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敢死隊”刷屏朋友圈,其實,除京東外,還有不少公司堅守在自己的陣地上。
35斗采訪調研了一批農業食品相關企業,包括美村科技、豐科生物、水木九天、本來生活、錢大媽、百果園、布瑞克等,忙是大家的常態,保供工作均排在首要位置。
如《從業者自述:為什么把菜送到上海這么難》一文提到,疫情之下的保供工作面臨諸多困難,主要集中在供應鏈上,比如運力緊張、物流不暢、人手不足等。
本文聚焦在現行環境和條件下,企業是如何去做一些突破的。這些突破不局限于對農產品供應鏈效率的改善和提升,同時也在探討是否存在一些可行的生產模式,在供應鏈受阻的情況下,確保城市的應急供應。
疫情下打造更高效的農產品供應鏈,企業有何方案?
35斗發現,企業主要從打造智能化、數字化供應鏈,更精細化的供應鏈管理,以及打造供應鏈的多樣性等方面提升供應鏈效率。
疫情常態化下,不確定性增加,對供應鏈對外部環境的及時可見性、系統化反應等都提出了新挑戰,因此打造智能化、數字化供應鏈勢在必行。
重慶美村科技從成立之初就定位于農產品產地數字供應鏈平臺,經過6年的發展,擁有了全國領先的全景式農產品產地地圖,可實現高效的產地挖掘、種植管理、貨物調配,并自主研發了適用于農業產業的SaaS平臺,通過線上線下良好結合,針對農業高效的實現產——供——銷一體化整合。
布瑞克則通過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數字化平臺助力農產品穩價保供。在該數字化平臺上,“供求信息”“求購信息”“蔬菜”“水果”“肉蛋奶”“米面油”“農產品市場價格信息查詢”等各類信息一目了然。平臺對社會免費開放,數字化供應鏈的應用能夠精準匯總滯銷地區與緊缺地區的農產品詳細情況,通過線上平臺快速建立供應鏈體系,配送到相應地區,減少農民損失,改善部分地區市民蔬菜生鮮供應不穩定情況。
錢大媽認為只有縮短供應鏈條,用彈性、靈活度高、能夠承受風險的供應鏈結構才能適應新環境和新挑戰。正加快推進供應鏈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應用在線采購、云倉儲等新業態、新模式和新技術。除此之外,錢大媽將大力推進供應鏈布局,通過對物流通道的優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完善,升級企業的供應鏈體系。
在供應鏈管理方面,疫情造成了一系列對供應鏈管理的挑戰,比如上游供應停產或短缺、安全庫存要求增加、勞動力短缺導致人力成本上升、物流中斷導致成本上升和周期拉長等。
面對挑戰,豐科生物利用數字化工具賦能,通過ERP系統實現企業數據可視化決策、供應鏈多維度管控和供應鏈產業協同,來提升企業供應鏈管理效率和效益。
本來生活網則通過不斷健全供應鏈管理體系,有效整合資源協同管理;建立完備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完善和落實跨部門的供應鏈協同流程,升級改造IT系統;推進產品和服務生命周期管理,構建完善的供應鏈風控流程和極端情況應急響應機制等,多方面管理提升供應鏈整體協調能力和效率。
市場環境復雜多變,更有彈性的企業才能在逆境中求生存,因此打造供應鏈的多樣性也成為企業突破的一大方向。
豐科生物正著力制定“Plan B”,儲備可替代的供應商,完善產業鏈條。目前已經在提前布局或加強對供應鏈的掌控,避免供應商和供應區域市場過于集中,減少對單一供應源的依賴性,同時確保關鍵原料的穩定和靈活供應。
美村科技在零售終端推出全國統一的原產地品牌——美村農場,通過訂單農業反向供應鏈的方式,最大程度降低供需矛盾,減少中間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巨大的資源浪費、效率低下等問題。美村科技經過多年發展,充分的把產地、產品、品牌、渠道等要素有機結合,并在數字技術、保鮮技術、種子技術、零碳種植技術等方面持續探索,提升農業效能。
此外,供應鏈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通過多方配合更能提升效率。
豐科生物加入以政府應急管理部門為指揮控制中心,通過與其他政府部門、社會企業、公共組織等共同合作而組建的以時間效率為核心目標,借助智慧化手段,將應急物資從研發開始,經由生產、運輸、儲備、包裝、維護保養、配送等環節,滿足應急需求的動態供需網絡。
百果園認為,更高效的水果供應鏈是指不論國產還是進口果品都更追求產地直供。同時要有更強的品類組合與應變能力去適應不同地區、港口/口岸的政策調整,還需要有極強的溯源能力去匹配各地政府的要求。企業必須在自身與供應商的規范管理、系統化能力和政府溝通上提前做好準備。
本次事件中,當我們在探討提升農產品供應鏈問題時,本質是想解決城市在疫情、戰爭甚至自然災害等不確定條件下,如何實現應急保障。
那么,從供應鏈放眼到整個農業食品體系,是否還有其他可行的解決方案?
