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熟的牛排、風味獨特的醉蟹、鮮美的生魚片,骨頭帶血的白斬雞……
在美食屆,為了帶來更加豐富的口感,半生不熟的東西在所難免。
那么,到底哪些絕對不能「生吃」,哪些又是相對安全可以放心食用的?我們按照肉、蛋、水產(chǎn)、蔬菜四大類,整理了與生食有關的常見疑問,快快轉(zhuǎn)發(fā)收藏吧!
基本安全,風險可控。
牛肉可能攜帶牛帶絳蟲的囊尾蚴。食用這種被污染的牛肉后,人體有可能感染牛帶絳蟲,引起消化道疾病。
美國 CDC 建議,牛排烹飪的內(nèi)部溫度應達到 63 °C。在這一點上,三分熟牛排并未達到這一安全溫度,約為 52 °C,而五分熟為 57°C,七分熟為 66 °C。這么一看,三分熟和五分熟牛排好像都不能吃了?
答案是:能吃!
為了吃牛排,人類點亮了養(yǎng)殖保藏技能:現(xiàn)代化乳畜牧業(yè)中的封閉養(yǎng)殖,糞水處理控制,以及屠宰檢疫已經(jīng)可以有效防止牛帶絳蟲污染。同時牛帶絳蟲的囊尾蚴并不耐凍,在冷凍運輸過程中,也會被殺滅。
想要享受牛排而不擔心寄生蟲,要做到:來路明確,處理規(guī)范,檢疫合格,冷凍保存。
如果沒法保證,那十成熟的醬牛肉、番茄牛腩……也挺好。
最好別。
有些國家是有吃半熟羊排的習慣的。但我國吃未全熟羊肉的習慣比較少見,可能是覺得比較膻,或是難以消化。
總體來說羊肉制品并不適用于生食,寄生蟲和細菌風險都相對大一些。
放心吃!但腌制食品還是控制點。
不少西式的火腿香腸,是生豬肉制作,直接食用為主。
現(xiàn)代產(chǎn)業(yè)化的生產(chǎn)工藝可以保證生食火腿的安全。豬肉的風險是豬帶絳蟲的囊尾蚴(也就是俗稱的米豬肉),有實驗證明,哪怕豬肉本身有寄生蟲污染,在 2~3 年漫長的腌漬后,帕爾馬火腿最終也沒有任何有活性的寄生蟲蚴卵。
同理,咱們的金華火腿、宣威火腿也可以生吃,不用擔心寄生蟲。但作為一種為了燉湯、配菜而生的食物,生吃實在太咸口了!據(jù)說現(xiàn)在我國的火腿也在往低鹽即食的類別發(fā)展,讓我們耐心等待。
提醒一句,如果是新鮮豬肉,那最好別學牛排搞個三分熟五分熟,一定要做熟煮透。
問題不大,特殊人群當心。
相比較牛肉豬肉,吃雞的主要隱憂不在寄生蟲,而在細菌。骨頭帶血的白斬雞仍可能攜帶沙門氏菌,彎曲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人食用后有可能發(fā)生急性食物中毒。但這些細菌大多是條件致病菌,一般人群通過自身的免疫力就可以消滅掉它們。
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 建議,所有家禽應烹煮到內(nèi)溫 74°C 以保證食用安全,這個溫度的雞骨頭確實也可能帶血。
但你去的這家餐廳,端上桌的這只雞到底有沒有被烹煮到內(nèi)溫 74°C,那就不得而知了。針對特殊人群,老人,孕婦,幼兒,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還是把雞煮老一點、熟一點食用。
最好別。
雞蛋殼上有很多細小的氣孔,細菌可以侵入內(nèi)部,并在里面快樂繁殖。市售普通雞蛋往往存放時間較長,相較于可生食蛋更容易攜帶并滋生出相對大量的細菌。半生熟的溏心蛋也依舊可能帶有之前所提到的沙門氏菌等等。
吃法是挺好吃。不過哪怕是可生食雞蛋,也有一定風險。
理論上說,在達標條件下的可生食雞蛋其實是安全的,能夠把細菌風險控制在很低的范圍。
但現(xiàn)實情況比較復雜。
目前我國暫未出臺國標,也就是意味著沒有明確的監(jiān)管(企業(yè)想標「可生食」就標),可生食蛋到底是不是真的可生食,只能全看廠家良心。
