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有這樣一位UP主。
去年,他拍下的一張雷暴影像,發布后轟動了大半個氣象學術界。
這幅作品囊括了中氣旋、降水線跡,以及孕育龍卷風的墻云,是國內迄今為止最完整、最典型的超級單體雷暴影像。
由于這幅作品的特殊性,它在今年3月登上了SCI期刊《大氣科學進展》專刊的封面。
過去,國內相關人員在部分中尺度氣象科研教學等工作中,長期引用國外攝影師拍下的風暴作品。
而他拍下的這張照片,打破了這樣的歷史。
這位UP主就是@Range四方。
他是國內首位職業風暴攝影師,今年21歲,是個00后。
同時,為了拍下最滿意的影像作品,他曾因車子陷進泥地被困,也有過差點被大風卷走、被冰雹砸中的經歷。
因為他獨特的風暴攝影作品與追風經歷,他還受到北京大學等高校邀請作學術報告,分享追風背后的故事。
今年,是四方追逐風暴的第三年。
在過去兩年里,四方已經驅車27000公里,跨越中國 11個省,拍下了最震撼的超級風暴天氣。
前些天,他的追風故事在發布后,迅速登上熱搜。
四方的視頻中既有難以捕捉的風暴雷電,也有大家常見卻陌生的氣象學知識原理。
在追逐風暴的路上,他拍到過城市的金色晚霞中,如同絲綢一般掛在云底的雨幕。
記錄下酷似外星母艦的超級單體雷暴。
也遇見過最恐怖的強雷電景象,一秒鐘十幾條閃電,像魔爪一樣在天頂散開。
在他的鏡頭下,網友們一次次地感嘆自然的美麗與震撼。
我們聯系到UP主@Range四方,他說,自己對風暴的興趣是一種本能。
“我一直對于變化的事物非常向往,這可能就是我為什么喜歡風暴。”
小時候,看到打雷下雨,他就笑得合不攏嘴,看到天氣預報出現雨夾雪的圖標,他會興奮地把嘴里的飯噴出來。
兩歲半那年,母親給他買了很多插畫書。
其中,一本叫《風力歌》的書深深吸引了他,里面有關于風的經典童謠。
圖源網絡
開始他不識字,媽媽一直在睡前讀給他聽。等到上幼兒園,他就每天拿著書翻來覆去地看,非常專注。
“那是我對小時候唯一一段最清晰的記憶,每一頁書都殘缺不齊,被我翻破了。”
后來,這種朦朧的癡迷逐漸變成了對氣象知識的學習探索,又進一步變成了心底的理想。
四方在拍攝
四方的母親經營著一個生態循環農業項目,其中包含大棚蔬菜種植。
去年初夏,四方在氣象雷達圖與衛星云圖上,發現一團雷暴。
他預計2小時后,超過10級的大風會席卷母親的農業基地。
四方第一時間撥通了母親的電話,希望她做好準備工作,但母親卻哈哈大笑:“現在這里萬里無云,哪來的風暴呀?”
結果2小時后,天色大變。
四方再次打電話提醒,這時母親才迅速讓基地人員撤離,可時間上已不允許再做大棚的加固工作。
隨后,風暴襲擊基地,大風瞬間掀開了上百畝的大棚覆膜,最外側的兩個大棚直接被吹倒。
這件事過后,四方就成了家里的專業“天氣預報員”。
四方中學時拍下的風暴圖| 受訪者供圖
然而,理想的路上往往不是一帆風順。
高考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讓他與氣象專業失之交臂。
四方生病的第一個月瘦了25斤,在家養病的日子,每天都很難熬。除了身體上的難受,還有對于理想中斷的自卑和沮喪。
2018年的一天,為了轉移生病的注意,四方拿出家里的一臺舊單反相機,擺弄起來。
那天晚上,正巧有一團風暴從他家窗前3公里的位置經過。
當時四方還是個攝影小白,拿著相機一通亂按,還真的拍到了十幾張閃電圖。
高中時,他運營著一個關于天氣分析的科普賬號,就隨手把照片發了上去。
沒想到發布后,這組照片被瘋狂轉發,創造了他人生中第一個爆款,第二天還登上了中國天氣網。
在經歷了低谷后,四方對攝影的興趣被點燃了。
2019年,他正式開始學攝影,拍星空云海、日出日落。
2020年夏天,他決定前往內蒙古,第一次嘗試在大草原上追逐一次雷暴天氣。
為了拍到最震撼的影像,追風者難免要面臨危險。
2020年8月,四方第三次在內蒙古“追風”時,遇到了目前為止最驚險的一次風暴。
在烏蘭察布,四方準備拍攝一團超級單體雷暴,它降水強,并且伴有大冰雹。
等風的時候,他忽然聽到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不是風聲,不是雨聲,也不是雷聲。
他想了半天,突然心里一驚,朝著同在欣賞風暴的司機大喊:冰雹要來了,快上車!