水木九天創始人王曉慶在疫情開始時,就意識到蔬菜民生保障的職責和重要性,由此抓起了城市應急蔬菜保障體系的建設工作。
王曉慶分析,城市的菜籃子體系目前基本上以與外地合作為主,城市內的農業土地主要用來發展經濟類作物,例如葡萄、草莓、蘋果等,而對于民生保障蔬菜類尤其是適應惡劣天氣及特殊災害下的生產保障類極少。同時,城市的農產品體系采用的是地頭——多級分銷——城市批發——分銷——超市的七級行銷體系,嚴重依賴外地,而層層的銷售體系和冗長的供應鏈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費。
而蔬菜分兩類,一類耐儲運的如土豆、洋蔥、蘿卜等,一類是不耐儲運的比如西紅柿和葉菜類。一旦出現應急事件,洋蔥、蘿卜、土豆等消耗量和儲備都比較容易完成,非耐儲運蔬菜就成為關鍵。
因此,他認為應該優先在本土發展農業生產和供應,利用城市近郊農業土地,加大民生保障非耐儲運蔬菜基地建設力度,使其占到城市整體需求量最低不能低于30%,回歸到可持續發展的本位,打造一個更好的城市生態。
國外也有一些經驗可參考,譬如美國的有機農場銷售半徑不允許超過15公里;日本倡導本土化農業,本地產本地吃;新加坡要求到2030年之前完成糧食和蔬菜等自給率30%,因此優先在本土發展農業生產和供應。
2020年,水木九天在浙江建設了城市應急非耐儲運蔬菜工廠化基地。王曉慶介紹,在冬季及疫情期間,蔬菜工廠的產量和價格都非常穩健,平均價格比菜市場價格低一半多,給浙江供應以外,還拿出一部分供應上海。
水木九天蔬菜工廠的另外一個別名叫生命方艙,不論是疫情、戰爭還是異常天氣等不確定因素情況下,都可以做好應急保障。據介紹,該蔬菜工廠可承受8級以上地震、16級風力、1.5米深的暴雪、每小時140毫米的降雨量。
熊貓資本合伙人李論同樣提到,圍繞超級城市和城市群的訂單農業,也叫配套供應,市場上是空白的。當遇到問題,從外地運過來運費高、損耗大。如果把農業放進廠房,不需要那么多土地,在廠房里養魚、養雞、種菜,做立體農業、循環農業,然后端對端送到盒馬、叮咚買菜。
可以看到,在疫情或一些自然災害面前,可以抵御風險的本地化農業、設施農業、垂直農業或成為發展方向。
此外,李論表示,中國農業確實有很多要去改善的地方。物流不暢背后,是農產品在源頭的產品化和商品化率太低。蔬菜從全國各地運過來,都是非標的,比如叮咚買菜讓大家早上6點搶菜,是因為前一天晚上蔬菜運到大倉后,早上6點前完成下單,才有時間在倉庫里完成分揀、進入物流系統,運到前置倉、分銷等,最后送到人們手里,過程復雜。如果在源頭就做好農產品商品化,用機器自動化進行清洗、保鮮、分揀,比如幾根黃瓜裝在一個盒子里打包好,打上條碼進入物流系統,最后再根據每個訂單進行分揀時就方便很多。
王曉慶在保障城市菜籃子應急供應的提案里,建議應該檢測與分揀一體化,減少農產品批發體系環節過多,形成生產端、分揀直通最終用戶的高效民生菜籃子保障體系,減少生鮮損耗,提升種植者收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如恩格斯所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進步為補償的。疫情雖然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但我們借此看到系統的不足之處,從而作出改進和提升,以后會用更加有效的方式來應對種種不確定性。
上海豐科生物
作為上海市疫情期間生活物資保供企業,上海豐科生物每日為主要保供平臺叮咚買菜、盒馬鮮生、美團買菜、清美鮮食、永輝超市、百聯集團等提供超過250000包鮮菇,截止目前總數超過3000000包,保障市民菜籃子。同時,豐科也利用全國的生產網絡(青島、河北、成都分公司)向吉林、山東、河北、廣東等疫區加大供應量,保障當地居民的生活需求。
由于疫情間物流、封控等原因,居民買菜難成了頭等大事。公司供應鏈部門加強采購,整合各方資源,直接對接奉賢當地菜農,以及伊利、六和、洽洽等知名供應商,加上公司生產的當日鮮菇,搭配成數個套餐,為社區團購提供了數萬份葷素菇搭配的套餐。以此我們打通了供銷兩端,解決了市民買菜難和農民賣菜難的問題。
此外,公司還為奉賢區、閔行區、普陀區等重點封控區域的抗疫人員和部分小區捐贈了十余批鮮菇,及時為工作人員和小區居民補充營養。
本來生活網
本來生活網從產地端直采生鮮農產品比例超過80%,與全國各大優質生產基地均有深入合作,全面統籌協調上下游供貨與配送運力,全力保障上海保供包供應與交付。
