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戶“云”買菜,一根網線購遍全城生鮮……疫情陰霾下生鮮電商市場異軍突起、高速發展,也逐漸改變著人們的購物方式和生活習慣。眾多投資機構頻頻看好生鮮行業,紛紛重碼加入其中。不過,高耗損、薄利潤、燒錢贏客戶等仍是生鮮電商面臨的痛點。
風口中的生鮮電商搭乘著互聯網東風,成為了被資本追捧的新“寵兒”,“生鮮電商第一股”之爭也愈演愈烈。
前不久,生鮮電商“叮咚買菜”宣布完成3.3億美元D+輪融資,該輪融資由軟銀愿景基金領投,目前,D輪累計融資金額達10.3億美元。此后也傳出赴美上市的消息,不過官方尚未正式蓋章認證。近日,美菜網擬赴美IPO,計劃籌資5億美元的消息不絕于耳,如果屬實,美菜網將趕超叮咚買菜、京東到家、多點、盒馬,成為“生鮮第一股”。
市場潛力大
網經社報告顯示,2020年生鮮電商市場規模3641.3億元,同比上升42.54%,生鮮電商賽道迎來了需求紅利。
據統計,近年來生鮮電商規模持續增長。2020年我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為3641.3億元,較2019年2554.5億元,同比增長42.54%。2014年至2018年增長分別為:123.07%、86.89%、68.53%、53.47%、39%。
自2020年起,互聯網巨頭紛紛重金投入社區團購。在其助推下,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日訂單量最高突破2000萬單、橙心優選日單量突破1000萬單……多家社區團購平臺的日交易額均突破1億元。
目前,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被資本看好,足以說明其獲得風投機構的青睞,其爆發力和潛力被看重。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鮑躍忠認為,此次叮咚買菜融資,是資本市場對整個生鮮電商模式的一個關注,或為看好。現在生鮮電商是一個發展熱點,在這個時期盡快地實現IPO,可能是一個必要的選擇,如若不然后續資金鏈壓力可能會比較大,所以包括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都需要盡快上市。
資本頻加碼
近幾年的生鮮電商儼然處在風口中的風口,特別是2020年底各大巨頭火拼帶火了社區生鮮之后,生鮮電商賽道之爭愈演愈烈、風起云涌。
去年10月,拼多多黃錚強調,在農業生鮮領域加大投入,未來5年投入不低于500億元;11月,滴滴CEO程維在內部大會表示:滴滴對橙心優選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下市場第一名;12月,由劉強東親自帶隊,宣布7億美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
作為電商的最后一塊洼地,生鮮吸引著無數玩家前赴后繼。目前,既有阿里、京東、拼多多等電商頭部巨頭切入生鮮板塊,又有美團、餓了么等純電商企業加快生鮮布局,還有叮咚買菜、海上鮮、每日優鮮、美菜網等生鮮電商企業興起。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生鮮電商行業共發生了15起投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超116億元。涉及的平臺包括多點Dmall、每日優鮮、叮叮貓特賣等。此外,2020年生鮮電商9家千里馬總估值達284.6億美元,分別是本來生活、每日優鮮便利購、生鮮傳奇、每日一淘、天天果園、食行生鮮、呆蘿卜、U掌柜、永輝云創,估值分別為58.5億元、46.8億元、40億元、33.8億元、32億元、25億元、21億元、15億元、12.5億元。
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生鮮電商交易額達1821.2億元,同比增長137.6%,超過了2019全年的交易額。受創業、投資、巨頭的影響,生鮮電商近幾年的滲透率快速增長,2013年到2019年的7年,滲透率分別為0.36%上升達到4.67%,共計增長4.31個百分點。
仍有痛點待解
生鮮賽道上花團錦簇、欣欣向榮的同時,仍有著高損耗、重配套、多燒錢低利潤的痛點。由于存在著配送超時、生鮮不“鮮”等較多現實問題,生鮮賽道上仍處于粗放發展階段。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認為,生鮮本質上是一個燒錢的行業,加上生鮮的時效性、后端供應鏈的匹配、區域性等諸多要求都非常高,所以這個行業雖然整體上現在競爭激烈,但是基本上還沒有形成高效的商業模式,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多。
此外,生鮮電商仍面臨著不少的消費者投訴問題,如虛假促銷、商品質量、退款問題等成熱點投訴。
“電訴寶”數據顯示,涉及投訴較多的社區團購平臺有每日優鮮、易果生鮮、本來生活、叮咚買菜、美菜網、永輝超市、盒馬鮮生等。虛假促銷、商品質量、退款問題、退店保證金不還、售后服務、發貨問題、客服問題、送餐超時、訂單問題、網絡欺詐等是2020年全年生鮮電商投訴的主要問題。
以叮咚買菜為例,2020年度“叮咚買菜”共獲得9次消費評級,其中,獲9次“不建議下單”評級,全年整體消費評級為“不建議下單”。同時,叮咚買菜存在發貨問題、訂單問題、客服問題和送餐超時問題。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方熠智表示,生鮮電商平臺應追求“鮮”字至上,快速擴張中重視消費者需求,提高用戶體驗。在經歷野蠻生長后,電商必須歸于平靜,企業應當放更多重心在經營,消費者是平臺發展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落實維權責任,確保消費者權益保障。電商平臺堅定不移地去努力合規,做正確的事情,相信市場和用戶可以給電商平臺最好的回報。
未來,廣大生鮮電商想要突出重圍,仍需修煉內功、持續升級,不斷拓寬市場份額,開展新的業務,優化商業模式。生鮮電商各玩家之間的角逐戰最終如何收場,依然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