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此前因實控人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而被調侃為老賴的昔日 “ 醬 油 大 王 ” 加 加 食 品(002650)發布了2021年年報。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對于剛摘帽不久的加加食品而言,其2021年的業績并不理想,不僅凈利潤虧損0.8億元,同比下降145.48%,且產品毛利率及營業收入均全面下滑。
主業不振 毛利下滑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金融投資報記者表示,“從產品端來看,加加食品未能做大主業,副業太多,導致其主業不具備品牌與規模效應,缺乏核心競爭力。銷售渠道方面,其在B端、社區團購等方面的拓展也做得不好。”
加加食品在年報中稱,2021年業績下滑主要受疫情影響,行業消費需求疲軟,疊加原材料成本上漲、新零售渠道沖擊等多重因素,致整體營收下滑。對此,接近公司的相關人士向金融投資報記者表示,“主要因社區團購擾亂了公司的產品價格體系,影響較大。未來仍以傳統市場為主,新零售渠道則作為增量市場。”
加加食品凈利潤虧損背后,是其主業產品營業收入與毛利率的全面下滑。年報顯示,加加食品去年營 收 達 17.55 億 元 , 同 比 下 滑15.34%。從產品端來看,其主營產品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第一大支柱產業醬油毛利率僅27.18%,同比下滑7.76%,且營收僅8.61億元,同比下滑15.39%。作為其第二大收入來源的食用植物油,營收與毛利率分別同比下滑14.17%、14.01%。
事實上,加加食品“醬油第一股”的光環早已名存實亡,且已遠遠落后于同行。近年來,千禾味業、海天味業的醬油毛利率雖有一定程度下滑,但均保持在40%以上。加加食品名譽董事長楊振曾在2020年12月的一場投資者關系活動中提到,企業上市后發展緩慢,主要因其不斷地搞投資,未聚焦主業,所以錯過了發展時機。而加加食品上市一年后,楊振便開啟了擴張之路,其投資的項目“跨界”到房地產、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等多個領域。
錯失發展良機的加加食品也因此掉出調味品第一梯隊,對行業龍頭海天味業已難以望其項背,去年營收已不及其十分之一。其凈利潤也早在2018年被千禾味業反超。
值得一提的是,迫于成本壓力,去年11月加加食品也曾對其產品進行提價,但仍難拯業績頹勢。對此,上述接近公司的相關人士表示,“產品提價具有一定周期性,因此,提價后反饋到產品上需要一定時間,具體可以后續關注今年的一季報數據。”
線上成本大漲359.12%
事實上,2021年對調味品行業整體而言均較為艱難,尤其是社區團購、新零售渠道對以傳統渠道為主的調味品企業均帶來了較大沖擊,加加食品亦未幸免。而加加食品線上渠道的布局,則是以大幅降低毛利率,以“燒錢”為代價換來的。
線上渠道方面,盡管加加食品營收同比增長221.48%,但其2021年營業收入也僅為1250萬元,而與之對應的營業成本為1192.4萬元,同比大漲359.12%。同時,線上渠道毛利率僅 4.61%,同比下滑28.6%。
對此,上述接近公司的相關人士向金融投資報記者解釋道,“線上銷售更注重的是品牌宣傳的作用,產品利潤會小一些。而且,線上渠道部分產品均被專門用來吸引流量,促銷力度較大,所以對毛利率影響較大。”
反觀海天味業,其從去年開始也積極布局線上渠道,營業收入達7.04億元。盡管去年其線上渠道營業成本同比增長134.71%,但毛利率 與 線 下 渠 道 相 差 并 不 大(37.71%),線下渠道則為39.86%。
傳統渠道方面,從地區來看,加加食品全國各地的營收均呈下滑趨勢,其中占比較大的華東、華中地區分別下滑19.28%、18.24%。渠道方面,加加食品的經銷模式占比達98.07%,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比減少16.2%,且毛利率下降8.83%至20.14%。
“很多企業此前并未意識到新零售渠道對其原有體系的沖擊,當整體渠道發生變化之后,企業也需要與時俱進。未來調味品企業還是應向B端發力,畢竟C端方面,行業已基本達到天花板。”朱丹蓬向金融投資報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