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堅定不移的長跑,京東物流迎來資本市場的“橄欖枝”。
5月28日,京東物流正式于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據港交所公告,京東物流公開發售價定為每股40.36港元,若不行使超額配股權,全球發售募集資金凈額超過241億港元。
資本市場對京東物流的看好,離不開兩方面因素。一方面是京東物流亮眼的業績。京東物流過去3年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到2020年,營收分別為人民幣379億元、498億元和734億元,其中2019年同比增長31.6%,2020年同比增長47.2%,今年一季度京東物流收入224億元,同比增長高達64.1%;另一方面是對京東物流前景的認可。京東物流的定位是技術驅動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及物流服務商,一體化供應鏈收入是其營收的主要構成。
京東物流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其前瞻性的戰略眼光以及對其戰略的長期堅信與堅持。長跑14年,其發展戰略一直十分明確:
首先,用戶體驗。2007年,京東開始自建倉配一體的物流體系,京東希望借助高品質的服務,增強用戶粘性。截至2021年3月31日,京東物流運營超過1000個倉庫,包含京東物流管理的云倉面積在內,倉儲總面積超過2100萬平方米,物流網絡幾乎覆蓋全國所有區縣。
京東物流不僅將用戶的體驗不斷提升至新高度,還為中國物流建立起獨一無二的龐大的基礎設施。
其次,全局效率。京東物流優于同行的效率與服務,基礎在于模式創新。與傳統快遞企業點到點提升運輸速度的網絡模式不同,京東物流的“快”簡言之是根據技術能力,將商品前置于消費者最近的地方,以空間換時間。在京東物流的助力下,京東集團的履約成本不斷下降,庫存周轉率不斷提升。
最后,技術與輸出。過去3年,京東物流的技術研發支出達到53億元。到2020年底,京東物流運營的“亞洲一號”大型智能物流倉庫數量已達到32座,已經擁有及正在申請的專利及計算機軟件版權超過4400項,其中與自動化和無人技術相關的超過2500項。
京東物流已將技術應用到了供應鏈的各個關鍵環節,將前期規劃、實施、智能化決策及后期運營管理相結合,實現服務自動化、運營數字化及決策智能化,以提升客戶體驗及整體效率。
可以說,圍繞“體驗”“效率”“技術”三個關鍵詞,從自建到開放,京東物流以“技術驅動,引領全球高效流通和可持續發展”為使命,展現出了強大的戰略定力。
根據灼識咨詢報告,中國一體化供應鏈服務市場將獲得爆發式增長。一方面,物流業不斷升級,不僅投入越來越大,而且越發專業化,管理難度不斷提升,基于社會分工理論,外包成為了最優選擇;另一方面,商流不斷變化,零售從單一走向全場景全渠道,消費需求越來越碎片化、多樣化、復雜化,品牌商零售商需要的不僅是單一的運輸服務,而是一攬子服務,滿足全場景全渠道需求;考慮的不僅僅是低成本,而是通過供應鏈的不斷優化,在降本增效的同時,及時把握機會,獲取更大的市場增量。
而京東物流所能夠提供的一體化業務模式可以一站式滿足客戶所有供應鏈需求。通過科技賦能,幫助客戶優化存貨管理、減少運營成本、高效地重新分配內部資源,使客戶專注其核心業務。2018年至2020年,京東物流一體化供應鏈外部客戶數量由3.2萬個迅速上升至5.3萬個,單客平均收入由23.4萬元提升至31.3萬元。隨著客戶數量的增多,以及單客戶平均收入增加,京東物流將不斷加深對各個細分領域的理解洞察,不斷打磨完善自身的產品和方案,為未來通過積木式的產品組合,實現規模化復制奠定基礎,進而成為社會化的供應鏈基礎設施。
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京東物流在中短期內將業務增長和拓展市場份額放在了盈利前面。一體化供應鏈服務市場空間巨大,事實上,京東物流此次IPO募資的主要用途也是夯實提升自身在一體化供應鏈方面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