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攜程發布2021年Q4及2021全年業績報告。與近期諸多呼吁政策扶持的旅游企業不同,攜程至今沒有公開求助類的動作,并在此次財報中重點披露了兩個“提氣”的數據:
2021年,攜程凈營收200億元,同比恢復至2019年的56%;
2021年,攜程Non-GAAP歸屬集團股東的凈利潤為14億元。
但撥開紛繁的財報數據,業內則更在意另一組更直觀的數據:
2021年Q4,攜程凈虧損8.34億元;
2021年全年,攜程凈虧損5.5億元;
雖然出現虧損,但相較于2020年,攜程的凈虧損從32億元,大幅縮窄至5.5億元,在艱難坎坷中,也算是保持一路向陽。
事實上,2021年,攜程本來有機會能夠實現疫情之后的首次年度“扭虧為盈”,畢竟自2020年Q3起,攜程連續三個季度保持大幅度盈利,為業績強勢復蘇奠定了基礎。
然而,2021年Q3,成為一個重要轉折點。
新冠疫情突襲、防控政策調整、旅游消費需求銳減、國際旅游環境突變……
一系列不可控因素的接踵而至,不僅讓攜程2021年未能成功扭虧為盈,而且還對攜程未來的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更重要的是,攜程的業績好似行業晴雨表,透過一系列數據變化,我們可以看到,相較于全球旅游業,中國旅游業的回暖反而在持續失速,差距逐步拉大,這一趨勢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攜程的虧損并非新聞。
以年度來看,在疫情之后,攜程已經連續兩年出現虧損,不過相較于2020年虧損的32億,攜程2021年虧損僅為5.5億元,虧損大幅收窄。
以季度來看,在疫情之后的8個季度,攜程有5個季度出現虧損,兩個季度出現在疫情爆發的2020年Q1和Q2,由于疫情的突發性,導致攜程出現大幅虧損;另外三個季度的虧損則集中在2021年。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8個季度中,攜程曾經在2020年Q3-2021年Q1出現連續三個季度的大幅盈利,這波盈利潮一度將攜程推上復蘇的高潮。
2021年,攜程的首個季度性虧損出現在Q2,當季攜程扭盈為虧,凈虧損6.47億元。不過,攜程的Non-GAAP歸屬集團股東的凈利潤為7.28億,去年同期則為負數。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Q2,攜程住宿預訂收入為 25 億元,同比增長 96%;交通票務收入為 21 億元,同比增長 80%;旅游度假收入為 3.67 億元,同比增長 182%;商旅管理收入為 3.9 億元,同比增長 141%。四大主營業務均同比大漲,攜程前景向好。
2021年Q3,這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從攜程財報數據可以發現,每年Q3,即旅游業傳統的暑期旺季,都是攜程沖業績的重要時間段。
以攜程住宿預訂為例,2019年Q3,攜程住宿預訂單季度收入達到41億,為全年最高。即便在慘淡的2020年,Q3季度,攜程住宿預訂依然是全年最高的。
但是2021年Q3,攜程住宿預訂收入僅為22億元,同比不及2020年Q3的25億元;甚至環比不及2021年Q2的25億元;僅僅勉強好于2021年Q4的19億元。
簡單來說,2021年Q3,攜程業績徹底拉胯了。
錯失了全年最黃金的經營季,攜程全年“扭虧為盈”的希望基本落空。
2021年Q3攜程業績拉胯,并非因為業務本身出了問題,而是旅游市場大環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新冠疫情突襲。7月20日南京疫情爆發之后,短短十來天,疫情就迅速波及15省30多個城市,全國防疫形勢再次緊張。特別是作為熱門旅游目的地的張家界成為這波疫情重要的二次傳播點,多位游客被感染,導致張家界多個景區封閉,由此造成全國各地景區紛紛關閉,中長途旅游暫停,全國旅游市場踩下急剎車。
防控政策調整。隨著南京疫情的不斷擴散,2021年8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加強跨省旅游管理工作的通知》發布,要求各省一旦出現“中高風險地區”,該省的跨省團隊旅游業務自動觸發“熔斷機制”,全面停止,待到“中高風險地區”清零之后,跨省團隊游業務才能再次啟動。