事實擺在這里啦。對一般人群,可以評估風險按饞嘴程度選擇。盡量買大品牌,并注意查看沙門氏菌檢測報告。
但對于特殊人群,老人,孕婦,幼兒,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我們建議不管是什么雞蛋,都煮熟了吃。
雞蛋是否帶菌、吃了被污染的雞蛋是否生病,這都是概率問題。
不過至少有一個數(shù)據(jù)可以分享給大家:在我國,沙門氏菌是細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罪魁禍首之一。在美國,沙門氏菌每年造成約 135 萬人感染、近 3 萬人住院和近 500 人死亡。而這其中還有不少的統(tǒng)計疏漏。
咋說呢,風險都擺出來了,想怎么吃你決定~
白酒不能殺滅寄生蟲!肝吸蟲、肺吸蟲、圓管吸蟲在等你。
淡水蝦蟹攜帶肝吸蟲(華支睪吸蟲),肺吸蟲,圓管吸蟲等寄生蟲幼蟲囊蚴的概率并不低。醉蝦醉蟹近乎生食,其制作過程中唯一可能有殺菌殺寄生蟲的步驟就是酒腌。
但實際上酒泡并不能完全起到這一效果。有實驗表明,哪怕用酒精浸泡 48 小時,肝吸蟲囊蚴依然可以存活。更何況用來腌漬醉蝦醉蟹的酒濃度并不高,腌漬時間也只有數(shù)小時,風險很大,
我們真誠建議大家不要食用。
的確很好吃,但真的不推薦,原因同上!
如果實在無法抵擋住誘惑,建議定期醫(yī)院蟲檢走起來。此外,生腌更容易發(fā)生大腸桿菌等細菌超標的情況,腸胃功能比較弱的人群食用后易發(fā)生腹瀉等消化道疾病。
唉……聰明孩子懂得舉一反三。
保證質(zhì)量的前提下,放心吃。
生食海魚相對淡水魚類安全。一方面,人體的環(huán)境不那么適合海水寄生蟲生存;另一方面,大多數(shù)正規(guī)生食的海產(chǎn)品會從養(yǎng)殖、冷凍、檢疫等多方面把關,控制寄生蟲風險。
之前的淡水虹鱒風波,讓大家對三文魚有了一絲恐懼。正規(guī)刺身餐廳所用的三文魚,大都是進口(挪威)養(yǎng)殖的大西洋鮭魚。
在養(yǎng)殖階段會嚴格控制養(yǎng)殖環(huán)境、投喂飼料等,從源頭控制寄生蟲。而在此之后,正規(guī)流程中還會有冷凍殺菌,以及質(zhì)檢部門的抽檢。
選擇正規(guī)渠道、經(jīng)檢測的刺身,專業(yè)正規(guī)的餐廳,大部分情況下吃到的刺身是可以很安全的。
有風險,最好別吃。
據(jù) 2018 年深圳疾控中心抽檢,21.9% 的本地生蠔中都檢測出了諾如病毒。這是全球范圍內(nèi)流行性胃腸炎的最常見病毒性病因,也是社區(qū)流行性腹瀉的常見病因。
如果生吃生蠔,感染的風險很高。僅僅是 2022 年 2 月,韓國就爆發(fā)了 200 多起因生吃生蠔感染諾如病毒的病例,其中多數(shù)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除了諾如病毒,生吃生蠔的另一個風險因素來自弧菌。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指出,生吃生蠔有感染弧菌,尤其是創(chuàng)傷弧菌的明確風險。
弧菌自然存在于溫暖的海水里,與海水污染無直接關系,不論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打撈起來的生蠔都有可能攜帶。感染創(chuàng)傷弧菌導致的弧菌病,致死率高達五分之一。
我們建議,免疫低下,老年人,有消化道潰瘍,胃酸過多,近期經(jīng)歷過消化道手術的人群避免生食生蠔。此外在水質(zhì)較差環(huán)境中生長的生蠔,體內(nèi)往往累積著重金屬,不建議過多食用。
水生蔬菜都不建議生吃!姜片蟲在等你!
