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越發顯示出全球制造業“引擎”的威力,河南向著“制造強省”的目標疾馳時,工業氣體——一個有著工業“血液”之稱的行業,正在中原大地迎來新的機遇。
用河南科益氣體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益氣體”)董事長許紅波的話來說,工業氣體這個行業“沒有天花板”。
工業氣體為何被稱作工業的“血液”
許紅波入行20余載,談起工業氣體,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他解釋,氣體各有各的“性格”和“脾氣”,總體來說,通過對氣體惰性、氧化性、低溫性、能量性等特性的應用,氣體可以被作為“保護介質”“能量介質”等,廣泛應用于工業中。
生產單晶硅、多晶硅時,氬氣的“惰性”得以派上用場;氫氣的“高能量”能夠造福航空航天領域,成為重要燃料……從化工冶金到超導新材,從生物醫療到裝備制造,從軍工到民用,工業氣體成為生產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原料和工具。
許紅波介紹,科益氣體是一家專注于工業氣體領域,集生產、配送及服務為一體的企業,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工業氣體一站式解決方案。主營業務為氧氣、氬氣、氮氣、二氧化碳及各種混合氣體、特種氣體等工業氣體的生產、分裝、運輸、銷售、技術咨詢、設備檢測、方案規劃設計等,“目前我們主要服務的客戶以裝備制造業、電子行業和化工行業居多,氧氮氬等大宗氣體能占到主營業務收入70%左右。”
700多家客戶,其中不乏知名企業
“工業氣體行業目前的現狀是,外資企業以高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一梯隊,比如林德氣體、法液空、空氣化工等;第二梯隊是各個省規模比較大的本土民族企業,這一部分企業在國內市場的份額能占到10%~15%;第三梯隊則是由國內不太規范的小廠商構成,科益氣體屬于第二梯隊。”許紅波解釋。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科益氣體目前的主要市場范圍僅為河南省,但在省內布局較為全面。
圍繞鄭州、鶴壁、商丘、焦作以及平頂山輻射周邊,科益氣體目前擁有鶴壁二氧化碳生產基地、沁陽二氧化碳生產基地、東南瓶裝生產基地以及民權氧氮氬生產基地等六大生產基地。瓶裝氣體充裝方面,其建成了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的瓶裝氣生產基地,在鄭州東、西區各有一個充裝工廠,年充裝量約為200萬瓶。
此外,還鋪設12公里氧、氮工業氣體管道,將10余家企業進行連接,成為與市政管道并網的工業管網。
“目前我們服務了大概700多家客戶,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格力電器(鄭州)有限公司、海爾等知名企業都是我們的客戶。”許紅波介紹。
欲融資5000萬元,目標沖刺北交所
“我們希望能夠通過股權定增的方式融資5000萬元,用于公司的下一步發展,鎖定2023年北交所上市。”許紅波信心滿滿。
在他看來,工業氣體整個行業發展向好。“首先‘雙碳’政策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二氧化碳業務是‘碳捕捉—封存’路徑中的重要環節,這將成為科益氣體未來一個很大的利潤增長點。”許紅波解釋。
此外,許紅波認為,醫用氧市場和食品市場未來都將成為巨大的市場,“公司目前已經取得醫用氧生產資質,客戶包括亞洲最大的醫院——鄭大一附院。河南省食品企業有2000余家,市場巨大,今年我們對鶴壁和民權的幾個項目進行了技改,把原來生產的工業級的二氧化碳和工業級的氧氣改成了食品級二氧化碳、食品級的氧氣,為我們后續開拓食品市場打開了通道。”
“地方諸侯”要想殺出重圍征戰全國,甚至想在全球工業氣體行業擁有一席之地,僅靠氧氮氬等大宗氣體還不夠,許紅波透露,科益還有秘密武器——特種氣體。
對于工業氣體行業來說,特種氣體是高附加價值的存在。
“目前我國還有很多氣體是需要進口的,尤其是目前‘卡脖子’的氦氣,對我們國家來說是一種戰略物資。”許紅波說,“我們想通過對某化工廠釋放氣中的氦氣回收生產這種稀有氣體,解決‘卡脖子’問題。”(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郝瑞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