客觀來說,“旅游熔斷機制”實施初期,在防范疫情擴散方面的確起到積極作用,但是隨著各省份感染案例不斷出現,各省實施“旅游熔斷機制”的頻率愈發頻繁。
2021年下半年,各省市發布“旅游熔斷”的新聞此起彼伏,這邊剛解封,那邊又熔斷,一時間,全國旅游市場徹底亂了套,甚至出現上海前腳宣布跨省團隊游恢復,不到24小時后再次宣布跨省游啟動熔斷機制的事件。
在這種情況下,剛剛經歷Q3業績地震的攜程,Q4業績繼續低迷,兩大主營業務收入持續走低,住宿預訂當季收入19億元,同比下降14%;交通票務當季收入15億元,同比下降11%。
Q3崩盤+Q4低迷,讓攜程整個2021年下半年都被疫情摁在地上反復摩擦,全年僅僅憑借Q1的盈利,難以獨挑大梁,虧損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在攜程陷入虧損的2021年,有一塊業務卻格外亮眼,漂亮的增長數據與其他板塊形成鮮明反差,那就是幾乎被人忽略的海外市場。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攜程海外市場強勢增長:
海外本地酒店預訂量較2019年同比增長超過30%,香港、新加坡和韓國市場有約三位數增長幅度;
海外市場的玩樂產品覆蓋持續提升,2021年總量同比增長300%,覆蓋約2000個目的地。較2019年新冠疫情前,2021年,攜程平臺上海外目的地玩樂的訂單量增長超30%;
攜程海外市場的良好發展態勢,直接原因就是海外多個國家放開疫情管控,雖然這一做法存在頗多爭議,但最直接的效應就是人口流動加速,旅游出行相關的需求大幅增加,旅游企業的業績大幅上漲。
一個有意思的對比。Fastdata極數發布數據:
2020年前三季度,攜程業務恢復率為48.9%,超過Booking的47.4%和Expedia的45.9%,在全球OTA前三名中處于領跑地位。
2021年前三季度,全球主要在線旅游平臺營收同比增速排名中,Expedia達到47.7%,BOOKING達到43.5%,攜程僅有14.9%,遠遠落后于前兩者。
更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全球旅游人次同比增長56.4%,中國增速僅為12.7%,除中國之外的地區旅游人數同比增長150%。
顯然,在旅游市場復蘇及旅游企業活躍度方面,海外已經超過了中國。
2022年,攜程面臨的形式依然不樂觀。
在財報中,攜程透露,2022年前兩個月,在國內疫情形勢緩和的前提下,攜程主營業務獲得短暫的快速增長,國內住宿預訂業務量同比增長超過20%,已經接近2019年水平;交通票務業務也同比獲得個位數增長。
然而,自3月開始,新一輪疫情已經波及全國28個省份,北上廣深全部淪陷。對于旅游行業來說,即將到來的清明假期基本報廢,隨后的五一小長假岌岌可危。一旦錯過這兩個標志性經營節點,旅游業的上半年基本結束了。
不久前,鑒于旅游企業面臨的艱難形勢,業內希望調整防控防疫管控政策的聲音越來越大,特別是希望文旅部能夠調整“旅游熔斷機制”,將現在“跨省熔斷”調整為“跨市熔斷”,從而加快疫情有效防控下的人口流動,刺激旅游出行需求的產生。
很多背負沉重壓力的中小旅游企業開始爭相呼吁,國家要給予這個行業更多的關注和實質性的扶持政策,包括稅收優惠、租金減免、社保緩交、貸款扶持等,類似的聲音開始越來越多出現。
不過,3月21日,在全國文化和旅游行業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文旅部部長胡和平強調,“按照部署要求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落實科學防控、精準防控要求,從嚴從實推進疫情防控工作”……
從上述表述來看,國內疫情防控依然逐步趨緊,這對于旅游市場和旅游企業,又將是新一輪嚴峻考驗。
對于攜程而言,所遭遇到的難題和困境一樣也不少,但是作為行業頭部企業,很少能夠將這些事情向外公開,也必須承擔自己的行業責任。因此,在旅游大環境無法得到根本性改變的情況下,或許攜程只能對內進行一系列降本增效勢的改革,這似乎也是當下唯一能夠做的工作。
盡管如此,我們依然期待在這一波疫情得以控制之后,疫情防控政策能夠朝著更加積極的方向發展,能夠讓旅游市場和旅游企業獲得更大發展空間。畢竟,只要旅游企業能夠活躍起來,旅游市場才會真正的存在,旅游經濟才會獲得發展,旅游從業者才能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