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書》中周濤從13歲演到53歲。央華戲劇供圖
《情書》中周濤從13歲演到53歲。央華戲劇供圖
2016年與朱軍在央視猴年春晚舞臺上。圖/視覺中國
離開《綜藝大觀》時,周濤為觀眾獻唱《掌聲響起來》?!D/視頻截圖
在大眾眼里,對周濤的認知還停留在她是央視“最美女主持人”之一。27歲主持《綜藝大觀》一炮而紅,隨后連續16年擔任央視春晚主持人,她成為迄今為止主持春晚次數最多的女主持人。2008年,她代表央視站在鳥巢之巔解說奧運會開幕式,2016年以前,她從未錯過央視的所有主持重要時刻。
兩年前,周濤毅然向工作了21年的央視提出離職,調入北京演藝集團轉向幕后,做起音樂節導演,為電視片配音,在今年她更是首次嘗試出演話劇——與孫強合作主演《情書》,在南京、長沙等16個城市巡演后于8月16日-19日北京首演。周濤在陌生的戲劇舞臺上挑戰自我,從13歲的小姑娘演到53歲的中年人跨越了40年時代變遷,她為這個話劇瘦了四斤卻心里踏實無比,因為“演話劇是我年少時的夢想,今年終于得償所愿”。
周濤說從進入央視到決定離開央視,她決定讓人生和事業步入更自由的階段,只因“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愈發逼近。她想嘗試更多自己喜歡的事,并努力做到無愧于心。頭銜、競爭、榮耀,都不在她的留戀范圍之內,“即便實現夢想需要拋棄一些大家很向往的東西,我也會很勇敢地拋棄。因為我不想為了固守所謂的成就、位置,給自己留下更多遺憾。即便最后沒有成功,我也從不會后悔自己選擇的路。”
進行時
戲劇人周濤一句詞練一晚
但只給演員身份打60分
排演《情書》初期,周濤曾度過一段非常焦慮的時期。對于完美主義的她來說,最大的焦慮在于此前她從未有過話劇經驗,因此無法掌控完美的界限。她的話劇情結由來已久,“我之前是舞臺劇熱心觀眾,經常去看。有想演,但之前在央視工作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制,很多社會活動不可以參加,我得遵守平臺的管理和規定。”
在話劇《情書》中周濤飾演了家境殷實、漂亮且獨立的路佳佳一角。從70年代汪洋肆意揮灑青春的傲嬌少女,到經歷過時代變遷、生老病死的沉靜中年婦女,周濤僅通過大量獨白,便精準地演繹了從青春洋溢到蒼老疲憊40年的歲月蛻變。周濤說劇本她看了三次,哭了三次,每段經歷都是她記憶中曾經歷過的,“雖然我比路佳佳小幾歲,和她的感觸不太相同,但我們都是在追求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她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所有時間都用來鉆研劇本,一句話、一個眼神、一種表情、甚至一口氣息,她都要提前反復排練。戲中“全北京除了我爸爸,你是我最喜歡的人”這一句臺詞,周濤整整排練了一個晚上。
尤其在塑造與自己現在年齡比起來跨度很大的13歲路佳佳時,周濤在表演方式上一點點“摳”:“因為她十三歲,所以我覺得從聲音的表達上讓她高音區多一點,因為小孩子說話調門比較高,語速更快一點。我的腳步也很輕盈,因為十幾歲的小女孩走路是連蹦帶跳的,包括看男孩的小眼神,就是從細節里抓取這個人物,而沒有刻意地表演一個小孩。”
導演、搭檔、工作人員都說周濤在幾天之內達到這樣的表演效果已經非常專業,但做了20多年節目,周濤深知過程中吃過多少苦都不會有人關注,所有舞臺都是結果導向,“沒有人能做到完美,但在臺上的表演,我必須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觀眾。話劇我要比平時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才能接近完美。”她沉浸于舞臺獨有的魅力:“舞臺劇最大的魅力就是動態調整。跟演電影電視劇不一樣,你的影像已經固定下來,但舞臺劇每場都會有不同,你可以讓自己比上一場演得更完美。那種成就感是很強的,而不是一種簡單的重復,它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工作。”
即便如此沉醉于舞臺創作,但周濤也很清醒地認知做舞臺劇演員可能并不會成為未來常態:“跟專業的演員比,比如跟搭檔孫強老師比我就欠缺很多。我沒有經過太系統專業化的訓練,從技術上來講有很大的短板,所以不太敢把自己定位于專業演員。”當問及對《情書》中自己的角色打多少分時,周濤說:“我對我自己的標準不是主持人跨界的60分,是專業演員的60分。我覺得差不多我剛好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