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起,上海全面啟動社會面清零攻堅九大行動。其中,騰換擴容行動成為盡快切斷病毒傳播鏈條、加快推進“四應四盡”、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一大重要舉措。
記者最新獲悉,包括臨港方艙醫院、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在內的多家方艙醫院已加緊改造,部分區域轉型為定點醫院,專門收治新冠病毒陽性合并基礎疾病需要內科治療的患者。
“擴院增床”的一系列改變,旨在應對本市近期增多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全力提高重癥患者救治率,降低病亡率,鞏固推進出院出艙人數大于新增感染人數的“正向循環”,力爭早日實現社會面清零。
臨港方艙2000張床位轉型“定點”,三地重癥醫學等精兵投入救治
騰換擴容行動明確提出,醫療機構要充分挖掘潛力,新建改造擴院增床,將方艙醫院改造成區域定點醫院。
昨天,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傳來消息:根據上海市疫情防控形勢要求,由華山醫院管理保障的臨港方艙醫院已將部分區域轉型為定點醫院,共計改造床位2000張,以提高對普通型和有基礎疾病的輕型新冠患者的診治能力。
于4月5日開艙的臨港方艙醫院設計床位1.36萬張,由江蘇、浙江援滬醫療隊和上海華山醫院醫護管理團隊協作共管。華山醫院主要承擔內部統籌、診療規范及流程制定、信息技術支撐和裝備后保管理等工作。截至昨天,臨港方艙醫院累計收治感染者超31000名,累計出艙超21000名。
從以收治新冠輕型和無癥狀感染者為主的方艙醫院,轉型為部分收治普通型及有基礎疾病的輕型新冠患者的定點醫院——轉型過程中,軟硬件的升級改造、醫護力量調整、服務管理的優化都極為關鍵。
華山醫院充分發揮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的應急保障和戰略儲備能力,快速調配一個BLS2+移動實驗室、兩輛移動特檢車、一輛移動手術車開赴臨港;加裝移動CT、并完成與華山醫院總院PACS系統互聯互通,現場拍片與后方讀片相結合,實現效率最大化。與此同時,這里還完成了定點醫院床位的升級改造,配備醫療專用床及床旁監測、搶救設備,擴增藥品目錄。
目前,臨港定點醫院已具備基本的檢驗、檢查和應急搶救能力。蘇、浙、滬三方醫療隊在保證方艙平穩運行的基礎上,調配醫護全力保障定點醫院建設。來自江蘇省人民醫院、浙江省人民醫院、上海華山醫院等20多家知名醫院的呼吸、感染、重癥醫學、中醫等科室的精兵強將已投入定點醫院的工作。
“定點醫院充分發揮三地醫療資源的協同優勢,成立專家組,建立會診制度,實現對病例的一人一策、精準施治。”臨港方艙醫院總指揮、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介紹,臨港定點醫院將進一步完善區域內、院際間轉運機制,打通與市六醫院臨港院區、華山醫院寶山院區、華山醫院總院的轉診通道,形成覆蓋從方艙到定點醫院、從感染中到治愈后的全流程生命“救治線”。
閔行方艙升級為定點醫院,“三嚴四強一會診”提高救治率
數據顯示,本輪上海疫情的陽性感染者中,60歲以上人群占比19%,其中80歲及以上占比2%。國內外研究均表明,老年群體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老年患者發生重癥的可能性更高。
市衛健委一級巡視員吳乾渝表示,本市按照“集中資源、集中專家、集中患者、集中救治”要求,全力做好重型、危重型患者的醫療救治,盡最大努力降低病亡率。
閔行體育館定點醫院是近期首個順利完成整體升級改造的方艙醫院。該醫院內目前設置了9個病區,分別是2個心血管病區、2個腦血管病區、1個消化病區、1個腫瘤病區、1個呼吸病區、1個全科病區、1個重癥治療病區。充分考慮老年群體的特點,這里還添置了坐便器、輪椅等設施,進行適老化改造。記者了解到,該定點醫院床位700張,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區中心醫院共同派出的129名醫護和17名行政管理人員參與維護管理。
這兩天,這家定點醫院迎來收治高峰,一些有基礎疾病的新冠患者及老年患者將在此接受治療。閔行體育館定點醫院指揮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孫益紅介紹,醫療隊將重點做到“三嚴四強一會診”,即嚴格急慢分治、嚴格專科分流、嚴格輕重分層;強化基礎疾病治療,強化重癥綜合治療,強化高質量護理,強化院感管理;一旦有會診需要,第一時間安排一流團隊會診,并一路跟蹤。
最大方艙已有4.8萬余名感染者出艙,加速周轉“正循環”
昨天,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又有約6000名康復者出艙回家。截至昨天,這個上海最大的方艙醫院已有4.8萬余名感染者康復出艙,共計收治感染者近9萬人,連續多日實現每日“進、出艙”保持正向平衡。
當前,上海全市方艙醫院總床位數已達27萬張。記者從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方艙醫院獲悉,方艙醫院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積極開展規范化、同質化診療,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對有重癥高危因素患者特別關注,暢通方艙醫院和定點醫院之間的雙向轉診機制;與此同時,加強方艙醫院與轉運專班緊密配合,加快出院銜接,目前感染者轉陰周期通常在一周左右,一旦符合出艙標準,做到“應出盡出”,患者及時出艙回歸社會。
“全力提高周轉效率,推動實現出院數大于入院數的正向循環,有助于加快推進‘四應四盡’,盡快實現社會面清零。”方艙救治團隊告訴記者。(本報記者 唐聞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