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2021年,A股核心資產引領牛市行情,其中,券商板塊整體表現不錯,2019年和2020年券商板塊分別錄得52%和18%的漲幅。但如果說券商板塊在之前的兩年整體表現還算中規中矩的話,今年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券商表現和基本面嚴重背離
根據萬得數據,從申銀萬國行業分類來看,1月4日-5月28日,非銀金融跌幅達到-10.23%,排在各行業表現倒數第二名。其中,證券板塊的跌幅為-10.84%,在申萬104個三級行業中,證券板塊表現倒數第七(見附圖)。
因為本周證券板塊有所反彈,區間跌幅實際有所收窄。如果統計截止到5月21日的數據,非銀金融跌幅達到-15.84%,其中證券板塊的跌幅為-17.86%。這反映出本周非銀金融以及證券板塊反彈力度較大。
讓筆者疑惑的是,券商基本面一直很強勁。從去年和今年一季報的業績披露來看,券商營業收入同比均超過20%,歸母凈利潤增速均接近30%,營收和凈利雙位數的增長,表現持續而穩定。其中,券商行業龍頭在一季度的業績增速更佳,總市值排名前十的大券商,歸母凈利潤增速超過40%,優于行業平均水平。
從估值水平來看,上市券商PB的平均值(截至5月21日,下同)在2倍左右,多家頭部券商PB估值甚至回落到1倍附近。在業績增速較高,估值處于中樞甚至偏下的位置,年內上市券商股價平均跌幅達-13%,僅有東方財富錄得正收益。
券商的業績和估值似乎并沒有想象中的差,與年初至今的股價表現幾乎是背道而馳,這其中存在修復空間。
優先關注頭部券商和精品券商
從年內的行業運行數據來看,截至5月21日,兩市日均股基成交額超萬億,同比上升超20%,兩融余額占流通市值比例超2%,無論從交易量還是兩融數據來看,市場仍然較為活躍。與此同時,我們欣喜地看到,業務轉型的成果已經開始顯現,部分龍頭券商憑借出色的自營能力,收入呈現快速增長,比如國泰君安一季報披露的自營業收入超40億,激增50倍,即使扣除上海證券股權定向增資收益的11.6億元,表現仍然十分突出。財富管理業績轉型助力明顯,中信證券在一季度經紀業務收入達35億,實現31%的增速,超越行業平均增速。翻開2020年的年報不難發現,中信證券客戶數量累計超1090萬戶,托管客戶資產規模合計人民幣8.5萬億元,而財富客戶數量達到12.6萬戶,資產規模人民幣1.5萬億元,正是其資產配置和資產管理業務上的積淀,進一步優化了其收入結構,這無疑提高了龍頭券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在注冊制大背景下,頭部券商優勢更加突出,增速較快。比如一季報中的投行業務收入,中信證券增長79%、華泰證券增長146%。從年內的行業運行數據來看,截至5月21日,IPO和定增承銷規模分別達到1294億元和2143億元,企業債、公司債和可轉債融資規模分別達到1775億元、12604億元和1072億元。可以預見,投行業務收入仍然可觀,而業務集中度的繼續提升,頭部券商或區域性優勢的券商受益更加明顯。
隨著各類經濟數據的披露,市場對于政策、資金面的分歧正在發生變化,投資者對于不確定性的擔憂有所降低,而壓制券商的因素也在消解。5月22日,管理層在《堅持穩中求進 優化發展生態 推動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新進步》的講話中提到,證券行業不僅僅是做大規模,更重要的是緊緊圍繞主責主業,在做專做優做精做強上要更加努力,強調券商要向專業化、主動管理轉型。這不僅利多頭部券商發揮優勢,也引導中小券商走專業化、差異化的道路。后續來看,券商將繼續受益于注冊制、服務實體經濟拓寬融資渠道、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等政策上的持續推進,這或將催化頭部券商和精品券商的估值修復和業績增長。此外,情緒層面上,也有一個特點值得關注,葉飛“爆料門”中提及中源家居市值管理的幾家上市券商,開始脫離底部緩慢回升,這或許也反映出市場的悲觀情緒已經開始緩解。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壓制券商板塊表現的枷鎖正在解開,估值相對合理以及基本面的確定性將使得板塊迎來修復機會,而在投資機會上更偏向于受益經紀轉型突出、投行業務集中度提升的頭部券商以及區域性、自身特色業務明顯的精品中小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