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跨境貨物和人員流動不暢以及國際經濟下行疊加壓力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濰坊市商務局按照市委“一一二三四五”基本工作思路,錨定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目標定位,實施“一把手”工程,把改革開放創新作為統領商務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開發區發展、內貿消費等領域全面發力,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今年前9個月,濰坊市實現進出口、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32%、54.1%。
增強外貿發展新動能
今年前9個月,濰坊市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1841.1億元,居山東省第3位,同比增長32%。自5月份以來,連續5個月單月進出口額突破200億元,連創新高。
外貿結構加速優化,質量水平明顯提升。應對疫情沖擊,及時調整“千企百展”海外市場開拓計劃,線上線下并重,著力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今年以來,商務部門已組織600多家企業參加了首屆消博會、上海中食展等七個線下重大展會,以及RCEP區域云展會等近20個線上展會,搭建了企業結交客戶拿訂單的促進平臺。今年前9個月,與東盟、歐盟、美國、韓國、日本進出口分別增長48.2%、46.1%、21.1%、34.8%、93.3%,這五大市場進出口額占全市總額的53.4%,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540.4億元,占到全市總額的29.4%。機電產品進出口大幅增長,出口505.8億元,同比增長61.9%,進口203.2億元,增長89.2%。
新業態新模式開始發力,支撐了外貿穩增長。濰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跨境電商發展,先后出臺了跨境電商三年行動方案、支持跨境電商九條政策、產業園區獎勵辦法等政策措施,有力推動了全市跨境電商高速發展,跨境電商進出口對外貿增長貢獻率達到25.8%,跨境電商已經成為全市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新動能,加快產業升級換代的新途徑,重構產業生態的新革命,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抓手。今年10月,中國(濰坊)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寒亭園區正式開園,為全市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探索新模式、新路徑。
更加有為主動擔當,企業主體活力增強。全面落實國家和省擴大開放、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新出臺穩外貿21條等文件,進一步加大了對企業的支持力度。對全市150強重點外貿企業“一對一”包靠,及時高效解決企業通過山東省商務廳政務服務平臺推送的92家企業123個問題,訴求辦結率達到100%。針對外貿風險加大的實際問題,濰坊市通過政策引導、財政補助等方式支持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擴大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和風險承擔規模。今年以來,出口信保支持全市外經貿企業1963家,其中普惠金融政策下支持小微企業1820家,為濰坊市外貿企業賠付案件39宗,支付賠款255.3萬美元,堅定了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信心,提升了企業應對貿易風險的能力。
拓寬招引外資新渠道
今年前9個月,濰坊市統計認定到賬外資10.08億美元,居山東省第5位,增長54.1%,高于全國全省平均增幅。制造業到賬外資5.78億美元,居山東省第3位,增長80%;日韓到賬外資1.41億美元、居山東省第2位,占比14.04%、居山東省第1位。
齊抓共管,上下聯動,重視引進外資的氛圍已經形成。今年,濰坊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構建開放發展新格局進一步推動高水平利用外資工作的實施意見》,把利用外資列入“一把手工程”,推出了24條具體措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全市梳理123個重點在談在建外資項目由縣市區黨政“一把手”包靠推動、專班推進,形成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良好氛圍。前9個月,全市共推進落實“書記縣長外資項目工程”項目79個到賬,落地外資11億美元。
精準服務,強化保障,支持外資企業發展機制全面建立。濰坊優先為外資大項目配置資源,強化要素保障,在山東省率先出臺《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及處理工作機制》,建立外商投資企業投訴糾紛處理機制,有效推動了外資項目落地達效。推動6家重點外資企業、3個重點外資項目入選商務部外貿外資協調機制辦公室重點外資企業和外資項目,數量居全省前列,有效保障了大項目建設用地。商務、外匯、生態、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建立穩外資工作專班,進一步優化了服務流程,當好“店小二”。全市1288家外資企業已納入山東省穩外資服務平臺,今年以來已幫助106家企業協調解決問題125個。
創新方式,拓寬渠道,外資項目加快推進落實。堅持綠地投資、增資擴股、境外并購、上市融資“四位一體”,全方位拓寬外資招引渠道和領域,加快做大利用外資規模。綠地投資方面,1-9月,新設外資企業168家,已有臨朐藍帆科技、青州英科醫療、壽光佰潤新材、昌邑雅拉食品、高密科樂收等5個制造業項目到賬外資超過5000萬美元,有安丘中糧面業、昌樂陽光紙業等8個項目到賬外資超過3000萬美元。臨朐藍帆科技目前到賬外資1.6億美元,成為山東省今年最大的制造業項目,年內到賬外資有望突破2億美元。增資擴股方面,梳理匯總了133個有增資潛力的存量外資企業包靠推動,組織100家企業開展以商招商,對118家日韓企業包靠服務,推動增資3億多美元。境外并購取得新進展,高新區俊富新材料新加坡并購項目,到賬外資1000萬美元。上市融資開始破題,濱海區外資企業潤豐化工在深圳創業板成功上市。去年以來已簽約的103個重點外資項目,目前已到賬外資7.1億美元。其中今年7月16日在第二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上,簽約的31個外商投資項目,合同外資額12.57億美元,預計一年內到賬外資4.97億美元。
健全開發區發展新機制
近年來,濰坊加快推動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全市各開發區聚焦主責主業,加快高質量發展,對開放型經濟的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
今年1-9月,16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實際到賬外資92914萬美元,同比增長55.6%,占全市92.2%。全市在建國際合作園區16個,合作國別涵蓋美、歐、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包括動力機械、新材料、現代農業、信息技術等產業。濰坊高新區動力裝備國際合作園入選了首批省級國際合作園區。
開發區市場化開發運營成效明顯。聚焦“培育開發運營市場主體”,推動開發區開展產業培育、“雙招雙引”、開發運營等。濰坊高新區山東高創有限公司采用工業地產開發模式,帶資建設動力裝備國際合作園,已簽約入駐項目35個;藍色智谷引進全國排名第一的產業園區專業運營商聯東集團,投資15億元建設聯東U谷·濰坊科技創新谷,德國費斯托、北京凌天等30家優質企業簽約落戶,預計年產值超40億元。各開發區由企業開展市場化運營的“區中園”超過20個,濰坊綜合保稅區“聯東U谷”、昌樂開發區中德產業園都是企業運營“區中園”的典型。全市16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共成立運營公司34個,資產總額超過1200億元,為市場化開發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圍繞開發區開放、創新發展等方面,濰坊市出臺了系列政策舉措,構建了完備的政策體系。今年出臺了《關于推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了推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21條政策措施,為開發區進位趕超夯實了基礎;市、縣兩級都成立了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對各開發區發展情況定期研判,推動資源要素向開發區傾斜;印發了《濰坊市國際合作園區創建和獎勵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推動開發區集約化規模化高質量發展。濰坊奎文區今年3月出臺了25條支持開發區發展的措施,搭建起了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支撐和組織推進體系。諸城市設立1億元的專項產業基金,專門支持開發區項目建設。
服務供給繁榮活躍消費市場
今年以來,濰坊市加快推進城鄉商貿流通體系建設,擴大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推動濰坊消費市場繁榮活躍,提升居民“幸福感”“滿意度”。1-9月,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5.3億元,增長19.5%,居山東省第2位。限額以上零售額實現528.8億元,增長30.1%,居山東省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