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共享充電寶的普及,消費者的出行習慣發生了細微變化,不再擔心手機沒電,也無需隨身攜帶沉重的充電寶。
但在享受便利的同時,消費者也開始感受到共享充電寶的弊端。最初各大品牌搶占市場的低價期已經過去,共享充電寶租金上漲,價高者甚至漲到每小時6元。除了價格變貴,“歸還難”也是個問題。消費者借出充電寶后,如果轉移地點,尋找同品牌、有空位的充電樁歸還并不容易。
還有一些消費者發現,歸還充電寶后仍被繼續扣費。2021年12月,張易濤在臺山旅游時,從當地便利店借了一個小電充電寶,并在當天歸還。次日,他發現訂單還在扣費,咨詢客服后得知,充電寶沒有歸還成功,因為“沒有歸還記錄”。
客服向張易濤表明可以暫停計費24小時,但若24小時后仍沒有歸還記錄,會繼續扣費。張易濤已經離開臺山,無法提供歸還充電寶的證明,最終99元押金被扣光。
張易濤告訴界面新聞,自己確實沒有確認是否停止計費,但充電寶已經放進柜機,他清楚地記得小電充電寶分正反,歸還時特意調整了方向,沒想到還是沒有歸還成功。
經過協商,小電給張易濤退還60元補償損失,但他并不滿意,認為是小電柜機存在技術缺陷才造成這樣的結果,應得到全款賠償。
在黑貓投訴平臺,對小電科技的近期投訴中,有很多消費者表示遇到類似的問題。
對此,小電科技回復界面新聞稱,“小電在做了全面的調研、線下客戶走訪及場景復原等工作后,發現絕大多數情況還是使用習慣為主要原因,導致系統未識別歸還成功,進而造成扣款。”
小電表示,用戶可能未將充電寶完全插入充電槽或插反,甚至導致充電寶被他人拿走,或者是將充電寶歸還至斷電設備,因此系統無法識別歸還。
小電同時表示,其新研發的3代以上充電寶上都做了插入方向提示。用戶借出充電寶時,小電微信小程序會提醒歸還注意事項,并在租借后的某個時間點提醒歸還。
但在消費者看來,小電充電寶歸還失敗的原因并非操作失誤。
3月初,李甄在奶茶店歸還小電充電寶后,發現扣費沒有停止,她聯系奶茶店主幫忙確認,從柜機來看沒有異常,但李甄仍被扣費99元,聯系客服也沒有得到解決。
胡晨在歸還充電寶時,特意確認系統提示燈亮起才離開,但仍在約兩天后突然收到99元扣費通知。她聯系小電客服,被告知需要提供“帶有歸還動作的監控視頻”,或者“充電寶在倉并且帶編號的照片”。胡晨表示,自己很難拿到商場門店的監控視頻,至今沒有拿到賠償。
消費者在歸還充電寶時,很少會留意是否收到歸還成功的提醒,更不會有意識拍照錄像存證,因此常常在收到99元扣費通知時,才發現充電寶沒有歸還成功。
目前市面上各品牌的共享充電寶都或多或少出現過類似問題,黑貓平臺上不乏消費者投訴。不同消費者的維權結果各異,有小紅書用戶分享經驗稱,通過聯系商家獲取歸還充電寶視頻,成功退回了多扣除的費用。也有用戶得到50元、60元、80元不等的賠償,似乎用戶與客服的溝通方式也影響了賠償金額。
共享充電寶品牌間差異不大,對消費者來說,選擇某品牌的充電寶主要是因為它“近在眼前”。但當某款充電寶的不佳體驗深入人心,消費者會避免使用。胡晨表示,除非迫不得已,以后會盡量避免使用小電充電寶,而且“在歸還的時候會拍視頻留下證據。”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所涉及人名均為化名)
編者按:本文來自界面新聞,作者:李馨婷,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