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的威力有多猛?從把手機炸了的三星“炸”出中國市場,我們就可窺見一斑。雖然手機爆炸并不是三星潰敗中國市場的全部原因,但這也一定程度上占據了導火索的重要地位。
提到這場315“大考”,想必汽車圈的各位朋友也都不會陌生:
2011年的4S店扣留合格證;2013年的大眾雙離合變速器安全隱患;2015年的 4S店小病大修和路虎變速箱缺陷;2016年的車易拍二手車交易騙局;2018年的大眾途銳發動機進水;2020年的寶駿560變速箱故障;2021年的福特、英菲尼迪變速箱問題......
有人說汽車行業是“315釘子戶”,從上面豐富的“參會”履歷來看,這句話似乎也并非是空穴來風。
那么距離今年這場被譽為“公關春晚”的年度盛會已經沒幾天,鮮有缺席的汽車公關人,你們準備好了嗎?
雖然與傳統燃油車相關的企業幾乎在歷年315晚會上鮮有缺席,不過仍算得上是一個新物種的智能電動汽車,卻一直都還沒有在315晚會登過臺。
就像是在去年315晚會前夕,天眼查APP信息顯示,從去年2月份,特斯拉的輿情波動就開始相當不安分,即使是??凇碴枴⑴R汾多起疑似剎車失靈事故發生,其也仍未登上315晚會的舞臺,反而是福特、英菲尼迪兩家傳統車企接過傳聲筒,以強勢占據兩則專題片的形式,延續了車圈315釘子戶的“美譽”。
眾所周知,315晚會歷來與民生息息相關,這就意味著安全,是懸在所有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那么為何民眾呼聲頗高的特斯拉,沒有在去年登上315晚會?
其實上個月美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也表示過,將啟動對特斯拉“幽靈剎車”事件的調查,但事實則是,如今無論是國內外,對特斯拉“剎車失靈”的質疑雖說并不少,不過“實錘”卻一直都沒有。
不僅如此,去年特斯拉在國內發生的幾起事故都非常臨近“315”這個時間節點,315晚會作為一個需要基于證據來對企業進行監督的平臺,把特斯拉推上舞臺,從當時的時間線來看,無論是采訪還是取證,很多方面的壓力都很大。
不過我們再從宏觀層面來看,今年新能源汽車要上榜的概率似乎已經開始增高。如果說往年國家“關照”電動汽車行業發展,“快”是當務之急,那么隨著如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一度突破20%,行業離爆發拐點越來越近,這個體量越發龐大的市場,已經頗值得一些“關照”上的遷移。
談擎說AI認為,這份“關照”的遷移,就是從“發”逐步側重到“育”。具體體現在一方面,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補貼開始有退坡跡象,另一方面,權威媒體對行業的監督與敲打開始逐漸增多。
去年315晚會剛過去兩周多,新華社就發文《這些毛病,得治!——聚焦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隱憂》,集中指出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三宗罪”:
產品性能指標“浮夸”“注水”情況時有出現;部分車企產品故障頻發卻習慣性“甩鍋”消費者;廣闊的市場潛力催生出部分紙上“造車”的“PPT車企”。
其中第二點的“甩鍋”消費者,要敲打得似乎正是“鯰魚”特斯拉。而第三點,則很可能敲到了更多新造車玩家的靈魂深處。
在此前的315晚會上,就比如監控人臉識別信息泄露、電子煙行業重要信息標識不規范等等案例,問題的核心其實都是在指向一個行業野蠻生長時期所滋生的種種亂象。
反觀當前的造車新勢力,行業亂象的出現其實也已經有了苗頭,就比如在去年,部分電動汽車企業把不成熟的輔助駕駛技術標榜為自動駕駛,消費者在買車后對智能技術過度信任,從而釀成了不少難以挽回的后果。
再或者今年年初高調入局造車大軍的團車網,面對這個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0造車經驗的團車網似乎是認為其百人外來團隊無所不能,被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diss“毫無廉恥”。
