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收入繼續降低,平價折扣也許在中國能迎來新的發展春天。
“人們的日子越難,我們的生意越好。 ”
這是折扣店ALDI創始人阿爾布萊希特兄弟的母親告誡他們的話。
當前,在受經濟下行及疫情的影響,繼會員店、預制菜后,折扣店又引起了資本的關注。
2月24日,硬折扣店品牌奧特樂披露完成由創新工場領投,無界資本跟投的近億人民幣A輪融資,這也是奧特樂成立短短9個月半完成的第三輪融資。
有研究表明,越是經濟低迷時期,越是折扣店發展的大好時機。
阿爾迪蓬勃的發展史,正是始于二戰百廢待興的德國,再看唐吉坷德也是成長于上世紀經濟泡沫破裂時期。
不過對于國內市場而言,硬折扣相對小眾,不少國外硬折扣品牌在全球暢銷,卻在中國遇冷。
從目前的大環境來看,國內也涌現出一些本土折扣店品牌,但體量并不大。
就連上市零售企業家家悅去年10月也在濰坊壽光萬達廣場試水了首家折扣店,經營總面積6000多平米, 5000多個單品,涵蓋了日用百貨、蔬菜水果、生鮮海鮮、家清個護、母嬰用品等品類。
這些折扣店正試圖在人們改變的消費習慣中分一杯羹。
創立于2021年5月的奧特樂亦是其中之一。
一名奧特樂的員工對《靈獸》表示,“奧特樂目前是依托全球供應鏈,整合全球品牌資源的硬折扣品牌,以精選SKU實現高質低價商品的硬折扣店。”
在奧特樂CEO陳誠看來,當下正是本土折扣店最佳發展階段。因為疫情帶來的連鎖反應,使得世界經濟倒退,外加國內消費疲軟,以及經濟轉型的壓力下,消費者更需要高性價比產品。
《靈獸》了解到,奧特樂創始人陳誠,創業前在中石化易捷擔任總裁。據奧特樂工作人員稱,陳誠同時擁有沃爾瑪等世界五百強企業的區域總經理管理經驗,有豐富的供應鏈和零售運營理念。
“奧特樂門店面積200-300平方米,店內SKU控制在1000以內,并以美妝日化個護、休閑零食、酒水飲料等品類為主,沒有觸及生鮮品類,未來也不會觸及生鮮。目前三者的SKU占比為40%,40%和20%,營收占比也大體相當。”奧特樂上述員工稱。
門店布局上,奧特樂目前有近30家店,當前以成都為起點,短期內覆蓋川渝,長期會覆蓋全國。但以二三線城市商場店為主。
在運營成本上,“通過精選SKU,實現規模采購、精簡服務降低成本,目前租金+人員等成本占整體銷售額的8%。”
據《靈獸》了解,奧特樂目前的單店投資成本在60萬元左右,近30家門店的單店月均銷售額近200萬元,以200-300平米的店面來計算,坪效在10萬元左右。
奧特樂CEO陳誠之前接受采訪時表示,所有門店均實現開業當月盈利。而且門店類型上,奧特樂目前主要是直營店,不做加盟,這一點也區別于市面主流折扣店品牌的選擇。在2022 年,奧特樂的目標是將門店數提升到300家,以川渝作為主要擴展區域,也就是平均在每個地級市覆蓋15-20家,并將營收目標提升至22億元。
在被問及相較于同業態的其它品牌,奧特樂在競爭策略上有何差異化區別時,奧特樂員工對《靈獸》表示,“奧特樂不是以尾貨、進口非知名品牌、知名度低市場反應不好的品牌商品作為折扣品,而是全場知名品牌、顧客高認知度品牌在售的硬折扣店。”
該員工強調,店內不做促銷活動,不做傳統商超每月節日節點活動,不捆綁銷售,而是日常直接打折的形成低價。
有行業觀點認為,折扣店業態發展多樣,但硬折扣店要做到穩妥著陸、長久發展并不容易。
作為硬折扣模式,首先,要精簡服務,通過去除冗余的服務型動作,減少更多用人成本,來降本增效;其次,是真正做到精選SKU數量,實現大規模采購,以拿到更低的價格。
很多本土品牌對標ALDI,但本土硬折扣和歐美硬折扣在采購模式上有本質的不同。
例如,ALDI主要貨源的組成,一部分是精選商品大規模壓價,另一部分是與二三線代工廠定制自營品牌。
以ALDI店內的可樂為例,全是其自營品牌,價格也相對便宜不少。
而本土硬折扣新晉品牌中,自有品牌占比雖然占到了20%,甚至更高的占比,價格上有一定的優勢,但重點是如何讓消費者將產品帶走,這才是關鍵點。
對此,一位行業資深人士曾表示,首先,消費者得信任該品牌,才會選擇該品牌所開發的商品。邏輯聽起來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卻不容易。有些零售企業,作為一個剛面市的新晉品牌,在未獲得消費者信任之前,就急于開發了自有品牌,最后商品賣不動,進而影響整個動銷率。“磨刀不誤砍柴工,零售是一個需要用耐心來慢慢打磨的行當,著急了只會讓企業生命周期更短。”
一個很好的例證是自有商品達到30%的山姆會員店,其背后是花費了近30年的時間來深耕中國市場。
再比如,被很多折扣店模仿的ALDI,早在2013年時,就曾到中國進行過考察,欲將硬折扣超市這一模式帶入中國市場。
不過ALDI在進行詳細的市場調查后認為,中國市場與歐美市場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這些差異包括城市化進程和消費習慣等各方面均不同。
