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規模超8000億元的中國快遞行業正行至十字路口,它左側的選項是維持群雄割據的現有格局,右側則是推動產業資源整合,走向巨頭統治的終局。
該何去何從,快遞公司與數百萬快遞小哥的命運,成為了所有人關注的焦點。
而正當人們陷入沉思之際,平地一聲驚雷。10月29日晚間,百世集團(NYSE:BEST)發布公告稱,將以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億元)的價格,向極兔速遞(以下簡稱“極兔”)出售中國區快遞業務。
據報道,百世將會在近期收到一筆6億美元的“預付款”,整筆交易將于2022上半年完成。屆時,百世集團創始人周韶寧將退出百世快遞中國區董事會。此外,本次交易不涉及百世集團的快運、供應鏈、國際快遞等業務。
回溯時間線,截至目前,極兔在中國正式起網還不到兩年,距離極兔日均單量突破2000萬才剛過去了10個月。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百世集團最早于2010年就已進入國內快遞市場,其市場份額最高曾達到11.9%。
行業測算數據顯示,以今年二季度各公司的市場份額來看,極兔(2000-2200萬單)+百世(2500萬單左右)的快遞日單量將達到4500萬單以上,合并后市場占有率至少為15.2%,接近行業老三圓通(15.5%)。
顯然,極兔鯨吞百世,已不僅是一場教科書級別的“閃擊戰”,更將會成為快遞行業發展史上的轉折點——將掀起資源整合并購的新一輪戰事。
因此,懂財帝將在本文中圍繞電商快遞領域,討論三個問題:
1|快遞行業的格局與具體情況。
2|極兔崛起的秘訣,以及未來生長態勢。
3|快遞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電商未來是一個很大的機會。”2005年,圓通速遞創始人喻渭蛟大膽解放思想,決定“牽手”馬云。由此,中國快遞正式開啟商流紅利時代。
隨后十年間,快遞資源供不應求,所以盡管同業競爭激烈,但開疆拓土、做大行業蛋糕才是主要目標。
到了2015年,由于傳統電商流量逐漸見頂,快遞基建也已基本覆蓋一二線城市等高購買力地區,四通一達相繼進入了自動化、精細化推動規模效應的階段。
這一時期,依靠設備自動化升級、精細化運營來最大限度降低單票邊際成本,成為企業勝出的關鍵,如中通、韻達。
不過,僅僅兩年后,受快遞業務量增速腰斬,加之去中心化電商平臺興起、順豐殺入電商件領域等因素影響,主要玩家們的戰略思路再次進化,升級至互聯網思維3.0版本:即損失當期利潤來搶占市場份額,等待格局出清后實現勝者為王。
尤其在2020年3月,以極兔速遞全面鋪開業務為標志,借助價格戰跑馬圈地更是成為了全快遞行業的共識。
反映在財務報表上。2020年,中通、圓通、韻達、順豐四家公司營收實現了同比增長,但申通、百世兩家公司的營收卻分別同比下滑了6.6%、7.3%。
從扣非凈利潤(反映企業經營業績的指標)來看,去年,僅有順豐一家公司呈現正向增長態勢,中通、圓通、韻達的扣非凈利潤均大幅下滑。
其中,申通的業績波動最為劇烈,扣非凈利潤直接從2019年的13.4億元暴跌至虧損0.3億元。另外,百世的扣非凈利潤虧損額也高達20.3億元,虧損同比擴大了近10倍。
今年上半年,申通、百世仍然處于經營虧損狀態。而令人意外的是,順豐的扣非凈利潤也轉為凈虧損4.77億元。
這主要源于順豐一季度扣非凈利潤虧損額達到11.34億元。其財報顯示,Q2、Q3兩季度順豐業績回暖,扣非凈利潤重回增長快車道,分別為6.57億元、8.1億元。
細化至快遞業務量與單票扣非凈利潤。公開數據顯示,2021H1,中通、圓通、申通、百世、韻達、順豐的快遞業務量分別同比增長了47%、50.1%、37.4%、13%、46.8%、40.4%。
雖然市場火熱,但在價格戰背景下,六家公司上半年的單票扣非凈利潤繼續下滑。對于申通、百世、順豐來說,相當于“接一單,送一單,虧一單”。
對此,華創證券在其發布的研報中認為,價格戰中短期放緩的原因是玩家在底線博弈中達不到價格手段的目的;其二是監管引導,長期價格戰的結束則是競爭格局的優化。