其實當一個行業開始滋生亂象,行業中有企業開始對產品與消費者缺乏敬畏之心,這個行業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踩到了315晚會的紅線,吃到官方與輿論監督下的苦果,很可能就成為了一個時間問題。
那么隨著對行業“關照”要點的更迭,面對今年的315晚會,電動汽車行業里哪幾家車企要格外小心?我們不妨進一步基于事實做出相關推測。
前文我們已經提到,315晚會與民生息息相關,這也就是為何汽車行業時?!皳Q湯不換藥”式地登上315晚會,流水的被cue車企細細數來,其實還是鐵打的幾宗“罪狀”。
那么在新能源車企中,有哪些踩中過315晚會鐵打的“罪狀”紅線?我們先來看第一位嘉賓。
威馬汽車:“欺騙”埋下的草灰蛇線
在上個月,威馬汽車由于被集體投訴,而深陷“鎖電門”漩渦,當時的集體投訴發起人“米周不姓米”表示,威馬汽車“電池存在巨大安全隱患,侵害用戶知情權,通過降低續航方式掩蓋質量缺陷。”
至于引發大量車主不滿的具體緣由,有多個車主指出,去年12月23日至今年1月15日,威馬汽車開展了“迎新年用戶特優”,選取了1.8萬名車主,贈予他們全面車輛檢查服務和 200元的禮品卡,不過車輛檢查回來后,續航里程明顯下降。
由此,還有相關車主根據這一事件寫了首名為《200塊就把我騙了》的歌曲,集體投訴發起人“米周不姓米”后續更是在微博@了威馬汽車創始人沈輝以及威馬汽車,并表示,“315不見不散”。
談擎說AI認為,若是車主投訴屬實,威馬汽車的此次負面消息無疑是踩中的“欺騙”這條紅線。
去年315晚會“誰在偷我的‘臉’”一則專題片道出的企業問題,其實與此次威馬汽車陷入的輿論漩渦存在一定相似性,無論是惡意還是非惡意,但都是在消費者不知情且沒有授權的情況下,對消費者的私有資產進行了企業方的主觀操作。
不過直到今天,談擎說AI方面并未收到威馬汽車關于此事件的回應,對于事件真實性暫時不予置評。但是隨著事件發酵到如此地步,威馬汽車的公關團隊想度過一個“祥和”的315晚會,似乎已經不太容易。
比亞迪:正義誠可貴,“謙卑”價更高
從公開信息來看,從今年開年到2月13日,僅不到50天的時間里,三起電動汽車燃燒事件都指向了比亞迪汽車。
1月13日下午,有網友上傳了一段比亞迪海豚起火視頻,有信息源稱,經初步調查,起火點在儀表盤附近,非電池原因。
1月26日有網友爆料,上海一輛比亞迪唐DM-i故障車,疑似在拖車途中起火,當時火勢主要集中在車頭與底盤部位。
2月13日,廣東省中山市一起比亞迪秦PLUS DM-i發生燃燒,火勢主要集中在車輛內部。
不幸中的萬幸是三起起火事件均未造成人員傷亡,不過具體的起火原因,當前我們并未收到比亞迪方面的回應,似乎仍舊鋪著一層迷霧。
其實早在2018年,電動自行車電池起火問題就已經被315晚會點名,隨著如今新能源汽車銷量越來越高,起火事件也開始頻發。
盡管并沒有電池起火的“實錘”,但對于50天燒了三臺車的比亞迪而言,同樣疑似踩中的一條“紅線”,那就是懸在所有新能源車企頭上的那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安全問題。
談擎說AI認為,如果今年315晚會比亞迪因為車輛起火問題被點名,那么在一場危機公關面前,“謙卑”一詞,似乎是比亞迪公關所要面臨的嚴峻挑戰。
其實車輛起火對于任何新能源車企而言都非常棘手,2019年,蔚來就曾因自燃事故大規模召回,如果不是有一幫“鐵粉”用戶堅定支持,蔚來很可能就會成為折戟于2019年的新勢力之一。
反觀比亞迪,在今年2月13日秦PLUS DM-i起火后,比亞迪的一個舉措,是對惡意剪輯造謠而發酵事件的相關人員進行報案處理。
至于消費者更加關注的事故原因,談擎說AI始終未搜到比亞迪方面的相關回應。
其實比亞迪打擊造謠黑公關的舉措無可厚非,畢竟個人式的黑公關或者沒有根據的惡意媒體報道確實是行業毒瘤。
不過從公關層面來看,就像是去年特斯拉被指“剎車失靈”,不僅不及時請第三方調查事故原因,還起訴車主,最后造成了巨大的輿論危機。如果比亞迪后續有對汽車起火的危機公關需求,如今押注正義所樹立起的強硬姿態,似乎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其危機公關的難度。
哪吒汽車:“為人民造車”,“品質”應當先
哪吒汽車“為人民造車”這一理念的本意值得贊同,下沉市場發跡,似乎也是為何哪吒汽車能從去年競爭激烈的造車新勢力中脫穎而出。
不過隨著哪吒汽車成為去年造車新勢力中的黑馬,在價格優勢之余,其產品果真是本著“為人民造車”的初心嗎?
