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用貼著成本價的產品不僅僅想要搶占消費市場,更想要搶占的是資本市場。畢竟對于新勢力造車企業來說,來自更多資本市場的投入才是真正的“驅動力”。如果初期資本能力不強,靠低價所帶來的消費市場保證,絕對足夠威馬吸引更多資本,來提升自己的交付能力,這樣整個生意就能更快運轉起來,品牌也更容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
當然,產品價格越低就意味著你越難往產品中塞入更多的豪華配置和科技功能,所以看似起步價很低的威馬EX5,還是像傳統車企一樣給出了一個相當復雜和繁瑣的選配單。除了標配的手機APP遠程控制、胎壓監測、定速巡航、倒車影像、前后各4顆倒車雷達、前排電動調節、雙區空調這些保證日常最基礎使用的傳統配置,無論是360° 全景影像、前霧燈、全景天窗、自動防炫目后視鏡,還是高級真皮打孔座椅、感應式尾門、空調凈化功能、后背箱置物板等等,都需要選配。ADAS的高級駕駛輔助功能同樣也要等到2019年。更關鍵的,是這些選裝包的價格目前還沒有公布,而從行業規律上來看,這些配置都屬于幫助車企獲得利潤的高溢價配置,價格低廉的可能性很低。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你想買一臺看上去起售價非常低的威馬EX5,你還是需要多付不少錢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配置。
不過不得不承認的是,這種用盡可能基礎的配置去盡量壓低售價的車型,在市場上是非常容易獲得歡迎的,只要威馬能按照預期開始交付,在10萬左右的區間,依然可以獲得非常多的銷量。
想活下來,就要刷足存在感
前段時間網上有一張圖很火,圖上畫著好幾十個新造車公司的logo,如果不是在媒體關注這個行業好幾年,除了上面說的三家標志性代表,我確實很難再數出有幾個品牌有足夠的品牌存在感和產品獨到特點。在這幾年的時間內,涌入造車行業的,有一兩百家,整個行業的泡沫化也非常嚴重。
李書福說互聯網公司造車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雖然這個說法有失偏頗,但確實提出了一個真問題:所謂新造車,能夠創造什么新價值?
無論是傳統造車企業,還是新造車公司,都企圖靠電動化來實現彎道超車,但事實上,電動車的技術受限于電池技術,產品的差別只剩下電量的多少,以及電池包的成組效率和控制策略優劣。
新造車企業能創造出的新價值,關鍵點可能還是要歸結到三點:更年輕化的品牌調性,更智能化的產品特性以及更人性化的服務模式。也正是在這三點上的布局優勢,讓蔚來、小鵬以及威馬這三家公司能夠成為新造車浪潮中最有存在感的幾家公司。
蔚來遞交的IPO招股書有300多頁,展現了自家的未來布局和發展現狀,也坦誠公開了前景隱憂。大量的輿論都在看衰蔚來的同時,也體現出了一個問題:造車不易,消費者的耐心快要耗盡,市場留給造車新勢力的時間和機會已經不多了。
新造車領域,誰能存活下來,答案可能就在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