2022年3月期間,先后多次緊急調配能量包禮盒與食品物資贈給長時間堅守崗位的抗疫一線工作人員,包括上海市松江區九亭鎮社區工作人員、嘉定區醫務工會等;3月下旬開始,為解決小區封閉管理期間居民購菜難、庫存告急等問題,第一時間啟動華東大倉和南京城市倉雙倉發貨機制,倉庫24小時運轉,靈活調配運力;自4月1日至今,在壓力集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上,通過更加靈活的配送方案應對不同情況,目前還在持續增加有物資保障通行證、可供調度的專車數量,全天候不間斷送貨,補充部分運力;截至4月20日,本來生活網已經向上海市徐匯、青浦、松江、浦東、靜安、普陀等各區提供達200萬份保供包,覆蓋鄉鎮街道近30個。
此外,本來集團在供應鏈上游具備源頭優勢。旗下本來生活網與本來鮮服務不同市場,業務上資源互補。4月19日,由本來鮮供應鏈籌措商品方案,經湖北、湖南、廣東等全國多產地協調貨源,將近5萬份抗疫保供包在4小時內完成商品方案、全國貨源調集和運力調配等一系列工作流程,最終實現48小時迅速交付。
布瑞克
為了助力疫情防控之下農民的農產品銷售,市民農產品采購暢通信息、銜接產銷,助力蘇、滬兩地及全國其它疫情反彈地區穩產保供,布瑞克農業互聯網積極發揮基于農業大數據和產業互聯網的農業數字化供應鏈優勢,成立專項小組,團隊攻堅開發,升級上線了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數字化平臺,“供求信息”“求購信息”“蔬菜”“水果”“肉蛋奶”“米面油”“農產品市場價格信息查詢”等各類信息一目了然,平臺對社會免費開放,匯聚各方力量,數字化供應鏈賦能戰疫情,查貨源、查價格,農產品穩價保供。
百果園
疫情期間,在民生保障里面,水果沒有排到很前面,百果園積極溝通申請了保供資質,部分門店堅持保供營業。以門店為單位,在社區微信群做蔬菜水果團購。做定向捐贈。百果園先于4月1日,向青浦區朱家角政府捐贈了進口香蕉、耙耙柑等共計13噸水果。之后又聯合莓小兔(南京金色莊園農產品有限公司)、南通泉氏水果種植有限公司、上海沃農進出口有限公司、怡顆莓(卓莓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等合作伙伴),通過愛德基金會與仁德基金會為上海送去20余噸的水果與蔬菜,助力抗擊疫情。
美村科技
疫情爆發后,美村科技及其下屬子公司立即啟動保供應急措施,發揮自身產地供應鏈的核心優勢,從產地迅速調撥各類農產品物資,穩保供、穩保價。
在短短兩個月中,美村科技旗下美村農場從黑龍江、崇明、湖北調撥大米超過5萬袋送往華東地區,保障有米下鍋。同時從重慶、武漢調撥蔬菜、水果、蛋類近100噸。
此外,美村科技還在積極協調供應商資源,充分發揮在華東地區的渠道優勢,利用好物業、團長等終端網格力量,保障最后100米的配送,如跟金貿、龍湖等物業平臺全面合作,充分發揮最后100米能力,讓農產品物資順利到達消費者。
當前,全國面臨的疫情防控壓力較大,特別是跨區域的物流運輸方面存在較大風險。美村科技全力配合疫情防控相關要求,在供應鏈、物流配送以及門店等各端均嚴格執行防疫措施,構筑疫情防控線。
錢大媽
疫情后,錢大媽啟動最嚴防疫措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積極組織調配貨源,加大備貨力度,保障履約配送能力,穩保供、穩保價。在華南地區,4月12日全廣州近500家門店肉菜供應474噸,相比廣州疫情前(4月8日前)增加了170多噸。其中,12日白云區供應蔬菜、水果42噸,肉類、水產、蛋奶20噸;黃埔區供應蔬菜、水果29噸,肉類、水產、蛋奶16噸;海珠區供應蔬菜、水果33噸,肉類、水產、蛋奶19噸等等。
在積極協調供應商資源,調配充足物資保障民生供應之外,錢大媽電商推出#次日達防疫接龍專場#,制定了多種應急套餐,在封控區、管控區,安排專人送貨到小區指定地點,然后由小區工作人員對接分發到顧客手中。
除此之外,錢大媽還多次組織對封控小區及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的免費送菜、送物資等活動。錢大媽深圳地區先后向福田區沙頭街道捐贈礦泉水、牛奶等愛心物資1400箱,并聯合南寧中養食品有限公司向南山區捐贈山地蘿卜20噸;錢大媽上海區聯合嘉定和浦東社區,在當地小區進行“免費送菜”愛心公益活動,為封控小區送上愛心蔬菜包;特別是上海區團隊還針對70歲以上老人、孤寡老人以及情況特殊行動不便者捐贈包括新鮮時蔬、肉類及牛奶等在內的愛心物資包,以保障老人們所需的生活物資。
(以上企業按首字母筆畫順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