直到2019年,ALDI在上海開出的第一家門店,其形態上并非是歐美門店呈現出的“廉價超市”形態,而是更類似于進口精品超市,并加入了生鮮品類。
行業觀察人士表示,在國內,折扣店獲取低價的方式,在供應鏈方面差距并不太大。從目前來看,國內大多數本土硬折扣店,與臨期食品等軟折扣店,本質上也沒有區別。而疫情之下,各供貨商與品牌方,又有著強大的去庫存需求,才使得折扣店涌現于賽道上。
對于折扣店來說,若隨著上游供貨商逐漸恢復對于商超的供應,接下來也會影響其規模采購的價格,這樣折扣店很難就所有商品取得壟斷價格,隨后也就不能以低價供應給消費者,而要形成長期的品牌連鎖效應,更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零食折扣店可以說占據了國內折扣店的“半壁江山”。
在2020年底,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上陸續出現了不少臨期食品折扣店。“悠品食惠”、“嗨特購”、“好特賣”等線下臨期食品店也形成了連鎖規模。
而除了臨期折扣店,折扣店業態也發生了新的轉變。
除了硬折扣之外,還有更細分的會員制倉儲折扣店模式,例如,失重寶藏、惠買喵,分別為嗨特購、小象生活孵化的子品牌。
據《靈獸》了解,失重寶藏首家門店于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崇文門新世界百貨二期開業,門店面積超過2000平米,SKU大概是6000左右。其中包含一些爆款水果、網紅日用品、進口生鮮等多個全新品類,客單價在60-100元之間。
而折滿滿則是在原有門店上做迭代。
2021年12月,折滿滿在南通港閘萬達推出首家會員制倉儲折扣店,門店面積大約是4000㎡,選品策略則是網羅全球進口商品。
此外,嗨特購、小象生活等,走的都是會員制路線。
據《靈獸》了解,小象生活推出9.9元月卡、99元年卡及139元家庭卡,包括主卡及副卡2張;嗨特購99元會員年卡,送100元代金券,店內的有些商品使用會員卡,會有更大折扣價。
面對業態內各品牌創新模式的競爭,不少本土折扣店品牌試圖能找到更多的突破,但目前在國內來看,這類模式還未能證明自己已跑通。
這些折扣店的擴張,正在悄然影響著一部分消費者的生活狀態與習慣。
1984年出生的張璐(化名),家住北京大興,是一家國企的普通員工,愛人是某地產集團的高管,兒子今年8歲,女兒5歲。
張璐家正北邊是鴻坤廣場,距她們家也就一百米左右,中間隔的是一條寬馬路。
在疫情爆發前,也就是2020年1月份之前,這個商場有兩家咖啡店,一家是星巴克,一家是漫咖啡。
漫咖啡有兩層,一樓面積大概有200到300平,二樓有將近600平米。
工作日早上在家吃過早餐后的張璐,都會再到漫咖啡買杯柑橘摩卡,然后在驅車到單位的路上喝。
周六日需要工作時,就會帶著電腦在漫咖啡的二樓整理工作,她說孩子在家里太鬧騰,沒法安心工作。若工作不緊張時,也會帶著孩子一起過去,她工作,孩子做作業或者在素描冊上畫畫。
閑下來時,她也會陪孩子一起到商場一層的西西弗看會兒書,有時還會去巴黎貝甜買點孩子喜歡吃的蛋糕、飲品等。
但一場疫情打破了張璐過去不太變化的生活。
張璐稱,疫情后當時的漫咖啡一樓變成了肯德基,二層成了臨期食品店嗨特購,而巴黎貝甜也被味多美所取代,之前買一份蛋糕的價錢,現在可以買到兩份蛋糕,不過孩子并不喜歡吃她們家的面包。
“商場的一層,在嗨特購開店之前也新入駐過一家臨期折扣店好特賣,但沒開幾個月就撤店了。”張璐說。
從二樓的的門口直接進入嗨特購,滿眼都是零食。
“很多都是之前沒有見過的品牌,還有一部分化妝品,其中有我常用的一款依云保濕噴霧,價格將近便宜了一半,但我并沒有買。雖然便宜很多,但還是不太敢買。”張璐解釋說,“現在網上又有很多曝光更改商品日期等的報道,出于安全考慮,所以不會選擇在這里買。”
此外,位于商場地下一層的永輝超市,疫情之前的商品還算精細,她們家也常過去買東西,但疫情后重新調整了結構。
超市內的工作人說,現在改為永輝倉儲店了。張璐發現此后,超市來了不少大爺大媽,擁擠了不少,便很少再過去了。
“現在買水果蔬菜很少再去超市了,而且現在很多平臺賣的東西也都很優質,還可以送到家,挺不錯。”張璐表示。
張璐稱,商場里兒子喜歡的蛋糕店換了,自己喜歡的咖啡館也沒了,雖然蛋糕店有替代對象,但感覺整個商場的格調都變了,所以不太想過去了。
現在的張璐,早餐后會在家喝杯現煮咖啡,然后再去上班。周六日需要繼續工作時,也是在家完成,她說,雖然鴻坤廣場一層的星巴克還在,但是空間有點小,感覺有點擠。“旁邊的薈聚商場步行過去又有點遠,開車過去的話,周六日不好停車。”
一場疫情,張璐家門口的商場雖然還在,但已物是人非。她說,現在就盼著一切都能穩定,恢復之前的面貌就好了。
疫情下的商業生態不斷變化,折扣店也好,倉儲店也罷,有人選擇屏蔽,有人樂意接受。
但可以預見的是,當人們收入繼續降低,平價折扣也許在中國能迎來新的發展春天。 ( 靈獸傳媒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