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油茅”之稱的金龍魚最近發布了2021年的業績快報,盡管營收保持了繼續增長的態勢,但其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大幅下滑。
受此影響,金龍魚股價盤中一度跌超9%,最低至2020年11月以來的51.58元,最終以跌幅4.45%收盤。同時金龍魚的市值也跌破3000億元,相比著去年一月份最高點的7896億市值已經跌去了60%。
實際上,金龍魚股價自去年攀升至最高點后,此后盡管有些起伏,總體來看仍是處于一路下行的狀態。即便如此,金龍魚的市盈率仍超過60,按其四十一億元的凈利潤計算,金龍魚目前的市值仍被市場高估,投資者內心的糾結可見一般。而對于金龍魚來說,股價和凈利潤的雙跌很可能未來還要持續。
金龍魚的業績快報顯示,2021全年的營業收入為2262.25億元,同比增長16.1%,然而盡管其營收突破2000億元,但其余數據并不好看。其中,金龍魚2021年的歸母凈利潤為41.32億元,同比下滑31.1%,扣非凈利潤為49.96億元,同比下滑43.2%。
尤其是在年營收超過2000億元的情況下,金龍魚的凈利潤出現大幅下滑,凈利率也僅有1.8%,可見巨頭的盈利能力確實不好。結合三季報的財務數據,金龍魚第四季度的凈利潤僅有4.5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更是大降50.5%,再加上市場預期金龍魚的凈利潤不低于48億元,快報一出股市自然難免震蕩。
然而金龍魚的年度業績堪憂,實際上也早有顯現。金龍魚三季度報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的歸母凈利潤為36.81億元,同比下滑27.68%,扣非凈利潤為41.57億元,同比下滑33.61%。而在2021年中報時,金龍魚的凈利潤就出現了下滑,扣非凈利潤增速放緩了近7%。
也就是說金龍魚2021年業績暴雷早有蛛絲馬跡,這一點從持股機構們的數量上也能看到。去年二季度末金龍魚機構持股數量為302家,到三季度末便降至12家,下降比例達到96%,很顯然機構們早有預計。
若仔細拆分金龍魚2021年季度性的營利狀況,這份頹勢會更加明顯。財報顯示,金龍魚2021年前三個季度性歸母凈利潤分別是15.70億元、14.00億元、7.11億元,前面提到金龍魚第四季度的歸母凈利潤為4.51億元,其下降比例依次是10.85%、49.23%、36.57%,其中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環比減少近半。
而金龍魚同期的季度營收分別為510.82億元、521.48億元、594.95億元,四季度的營收為635億元,上漲比例依次是2.09%、14.09%、6.73%。
由此來看,金龍魚2021年季度性營收和凈利潤的表現如此相左,可見這份頹勢盡顯,全年凈利潤下降似乎可以預計,股市將會因此受到震動。
然而即便如此,市場看好金龍魚的不在少數,除了大量的散戶,像私募大佬林園更是堅定金龍魚的未來,截至到2021年三季度末,共有四只私募產品進入金龍魚十大流通股東,共計持有約446萬股,此外還有國泰國證等基金進行了加倉,市場的兩面性在金龍魚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尤其是金龍魚作為A股市場上少數營收能突破兩千億元大關的企業,凈利潤表現如此低落的同時,市場給予的估值依然并不低,可見投資者對于金龍魚還保持著一定的信任。但在去年營收和凈利潤表現如此不搭的情況下,投資者的態度很可能延續其股價走勢一樣變低,尤其是在金龍魚業績變臉那么突然的情況下。
盡管金龍魚解釋2021年凈利潤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廚房食品方面報告期內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導致經營成本變高,即便是上調了部分產品價格,但并未覆蓋住原材料上漲成本所致;另一方面則是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方面盡管市場行情向好,但大豆的采購和壓榨量卻有所減少,而且由于套保大豆相關業務也產生了一些損失,但仍系正常經營所需。
