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kindle的最終宿命是用來蓋泡面,筋膜槍逐漸偏離健身范疇,轉向了意想不到的領域發揚光大。
定了八個鬧鐘都沒搶到菜,最終還是一分鐘300下點擊速度的筋膜槍,加上手指的完美配合,終于搶到了。
既然打游戲、四六級報名都需要手速,干脆就外接筋膜槍這個“機械骨骼”;
甚至你媽都來問,聽說你們年輕人那個筋膜槍用來敲豬大排、打年糕、打牛肉丸很好用,拿給我試試?……
在奇葩領域展現速度與激情的同時,筋膜槍也在2021年登上閑魚十大無用物品榜。
真的,當年不少人眼里那把帶著光環的筋膜槍,現在已經不知扔在哪個角落吃灰。
恭喜那些沒買筋膜槍的人,不必為思考如何處理這個過氣網紅產品而腦殼痛。
如今筋膜槍被時代拋棄,與當年盛況對比鮮明。
2019年它風聲漸起,沖進大眾喜愛的科技產品TOP5;到2021年成為銷量暴增2177%的黑馬健身產品。
嗡嗡嗡的震動聲后面,安撫的是一個疲勞而美好的肉體、勤奮而自律的靈魂。當年手里沒有一個筋膜槍,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健身。
筋膜槍原本是運動員和專業健身人士用的拉伸器材,它的原理是高度震動的槍頭讓運動后的肌肉放松,避免身體發僵發緊,筋膜粘連。
運動員用它賽前熱身、賽后放松。勇士中鋒考辛斯休息時就拿著筋膜槍在大腿上劃來劃去。
名人用它當專業按摩儀。蔡少芬睡前給老公張晉做按摩,就是用3000元的筋膜槍在后背上突突突。
用過筋膜槍的名人名單可以拉到無限長:詹姆斯、庫里、杜蘭特、羅斯、李冰冰、楊坤、蔡依林……莎拉波娃還投資了美國筋膜槍品牌Jason Wersland。
在明星效應和不斷熱度曝光下,筋膜槍從一個專業的運動健身裝備,逐漸變成尋常人家也想擁有的時尚玩具。
運動員身材健美,明星潮流前衛,只需一柄筋膜槍,就能與這些高不可攀的生活距離拉近,簡直賺翻。
在堅持漫長的苦痛鍛煉以獲得高級快樂之前,花一大筆錢顯然是讓人快速變爽的第一步。
先買一年健身房VIP會員,再入手N條瑜伽褲、塑身衣、彈力襪和各種護具,最后以一柄近2000元的筋膜槍作為健身消費鏈條上最后的完美一環。
有了它,如同一柄加特林在手,沖向一個更自律、更美好的世界。
筋膜槍品牌也在順水推舟,進一步“放低身段”。
從一種小眾專業健身器材,到大眾運動愛好者標配,甚至不運動的懶癌患者也可以來一把——這是“哪里痛打哪里”的按摩神器,是緩解腰酸背痛的秘密武器,一個隨時隨地的居家大保健按摩儀。
羅永浩當年在直播中賣那把899元的筋膜槍是這么說的:
“辦公室工作久了頸椎、腰難受,可以舒緩、提高工作效率;居家沒事看電視時捏捏腳按按摩;送給父母也是非常好的禮物。”
最終這一場賣出5000多把筋膜槍,銷售額超近500萬元。
這把筋膜槍,也在每個人的心上開了充滿激情和狂熱的一槍。
從人間爆品到閑魚C位,筋膜槍的閑置,反而表明它是健身領域很專業的真家伙。
靠機械力量捶出殘影的高效,有著用手揉捏比不上的精準和力度。每天健身房苦練兩小時的人,筋膜槍天天用且愛到不行。
但堅持高強度鍛煉的人畢竟少,這也決定筋膜槍的使用門檻其實很高。
《我家那閨女》綜藝里,傅園慧的爸媽輪流給她用筋膜槍放松身體。人家可是每天從早游到晚的專業運動員啊!
以普通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運動頻率,以及淺嘗輒止的健身強度,用筋膜槍放松基本是大炮打蚊子。
大多數人買它像是一種跟風消費,一種“我能堅持健身”的自我蒙騙,一種花錢證明自己在健身潮中沒有落伍的安心感。
下班后想用筋膜槍純放松,可操作性也很一般。
筋膜槍的價格從幾十到幾千不等。高價雖然不一定意味著質量更好,但不同質量的筋膜槍按摩效果差距的確很大。
筋膜槍的價位相差巨大
高質量筋膜槍的電機精密度和穩定性好,捶打有力,強度適中,體驗酸爽。低質量筋膜槍的電機出力不穩,部分喪心病狂的山寨貨甚至是利用裝修工具(如曲線鋸)改裝的。
未經驗證的力度和震動頻率應用于精密的人體,打得不舒服、打疼、打腫甚至打到軟組織挫傷都不稀奇。
何況平時最難受的頸椎、腰椎和關節過于脆弱,筋膜槍根本打不得。
即使筋膜槍質量沒問題,最舒適的使用方式也是別人舉著給自己打。
比如健身教練的課后服務、你對象自愿愛的奉獻,或逼著你的大冤種朋友為你效勞。
否則被按摩的那只胳膊或腿還沒有放松的爽感,舉著筋膜槍的胳膊已經累到顫抖。
頭腦冷靜下來后不僅捫心自問:我真的需要一柄筋膜槍嗎?
放棄筋膜槍的理由和買下它一樣充分。
有人賣掉筋膜槍后,翻出了毫無技術含量的泡沫軸,在簡單的摩擦中拉伸筋肉。
有人放棄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出力式按摩”,轉身去公司樓下找了個靠譜的按摩師傅。
有人玩兩次就膩了。中產社交貨幣輪番迭代,郁金香、野餐、露營還都沒打卡呢。
時間會證明一件事物的走紅究竟是大眾和市場的真需求,還是資本和品牌方的狂歡。
很遺憾,筋膜槍出風頭的時間基本結束。
而下一個,會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