據公開資料,今年4月以來,郵管局、交通運輸部、發改委等中央部委多次發布相關指導意見,提出制定派費核算指引、制定勞動定額、糾治差異化派費等舉措。
受益于政策引導,國內快遞企業的單票收入轉向增長。8月份運營數據顯示,行業單票收入環比提升0.9%,圓通環比上漲5.4%,韻達環比上漲0.5%,順豐較5月份上漲了2.5%,僅申通環比下降1%。
不過,此前的價格戰導致企業間強者效應已經顯現。市場份額方面,從2015年至2021H1,中通、韻達的市場份額增長最為迅猛,均較2015年提升了6.4個百分點,圓通總體保持平穩,僅增長了0.3個百分點,申通則下滑了2.6個百分點。
2015-2019年期間,百世高速擴張,但隨后開始下滑,直至如今中國區業務被出售給極兔。
順豐先抑后揚,其2021H1市場份額達到10.4%,較2019年增長了2.8個百分點。
此外,據測算,極兔今年二季度的市場份額為7%左右,三季度在7%-8%之間。
綜合來看,目前,中國電商快遞行業的格局已從“四通一達+京東和順豐”變為“三通一達+一兔+京東和順豐”。
如果只用一個字來概括“快遞界拼多多”——極兔速遞的崛起歷程,那就是“快”。
據悉,從OPPO印尼區的首席執行官,轉型極兔速遞(J&T Express)創始人,李杰只花了三個月。
J&T Express的寓意也頗有意思,“J”象征著 Jet(噴氣式飛機),“T”意味著 Timely(及時)、Technology(科技),總之就是又好又快。
深入探尋企業成長的邏輯,到底是什么支撐著極兔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躋身中國快遞業第一梯隊。
懂財帝認為,核心原因之一在于極兔進軍中國市場前,就已在東南亞擁有了穩固的商業基本盤。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極兔海外業務已覆蓋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柬埔寨及新加坡七個國家,是東南亞第二大物流運營商,且口碑極佳。
此外,今年4月,極兔在一級市場還獲得了由紅杉基金、博裕資本、高瓴資本聯合投出的18億美元融資。8月底,極兔又拿到了2.5億美元的戰略融資。
核心原因之二,是極兔擁有穩定的商流。早在其創建之初,OPPO就為李杰送去了海量的訂單。此后,伴隨著極兔不斷做大,那些跟著干活的海外OPPO系經銷商們都吃到了肉。
受到這一激勵,極兔剛開始布局國內,OPPO、vivo系經銷商就爭相加入,為其擴張積累了雄厚的資源。數據顯示,極兔于2020年3月正式起網,同年9月就實現了全國主要省市的網絡覆蓋。
實際上,在國內快遞市場,OV系商流還是杯水車薪,電商平臺的貨源才是“金主爸爸”。正巧,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是段永平的徒。另外,相比于阿里系、京東系,拼多多一直沒有自己的快遞網絡。
盡管懂財帝沒有找到新聞報道來證實兩家公司一拍即合,但多家券商與行業測算數據均顯示,極兔在國內的快遞業務量大部分都來自于拼多多。
不過,極兔這只瘋狂攪局的兔子也存在著一定的劣勢,即快遞基礎設施不足,快遞單量難以撐起規模效應,商流單一且單價低,整體運營經驗不足等。基于此,極兔看中了百世中國區這一標的。
有行業人士提出,除了單量與市場份額翻倍之外,極兔還將有望通過百世的中國區業務接入阿里系電商平臺,使得貨流進一步均衡。
據悉,本次并購交易中,阿里并未出售在百世集團的股份,其最新持股比例仍為26.78%,是最大持股股東。
晚點LatePost也援引一位消息人士的話稱,收購完成后,阿里將會長期保持對百世快遞中國區的接口不變,而百世快遞中國區將會保持獨立品牌運營。
但也有券商人士表示擔憂,對比中通、韻達等公司,百世是典型的輕資產運營模式,其分撥中心資產和車隊均以租賃為主,自動化水平較低,自營優質資產不足。
國海證券認為,極兔收購百世中國區業務后,是大有余強不足,需要迅速進入“補短板”階段,要著力解決自營優質資產、自動化轉型、網點管理、加盟商管理、精細化管理等諸多問題。