也就是說金龍魚去年凈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是產品的成本升高以及大豆的加工量下降,但問題是其營收卻實現了增長,同比增速達到16.1%,甚至是高于2020年同期增速的14.16%,為過去五年營收增速的最好水平。
尤其是金龍魚2020年上市,2021年就開始利潤下滑著實夾雜著一些特殊的意思,要知道在受疫情影響更甚的2020年營收和凈利潤依然實現了雙增,尤其是凈利潤達到60億元,為近五年凈利潤的最高值。如此來看金龍魚去年的營收表現要好于往期水平,凈利潤卻下滑的背后顯然有著更深層的意味。
比如金龍魚2021年二季度末的合同負債為18.01億元,相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合同負債從收入準則實施后承接了預收款項,而同期金龍魚的預付款項卻同比增加45%。這一增一減之中也透露出金龍魚的資金轉換并不匹配,也是導致營收上漲凈利潤下跌的重要原因。
像套保虧損所反應的投資業務虧損更是金龍魚凈利潤下滑的原因之一。財報顯示,金龍魚2021年前三季度的投資虧損達到18.89億元,過去幾年投資收益的虧損幅度最高達到近30億元,說白了金龍魚的投資業務不確定性太高。
同時金龍魚還利用存貸雙高賺境內外息差這些明顯有著很高投機性的玩法,一旦業務波動過于明顯,金龍魚的凈利潤表現就會超出市場預期。
財報顯示,金龍魚2016年的凈利潤僅為5.11億元,次年便同比增長近九倍至50.01億元,到了2018年增幅僅有2.53%,2019年的增幅也不過5.47%,隨著其登陸二級市場,當年的增速突破兩位數為10.96%,去年增速則是下滑了31.1%。
也就是說金龍魚過去幾年的凈利潤表現起伏挺大,一旦出現波動就是大波動,也反映出了金龍魚本身盈利能力的不確定性。換個角度看,金龍魚2017年至2019年的凈利潤表現是穩定的,上市后的凈利潤表現反而是不穩定的。
這種不穩定性的背后顯然離不開金龍魚自身的原因,尤其是面臨著高企不下的營業成本,盈利空間很大程度上被壓縮了,就如同2016年的表現。即便如此,金龍魚如今仍有60多倍的高估值,就其過往的凈利潤表現,顯然是很難支撐住投資者如此高的信任。
那么面對著金龍魚股價和凈利潤的雙跌,市場為何沒有表現出想象中的冷靜呢?
一方面A股市場少有破千億營收的大公司,金龍魚的出現顯然是吸引了大量閑散資金的注意,加上一些資金炒作,市場情緒烘熱后很難被立刻降溫;另一方面金龍魚作為糧油企業巨頭,尤其在大豆油領域,只有中糧能為之匹敵,有利的市場地位和市場競爭力即便是市場遇冷也很難降至冰點。
也就是說金龍魚的大體量和絕佳的市場地位維持著其股市的基本面,然而過去一年多時間里不斷下跌的股價,也反映出其市場想象力并不高。究其原因,還是金龍魚營收與凈利潤的表現不一。
雖然說金龍魚作為糧油行業的巨頭,但是其盈利水平并不高,盡管市場把金龍魚視為“油茅”,從其財務數據來看著實難配。財報顯示,金龍魚2016年至2020年的凈利率分別是0.38%、3.5%、3.3%、3.26%、3.37%,算上2021年1.83%,金龍魚凈利率最高不過3.5%。
盡管茅臺的營收不及金龍魚的一半,但是凈利潤卻是其十多倍,毛利率更是超過90%,而金龍魚兩大業務的毛利率最高也不過13%,金龍魚的“油茅”稱號更像是個笑話。
此外,金龍魚所處的食用油賽道正面臨增長天花板,農村農業部的數據顯示,過去五年中,食用油消費量分別是3377萬噸、3440萬噸、3338萬噸、3289萬噸、3278萬噸。食用油大環境的不樂觀顯然使其增長邏輯出現變動,盡管包裝油,甚至是包裝面粉和包裝大米的市場占有率排在首位,有限的毛利率使得其利潤空間大幅萎縮,很難在業績上有積極反應。
即便是金龍魚占優的大豆油賽道,卻依賴國外進口,也極易受到當地產量的影響。而且金龍魚并沒有什么定價權,受限于國內民生政策的調控,食用油漲幅有限,同時還面臨魯花等競爭對手,盈利前景自然看衰。
像糧食加工和飼料等加工業務更是個辛苦錢,農業產品的附加值本身就低,溢價空間全靠售價調整,但是金龍魚并沒此話語權,營收盡管漲,凈利潤始終難以保持上漲態勢,本大利薄其實就是金龍魚業務的典型特征。
由此可見,即便金龍魚的凈利潤下滑不再復現,也難增長太多,糧油等業務又極易受大環境波動影響,盈利空間自然難以保持穩定,也難怪金龍魚在調味料、預制菜等方向進行拓展。
但是就其目前的市場估值來看,金龍魚的投資情緒還沒有完全冷靜下來,新的增長方向也很難短期看到,金龍魚還有90%的限售股沒有解禁,市場潛在風險極高。但就其糧油業務的基本盤來說,金龍魚還不足以撐起市場的高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