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區塊鏈第一股之稱的*ST易見,近日飛出“黑天鵝”。7月10日,公司就部分前任高管涉嫌違法犯罪,向公安機關報案,昆明市公安局已受理。遲來的2020年年報令投資者膽戰心驚:2020年公司巨虧115億元,相當于公司上市24年來凈利潤總和的3倍多,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權益-35.58億元,處于資不抵債狀態。
二級市場上,公司股票自7月7日復牌以來連續跌停,5萬投資者欲哭無淚,維權迫在眉睫。
接連“爆雷”
金融投資報記者梳理發現,僅進入7月份以來,*ST易見公告的違法違規事實就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7月6日,上交所對公司發出的監管工作函涉及如下問題:其一,控股股東巨額占資。其二,持續經營能力可能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其三,內控存在重大缺陷。
同樣在7月6日,天圓全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 2020 年度財務報表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7月7日,公司被實施風險警示。同一天,公司收到云南證監局責令公司控股股東改正占用公司及其子公司資金的行為,并配合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保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要求公司應于收到本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云南證監局提交書面整改報告。
僅過了兩天時間,7月10日,公司向公安機關報案稱,公司部分前任高管涉嫌違法犯罪,目前昆明市公安局已受理。
撞上“槍口”
二級市場上,自7月7日以來,公司股價已遭4個跌停板,且目前尚無打開跌停板的跡象。而今最悲慘的還是廣大中小股東。那么,投資者找誰索賠?
對此,專業從事投資者維權的北京市盈科(濟南)律師事務所楊泉軍律師表示,投資者的民事維權基于證券欺詐理論,投資者依據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形成價值判斷買入證券,當該信息被首次質疑或確認為違法之后,股價下跌給投資者造成損失時,法律推定公司的信息披露違法行為與投資者的交易和損失存在因果關系,上市公司應當賠償。
據此,凡是在2021年4月27日收盤時持有*ST易見股票的投資者,在2021年4月28日之后無論是否賣出,都可以通過微信falv365咨詢或者等待證監會處罰后自行起訴,要求上市公司及相關責任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家剛剛發布的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要求,對證券違法活動“零容忍”。既然是“零容忍”,就必須追回被前實控人卷走的巨額資金,賠償給投資者,這不應該是投資者的事,而是監管部門的事。“零容忍”,不僅是要打擊違法違規者,還要最大限度地保護投資者的權益,不能讓投資者為違法違規者買單。
尚有疑問
除了依法維權,投資者也不禁要問: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ST易見能虧損這么多嗎?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以前的財務數據“水份”太重。金融投資報記者查詢獲悉,2016年至2019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03億元、8.16億元、8.14億元、7.77億元和8.86億元。
同樣被投資者質疑的是,對于被九天控股占用的42.53億元資金,公司在7月5日發布的公告中表示,九天控股承諾,在2023年6月30日以前分筆償還占用資金及對應資金占用費,并以資產抵押、個人無限連帶責任保證等方式,為九天控股還款承諾提供擔保。上述承諾能否兌現?
從公告看,公司的減值計提金額最大的卻是逾期的房地產保理業務,這是否意味著還有數十億元的房地產保理應收款未披露客戶明細?九天控股是否還通過其他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資金?上述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公司,與*ST易見的商業往來是否真實?*ST易見將大額預付款支付給供應商,相關人員在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楊泉軍表示,公司信用減值超百億、數十億非經營性資金被控股股東占用、高管涉嫌犯罪等問題的接連爆出,集中體現出公司管理存在重大缺陷,內控制度形同虛設;同時,審計機構對公司此前年度的會計報告審計工作是否勤勉盡責,是否真正起到“守門人”的作用,也應當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