四方還沒來得及收起三腳架,拿起設備直接往車后座一扔。
關上車門后兩秒鐘的時間,乒乓球大小的冰雹直接砸下來,擊打聲蓋過了車里說話的聲音。
自然界的風暴,迷人又危險。
它不只有震撼的一面,還有災難的一面。
就在四方差點被冰雹砸傷的下午,四方捕捉到了草原上這團風暴過后的彩虹。
前一天晚上,他突發急性腸胃炎,整夜腹瀉,疼痛難忍,根本睡不著。
但當天的風暴爆發條件太好了,四方還是咬牙堅持,追逐了500多公里,拍下十幾團風暴影像。
正準備收拾相機返回,深藍色的天空中出現了一團正在發育中的粉紫色的雷暴單體。
四方興奮極了,通宵未眠的困意一掃而空,趕緊拿出相機拍下這難得的場面。
而就在這時,一位牧民好奇走到四方跟前。
聽說四方在拍風暴后,牧民臉色一下就變了,言辭激動:
“你們這些攝影師應該多過來拍一下我們!你知道今天下午冰雹有多厲害嗎?我們種了一年的莊稼馬上能收了,結果都被打壞了。我的三輪車玻璃也被打爛了。”
四方大腦瞬間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
但牧民大哥的話,卻讓他意識到——風暴作為一種災害性天氣,絕不僅僅是好看這么簡單。
被龍卷風襲擊后的村莊
“我在文獻中看過數百次案例,不可能不知道風暴的破壞力和危害。但是當我沉浸在單純創作的快樂中,就沒有把它們聯系到一起。”
那次拍攝過后,四方有好幾個月都特別難受。
帶著愧疚之情,也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氣象知識,避免自然災害,他開始轉型做科普,在作品中加入文字說明,讓更多人認識并防御這些極端天氣。
比如,打雷下雨時,風暴核心區經常呈現出獨特的青藍色。
他在視頻中解釋,這是由于云中存在大量冰雹與致密雨滴,而水分子會更多吸收紅光,散射出藍光。
美麗的青藍色,也是冰雹可能到來的危險預警。
2021年7月,河南暴雨,地鐵被淹,道路成河。
四方在家里看新聞,場面觸目驚心。他和一些氣象愛好者聊起暴雨的災情,幾乎哭了一晚上。
很多粉絲私信他,問他有沒有去拍攝,能不能出一期視頻講一講。
2021年10月,山西也碰上了極端的暴雨天氣。
他又決定克服嚴重的鏡頭恐懼,以出鏡的方式拍攝視頻,結合熱點天氣事件,講述氣象科普知識。
除了線上,四方也收到許多高校的邀請,走進校園做科普講座。
但由于疫情的緣故,很多科普活動都中斷了,公司的拍攝項目也難以推進。
“失業”的四方最近靜下來,在家里復盤、整理作品,看看氣象相關論文,等待下一次追風。
四方說自己現在是一個回歸初心的狀態。
“無論是追風暴、拍風暴,還是做科普,這些都是我十幾歲的時候最喜歡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