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一篇《突然封控的這神奇四天,半山這個小區的居民,是這樣度過的》網文在拱墅區半山街道田園牧歌麓云苑小區居民的朋友圈刷屏。
這篇文章,足足有3700多字,記錄了半山街道田園牧歌麓云苑小區,從4月19日晚上封控到4月22日四天里發生的點滴故事。
讀完文章,最讓人暖心的瞬間是文章評論區,“我是你的鄰居,你寫得真好”“看的熱淚盈眶,麓云苑加油”“看完眼睛濕潤了,沒有華麗的詞語,卻用了最樸實的情感表達”……記者數了一下,有64條評論。
寫這篇文章的人,筆名叫“暖暖”,記者通過多方聯系,找到了這位作者,她是麓云苑小區居民袁小白,某教育培訓機構的創始人,教了十多年的語文,大家都叫她“袁老師”。
說到寫這篇文章的初心,袁老師說她是被一個瞬間打動了,“4月20日那天晚上,‘大白’、民警到了晚上還餓著肚子,我們小區的居民紛紛給他們送去炒年糕等食物,這種情誼太感動了,于是,我決定把這幾天的故事記錄下來。”
她記錄了小區發生的暖心瞬間,比如小區業委會組織適齡孩子家庭提前做核酸,不耽誤上網課;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小區業主自發出主意,優化做核酸的線路,畫出兵分兩路的線路圖;社區有序發放物資……
突如其來的封控,讓每個居民多少有點慌亂,但在袁老師眼中是忙中有序,一點都不心慌,“我在群里看到中風的老人、需要化療的病人,很快被業委會安排轉運去醫院,還有平時需要吃藥的居民,群里貼心地為他們建立了文檔,需要什么藥,填上去就有人集中去采購,每一個細節都被照顧到,這些都很暖心。”
最讓她感動的那個瞬間是發放物資的那一刻。“4月21日下午,那時候我計劃錄課,窗外有點聲音,當時看到有物資車開來,那一刻感覺被人記掛著、關心著,真的很開心。”袁老師說。
“民警、物業工作人員、業委會委員、保安、志愿者,貨卸了足足三四個小時,從大車轉運到小車上,再到每一戶手里,太感謝他們。”她說,每一戶都收到了整箱的物資,有黃瓜、牛腩和黃魚鲞等。
袁老師說,雖然現在還沒有解封,希望在拱墅的朋友不要慌,靜下來去感受生活的美好,“這是一座值得我們去愛的城市!”(商報通訊員 江雯 記者 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