進睡眠的重要組成。此外,疫情還激發了直播帶貨、拼團等創新渠道步入發展快車道。
新觀念催生下的新場景和新需求為疫情常態化防控時期的乳制品行業發展注入活力。高品質、強功能、專業營養的產品正在引領乳制品行業的創新方向,成為加快乳制品市場革新的增長點。
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賴建強強調:“飲奶在我國歷史悠久,是我們日常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免疫力、保持健康具有重要價值。”他呼吁應著眼于推動飲奶新“食”尚,讓乳制品“回歸”中國人的膳食搭配;在推動多元飲食文化充分融合的同時,結合中國人口味和身體特點,研發“舌尖上的中國乳品”,讓中國人愛上牛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