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碼標價新規實施后 “雪糕刺客”仍在
不少商戶在冰柜上增加了價簽 仍有一些小店或者冷批點未執行到位
這個夏天,“雪糕刺客”這個詞火了:那些隱藏在冰柜里面,看著其貌不揚的雪糕,但當顧客拿去付錢的時候會用它的價格給買家“致命一擊”。由“雪糕刺客”一詞引申,關于雪糕價格的話題也頻頻登上熱搜榜,引發一眾網友共鳴。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隨著《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本月初正式實施,“雪糕刺客”還存在嗎?而消費者們抵制“雪糕刺客”到底是在反感什么呢?
(資料圖片)
記者走訪
部分小店或者冷批點未執行到位
有網友認為,“雪糕刺客”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很多雪糕批發店以及街邊商鋪、便利店沒有明碼標價。讓人誤以為貴價雪糕也如同冰柜的普通雪糕一樣,只有幾元的身價。今年7月1日,《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正式實施,根據上述規定,價格欺詐行為包含不標示或者顯著弱化標示對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不利的價格條件,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這部分網友認為,只要商家明碼標價,“雪糕刺客”也將無所遁形。
北青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該新規實施后,確實有不少銷售雪糕的商戶在冰柜上增加了價簽,但仍有一些小店或者冷批點并未執行到位。
在朝陽區一家社區市場內,一家冷飲批發的商戶正在往冰柜上加貼價簽。北青報記者注意到,該店的三個冷柜中銷售的大部分雪糕和冰淇淋都有與產品相對應的價簽。“這個是剛進的,把價簽補上,也方便顧客自己拿。”而在一些冷飲批發門店里,一進門就能看到整頁紙的手寫雪糕價格。有的商家不僅在冷柜上放了雪糕的名字和價錢,還印上了雪糕的圖片,方便顧客辨識。
不過,仍有一些冷飲批發店和街邊小店并沒有在明顯的位置標注雪糕等產品的價格,還需要顧客在購買時口頭詢問。“確實不方便,有的時候總問老板,自己也會不好意思,隨便拿一個得了。”一位顧客表示。
廠商應對
部分品牌贈送產品價格牌
北青報記者發現,有的廠家也在為商家明碼標價創造條件,一些品牌甚至隨著冰柜贈送了商家印有商品圖片的價格牌,但是部分商家也并沒有使用。有未明碼標價的商家表示,結賬時會挨個報價,如果顧客覺得拿到的雪糕價格不合適,隨時可以放回去。至于為何不愿意標注價格,商家表示,店內有近200個品種,品種還經常替換,“換價簽太麻煩了,而且很多顧客根本就不看。”
不過,北青報記者也注意到,多地市場監管部門表態稱,加大對轄區內食品流通戶及雪糕批發零售商戶開展明碼標價監督檢查頻次,同時建議消費者發現未明碼標價情況可予以舉報。
市場觀察
讓消費者反感的到底是什么?
監管部門將不明碼標價的行為,劃入《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監管的范疇,無疑加強了市場的規范和監管,但是“雪糕刺客”仍舊讓很多消費者不滿。這無疑是消費者對雪糕市場新品越出越貴,只賣高價不賣平價現狀的不滿。
當下,不少冰淇淋品牌發現了產品的新屬性——社交。當消費者吃雪糕不再只是為了解暑后,冰淇淋行業緊隨新茶飲行業,一腳跨進了休閑食品范疇。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當前,中國雪糕市場進入了精準細分、多層次消費檔次的節點。在新生代人口紅利不斷疊加、消費升級推動下,各個消費檔次的雪糕都有自己的客群。
不過,有評論表示,雪糕畢竟只是雪糕,既沒有“系出名門”的源遠流長,也沒有足夠有說服力的品牌故事,強行自抬身價、搞社群營銷,未免給人以裝腔作勢之觀感。當網紅品牌營銷風口過去,人們實際消費體驗較平價雪糕并未有多少提升時,高價雪糕自然也就失去了競爭力。
雪糕作為夏季最常見的冷飲,好吃不貴還是大多數消費者選擇購買的第一原則。雪糕產品創新必須建立在保證性價比的基礎上,一味追求營銷推廣和高端定制而忽視產品品質,注定無法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記者 張鑫)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