上文提到,中央多部委針對快遞業無序競爭的情況已發布了多份指導文件。
今年9月底,浙江省審議通過了《浙江省快遞業促進條例》。相關行業人士認為,這相當于在貨流的“宇宙中心”,給所有快遞公司套上了合規的緊箍咒。另外,相關政策的落地將進一步遏制價格戰,有利于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據此來看,“政策底”已經出現。對于競爭者們而言,集結的號角也已經吹響,這一次將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甚至會被淘汰出清。
其中,對于資源整合的行業結局,華創證券基于圓通、申通、韻達的運營數據提出,華東地區收入占三家公司總營收均在40%以上,華東+華南地區的營收也都接近8成,快遞公司在發達地區明顯存在重復建設的基礎設施與網絡。
在未來,如果電商快遞公司之間存在并購整合的可能,那么發達地區的部分產能將會優化或退出。
而參考歐美同業的領先經驗看,美國聯邦快遞(FedEx)與美國聯合包裹(UPS)等全球快遞巨頭的成長史其實也是一部資本并購史。據媒體報道,今年9月,UPS還斥資收購了當日交付平臺Roadie,以正式進軍當日達服務市場。
除此之外,快遞行業還有另一個發展方向,即打造差異化服務分層體系,這將會給行業帶來新的機遇與增量。
如此前,FedEx、UPS就根據用戶對快遞時效的不同需求來推出不同服務,并持續優化產品。
在國內,順豐、京東物流也是差異化服務體系的先行者。順豐此前主要深耕時效件領域,但在19年推出了特惠專配產品。財務數據顯示,新業務的起量迅速幫助順豐實現了規模效應,20年Q1-Q4,順豐人工成本測算分別為下降21%、25%、23%、15%,單票運力成本分別下降7%、9%、2%、6%。
京東物流擁有一體化供應鏈服務能力,尤其在冷鏈網絡方面更是遠強于三通一達與極兔。2021半年報顯示,京東物流被交通運輸部列為新冠疫苗重點聯系企業,并負責北京地區的疫苗配送業務。另外,京東物流還在生鮮、冷凍、冷藏領域也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市值方面,截至11月4日股市收盤,順豐市值為2951.66億元,京東物流為2012.56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654.18億元)。
四通一達方面,中通市值為230.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75.28億元),圓通為449.64億元,申通為123.08億元,百世集團為5.0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34億元),韻達為488.83億元。
據今年4月數據顯示,極兔當時的估值為7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8.73億元。
總的來說,國內快遞行業的“內卷”還遠未結束。從商流角度看,電商平臺仍希望持股或控股快遞公司,而快遞公司也期待長期穩定的貨源。
因此下一階段,快遞業將繼續維持阿里系(三通一達)、京東系(京東物流)、拼多多系(極兔),以及順豐的基本格局。
如果從企業個體命運的角度看,未來,玩家們要么并購整合,做大做強,要么通過差異化戰略培育新業務,提升競爭力。
但不論如何,我們都將見證更波瀾起伏的新商業故事。
1 | 華創證券,吳一凡、劉陽,《極兔+百世:開啟行業破局第一步》
2 | 國海證券,許可、周延宇等,《極兔整合百世快遞,如何看待其對快遞格局的沖擊?》
3 | 華創證券,吳一凡、劉陽,《興替、博弈、破局:電商快遞的過去、現在、未來——大物流時代系列研究》
說明:數據源于公開披露,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懂財帝”(ID:znfinance),作者:唐潮,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