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管控了,居民買菜是不是方便?老年人不會網購怎么辦?
疫情之下,“菜籃子”“米袋子”是最緊要的民生關切。記者昨天連線浦東新區一些實施封閉管理的小區發現,不少居民區都在想方設法回應群眾需求,紛紛探索推出了一項項暖心舉措,而一批批硬核直送也在源源不斷地持續對接,各方全力以赴保障民生“最后一公里”。
暖心做法讓買菜不再難
在陸家嘴街道,梅園一村屬于老舊小區,老年居民占比也很高。“很多老年人都不習慣用智能手機,買菜肯定會成為一大難題。”封閉管理后,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王燕麗第一時間和團隊群策群力,想出了一個暖心舉措:小區靠棲霞路的大門外10米處有一個蔬菜店,只要把店里的菜搬出來擺在大門外,門里門外,搭上帳篷,形成一個緩沖區,居民就可以隔著大門在“緩沖區”買到新鮮的蔬菜。
接到王燕麗的電話,攤主立刻答應每天過來擺攤。最近幾天,新鮮的綠葉菜、水果等一早就會出現在棲霞路門外,居民們可以方便地按需購買,老年人也不用擔心買不到菜了。
金楊新村街道同樣也有暖心的做法:一小區封閉后,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想到小區原來的老年餐送餐公司,希望對方可以將自己的生鮮供應商共享給居民,幫助大家解決買菜這件事。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書記陶洋主動聯系了這家公司。對方也當即聯系供應商商議推出一批套餐,老年人可以打電話購菜,年輕人可以掃二維碼進群接龍,公司的工作人員則每天在群里發布菜品信息以及到貨信息,讓居民及時掌握“菜籃子”“米袋子”的情況。很快,一支由社區老年助餐公司工作人員組成的“送菜隊”成立了,每天上午和下午把生鮮按時送到小區門口,再由志愿者進行消殺后分類。截至目前,該小區已預訂了數百單。
直送上門緩解運力緊張
在泥城鎮,部分住宅樓棟被封閉管理,居民生活物資采購、配送難免遇到不便。得知消息后,當地的紅剛青扁豆生產專業合作社第一時間行動起來。
合作社黨支部書記、總經理王黎娜組織合作社組員及志愿者建立“保供小組”,一早鉆進大棚,摘果蔬、分揀、洗凈、裝袋,僅用半天時間,就將630斤草莓和278份愛心蔬菜打包完畢。當天中午,一份份“愛心大禮包”被陸續送至封控樓棟。
針對最近一些生鮮網購平臺運力緊張的情況,記者昨天從浦東新區農業農村委了解到,清美、閩中、百歐歡、綠妮、桃詠、田野、大河、良元、淼洋、新成食品等農業生產、配送企業都在組織“社區團購、直送上門”,充分發揮各自龍頭優勢,全力以赴做好以蔬菜為重點的農產品生產保供穩價工作。閩中、桃詠、淼洋等合作社都組建了自己的團隊,日夜加班加點,做好與封控小區農產品對接配送服務。
清美公司依托1萬多畝數字化生產基地、3萬多畝產銷聯合體組織、600多家自有門店與線上線下雙聯動優勢,一邊機械化搶收搶供綠葉菜,一邊緊急搶種補種速生菜,日供蔬菜等產品上市量達800多噸。閩中生態公司通過自身“菜籃子”車和“貨拉拉”貨運車,對接40多家小區,進行社區團購、直送上門,每天要完成1000多個單子。
據不完全統計,通過三天連續推送地產農產品團購直送上門服務信息,浦東新區各農業生產經營單位送出農產品套餐1.2萬余份,銷售額過百萬元。
浦東新區農業農村委表示,將扎實做好當前以搶種補種綠葉菜、產銷對接配送服務、科學調配生產配送人力、嚴格產品質量與生產人員安全為重點的抗疫保供工作,確保蔬菜有供應、價格能穩定、質量有保障,全力守護市民“菜籃子”供應安全。(本報記者 唐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