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商界不會有風平浪靜的時候。作為“零擔之王”,德邦被京東收購之后無疑會掀起一波行業變動,尤其是在快運領域。
有行業觀點認為,對于電商巨頭尤其是淘系電商來說,京東在拿下德邦后,借助其在零擔市場上的業務能力,直接拿到淘系電商的訂單可能成為現實。這對阿里來說無疑是難以接受的。
所以德邦被收,最暗自神傷的還是阿里。不過阿里手中還有一張牌,就是此前投資過的日日順。
合作多年的伙伴突然加入對手陣營,讓阿里明白物流領域競爭的殘酷。其實在阿里的投資版圖里,一直有一家與德邦同類型的企業,那就是日日順物流。
2013年底,阿里向海爾的物流業務進行了戰略投資,為日日順注資18.57億港元,其中5.4億港元通過阿里巴巴香港以現金方式出資,出資后阿里巴巴香港持有日日順物流9.9%股權,剩下的13.16億港元通過可換股及可轉換債券認購。
而對于可換股及可轉換債券,海爾給了阿里三條路選擇,最終阿里選擇行使轉換權,將持有日日順24.1%的股權,加上之前持有的9.9%,持股比例將上升到34%。
阿里最后給出的回應是,要日日順,不要海爾電器。因為物流板塊一直是阿里的弱項,且日日順物流又是以配送大件商品而聞名,在行業內屬于稀缺標的,還可以幫助阿里構建“新零售”閉環。
在得到阿里巴巴的投資之前,日日順其實一直都被海爾攥在手里。以至于當外界在介紹這家公司時,更多只是把它當作海爾的大件商品物流公司。且一直有傳言稱,日日順就是張瑞敏夢想中的“下一個海爾”。
海爾想要打造出下一個海爾,阿里想要構建“新零售”閉環,兩者的合作一拍即合。日日順也“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大件2B領域,拿下了不少大客戶,也優化了自己的供應鏈以及快遞網格。
經過幾年的發展,2021年5月12日,日日順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深市創業板上市,中金公司和招商證券為其聯席保薦人。2021年12月28日,因日日順完成財務資料的更新,深交所恢復日日順上市審核。2022年3月4日,日日順回復第二輪問詢,并更新招股書。
不過最近幾年,日日順也過得并不算太順利。
首先是過度依賴海爾、阿里系等關聯方。招股書顯示,在日日順的前五大客戶中,海爾常年居于首位,占據日日順營收的30%以上,是日日順當之無愧的最大客戶。
2018到2020年,日日順的營收為95.87億、103.46億和140.36億,歸母凈利為2.25億、2.73億、4.22億。但從2019年開始,海爾系客戶和阿里系客戶的營收占比都在逐年下降,外部客戶的占比逐年上升,可見日日順的野心是發展成一家真正的物流公司,而不只是海爾旗下的一個物流部門。
背靠海爾和阿里,對于初期的日日順來說有諸多好處。一方面,來自頭部上游的訂單可以構成穩定的業績基本盤;另一方面,參與海爾、阿里物流業務積累的經驗,包括供應鏈、數字化、上門安裝、售后維修等,都可以復制到多個行業的物流解決方案中,構成了其競爭力的一部分。
因為與海爾的獨特關系,日日順很難拿到其競爭對手的物流訂單,甚至會樹敵不少,例如美的旗下的安得智聯;當然,阿里系的存在也意味著,日日順很難拿到京東、國美等平臺上的訂單。
不滿足于基礎物流服務的日日順,想法設法打造了新的業務——供應鏈管理和生態創新服務。供應鏈管理是基于基礎物流系統,加入了數據分析、倉網布局優化、智能補貨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了物流配送方案。生態創新服務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最后一公里場景服務,另一種是車后生態業務。
圍繞居家、健身、出行和家電等不同的場景,日日順為不同的客戶分別提供了個性化場景解決方案和增值服務,并與眾多業內知名公司達成合作,如淘寶、小米、宜家、Keep和京東方等。
與京東物流不同,日日順不以自由運力為主提供服務,而是采用輕資產的運營模式,通過與外部運力、倉儲服務、服務網點合作的形式,向客戶提供服務。
在這種運營模式下,日日順的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周轉率較低,基本不超過5次。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日順的應收賬款占營收的比重顯著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
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日日順的毛利率顯著較低。而其實,物流行業也在“內卷”,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在逐年降低。另一方面,從日日順自身來看,為開拓市場,日日順不得不從毛利較低的干線運輸等業務入手,從而拉低了它整體的毛利率。
但事實上,自有運力的缺失是降低日日順盈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并且最關鍵的是,相比自有的車輛、倉庫和員工,第三方模式更難保障服務質量。尤其涉及到運輸及時性、貨損等問題,這對于日日順經營的精細化是很大的考驗。一旦經營管理偶有不善,可能連微薄的利潤都所剩無幾。
下一步,日日順計劃建設自有運力,根據現有客戶資源,在運輸的主干線上進行自有運力的布局。在客戶資源沒有減少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減少運營成本,增加收益。
不過日日順如果能夠完全加入菜鳥網絡,一些資金、管理上比較細節的問題,相信也能依靠成熟的經驗模式,得到很好的解決。
對于阿里來說,德邦被京東收購之后,物流格局的改變顯而易見。在互聯互通的大背景下,阿里對快遞、快運行業的重視程度不言而喻,而隨著對日日順的持續加碼,未來阿里與海爾之間,阿里與京東之間又能產生怎樣的火花,還需拭目以待。
資料參考:財經新知、見聞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