不僅是荸薺、菱角,茭白、藕等這些水生蔬菜都不建議生吃。里面存在姜片蟲(布氏姜片吸蟲)的風險較大。要是這些植物生長在水流平緩,糞便還田的河湖中,那攜帶姜片蟲蚴卵的可能性更高。
煮熟了吃,萬事大吉。
風險不小,咱還是焯個水吧。
綠豆發(fā)芽需要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自然也很適合各類細菌的生長,比如李斯特菌、沙門氏菌等等。美國就曾經(jīng)有過多起生吃豆芽引發(fā)的食物中毒。
不過這種風險只需要給豆芽焯水就能解決,順帶還能去除豆腥味,何樂而不為。
洗干凈放心吃。
以前的生蔬菜瓜果確實有可能攜帶有蛔蟲等寄生蟲,主要與種植方式有關。
使用人或豬糞作為肥料的地區(qū)種植的蔬菜和水果,寄生蟲污染風險更高。但是現(xiàn)今農(nóng)藥和化肥的使用,大大減少了這種可能性。清洗干凈就可以放心食用。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這里指的生蔬菜瓜果,不包括那些生!吃!有!毒!的菜,比如,鮮黃花菜,扁豆,豆角等。
來源正規(guī)渠道的牛排,三分五分七分全熟都安全。
豬羊雞鴨肉請熟食。
所有的淡水水產(chǎn)都請熟食。
來源正規(guī)的刺身可以吃。
可生食雞蛋暫未出臺國標,需要消費者自己辨別是否相信生產(chǎn)廠家。
水生蔬菜務必煮熟。包括但不僅限于荸薺、菱角、藕、茭白。
幼兒,孕婦,老人,免疫較差的人群,建議都吃全熟食物。
生吃安不安全?其實是一個概率題。
有人天天吃也沒事,也有人第一次就躺下了。
進醫(yī)院前,沒人知道自己到底是那個幸運兒還是倒霉蛋兒。
美味和風險,希望大家了解清楚后再做選擇。
當然,我們建議大家盡量吃熟的(使用火是人類的智慧之光)。
[1]. US CDC: Taeniasis FAQs, https://www.cdc.gov/parasites/taeniasis/gen_info/faqs.html
[2]. Gamble, H.R., 1997. Parasites associated with pork and pork products. Revue Scientifique et Technique-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 16(2), pp.496-506.
[3]. 王穎, 顧其芳, 周培君 and 張美英, 2000. 用正交試驗分析肝吸蟲囊蚴在不同二氧化氯濃度, 酒精度, 氯化鈉濃度中的存活情況. 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 10(1), pp.21-22.
[4]. US FDA: Raw Oyster Myths, https://www.fda.gov/food/health-educators/raw-oyster-myths
[5]. US CDC: Oysters and Vibriosis, https://www.cdc.gov/foodsafety/communication/oysters-and-vibriosis.html
[6]. Genchi, M., Vismarra, A., Mangia, C., Faccini, S., Vicari, N., Rigamonti, S., Prati, P., Marino, A.M., Kramer, L. and Fabbi, M., 2017. Lack of viable parasites in cured ‘Parma Ham’(PDO), following experimental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 of pigs. Food microbiology, 66, pp.157-164.
[7]. Esaki, H., Shimura, K., Yamazaki, Y., Eguchi, M. and Nakamura, M., 2013. National surveillance of Salmonella Enteritidis in commercial eggs in Japan. Epidemiology & Infection, 141(5), pp.94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