去年5月份,哪吒V車主鄭女士投訴表示,維修車輛卻訂不到玻璃,“一個配件定11天,玻璃現燒,也該煉成了?!?/p>
據媒體報道,目前此問題已經得到了妥善解決。
不過哪吒汽車的售后維修問題并非個例,去年12月31日,一位哪吒U車主在車質網投訴表示,“11月,車輛停在小區靜止已鎖車狀態下,車輛后備箱自動彈開一晚上?!痹诰S修過后不到一個月,后備箱“充電中鎖車狀態再次自動彈開?!?/p>
該車主在12月31日第二次尋求維修,表示道,“維修網點以已經休假為由不接受維修,一個工作日都在休假的網點,也太少見了,一會說4號以后才有師傅維修,一會兒說2號才可以?!?/p>
對于這則投訴,合眾汽車廠家回復表示,“服務網店會盡快與您聯系并加快處理。”如今此問題是否已經得到妥善處理,談擎說AI未收到合眾汽車方面回應,暫不得而知。
其實在2020年的315晚會上,某被點名汽車品牌與哪吒汽車這一問題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據2020年315晚會,當事車主楊先生的某品牌車子壞了修,修了壞,兩次更換變速箱,都在不到半年后再出雷同故障。
不難發現,哪吒汽車所踩中的“紅線”,正是我們最老生常談卻又無比重要的產品與服務質量問題。
當然除了威馬、比亞迪、哪吒汽車之外,歷年來被315晚會cue到的重災區傳統車企,如今面對電氣化轉型,也有著不那么順利的玩家。
就比如奔馳押注電氣化的EQC胎帶電機故障頻發問題,曾多次引發了車主的集體投訴,在2月18日,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
不過由于篇幅原因,在此就不再過多贅述。接下來,我們聊一個不少車企面對這場公關“大考”繞不開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處理315晚會的公關危機,以及如何避免去遇到315晚會的公關危機。
寫在最后:
談擎說AI認為,“欺騙”、“傲慢”與“品質”,往往是引發危機公關的三個原罪,為此,在315即將來臨之際,我們也圍繞這些要點簡單總結三個關于“315”危機公關的拙見,歡迎各界朋友的交流探討。
第一點:向用戶坦誠,這對于危機公關的防微杜漸與東窗事之補救,都非常重要
由于鎖電問題車企被引入輿論漩渦,不可否認的是,問題根源在于產品缺陷。這就意味著“鎖電”這一行為本身的初心很可能是好的,即考慮到消費者的用車安全。
不過在不向用戶坦誠的前提下降低用戶體驗,企業其實就已經為自己挖了一個危機公關的坑。
第二點:不要跟用戶講道理,尤其是理虧在先的情況下
比如車輛起火事件,如果起火本身都是被惡意捏造,那么車企完全可以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手腕強硬也無可厚非。但如果起火事件確實發生在自家產品上了呢?
這一點無需過多贅述,車企們完全可以“摸著特斯拉過河”。畢竟在人類“同情弱者”的本能下,沒有人會喜歡“資本家”高高在上的傲慢姿態。
第三點:“德需配位”,產品不應與企業理念割裂
這一點對于危機公關而言可能收效甚微,但對于危機公關的防微杜漸,則有著更大的意義。
新造車與傳統車企一個很大的差異就在于,不少新造車玩家都喜歡搞用戶運營,但用戶運營短期來看似乎是“嘴活”,長期則是技術活。
對于新造車勢力而言,無需時常去標榜自己是“造車界的XX”,企業愿景與理念這樣的靈魂,歸根結底是需要由產品的強壯軀體給撐起來的,對技術與服務基本的敬畏之心應該是入局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