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財社群中有網友表示,收到了來自永輝金融的推銷短信和電話,提示旗下產品“小輝寶”已煥新上線,綜合年化權益高達4.2%。據悉,“小輝寶”是永輝超市和福建華通銀行共同推出的一款產品,用戶在華通銀行存款可獲0.4%的活期利率,再加上永輝超市給予的年化約3.8%的存款權益。該產品的綜合年化收益率有效期截止2021年底。
高息存款產品再現市場
“小輝寶煥新上線,綜合年化權益高達4.2%,百元起存,隨時支取。”近日,多名永輝生活App用戶收到短信和電話提示,推銷上述“小輝寶”產品。
據悉,“小輝寶”是永輝生活App此前曾上線的一款按周付息、可靈活支取的存款產品,500元起存,滿周期派息。而之所以能實現高收益,是因為“小輝寶”的底層資產為華通銀行的5年期存款,“考慮到客戶流動性的需要,這款產品靈活設計成按周派息,客戶可隨時支取。”其官方客服當時介紹稱。
近年來,商業銀行為適應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趨勢,陸續通過互聯網銷售個人存款產品,年利率往往在4%甚至更高。2020年5月19日之前,“小輝寶”的收益率也曾高達4.3%,后逐漸降至4%、3.8%,但仍遠高于一般存款產品的利率定價。這類產品銷售火爆的同時,也受到監管的關注。
2020年11月和12月,央行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先后兩次在公開研究中提到互聯網存款產品的風險。今年1月15日,銀保監會和央行聯合印發《關于規范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要求商業銀行不得通過非自營網絡平臺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商業銀行通過非自營網絡平臺已經辦理的存款業務,到期后自然結清。
《通知》下發后,互聯網存款產品一夜下架,小輝寶也顯示處于“產品已售罄”狀態。如今,小輝寶再次上線,宣稱綜合年化權益高達4.2%,原因何在?對此,華通銀行客服表示,小輝寶確實是該銀行的產品,銀行將產品放在永輝平臺上展示開售。“目前永輝方面針對該款產品正在進行活動推廣,具體的活動規則要咨詢永輝平臺。”
永輝方面則表示,最新上線的小輝寶產品模式較之前有所變動。“產品綜合年化權益4.2%由兩部分組成,其中3.8%的余額權益由永輝平臺發放,不能提現,直接發放至永輝生活余額中,線上線下超市購物時可使用。另外0.4%的銀行存款的活期利息,每3個月派發一次。”
有打“擦邊球”的嫌疑
華通銀行與大股東永輝超市合作“拉存款”,或與其面臨的攬儲困境有關。
公開資料顯示,華通銀行成立于2017年1月,是福建的首家民營銀行,注冊資本24億元,永輝超市是華通銀行第一大股東,占股27.5%。官網信息介紹,福建華通銀行重點發展“消費金融、普惠金融、供應鏈金融、網絡金融股、金融市場”五大核心業務,致力于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新型銀行。
盈利能力方面,該行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4.91億元,同比增長112.89%;實現凈利潤1043.99萬元,同比增長393.82%。
不過好景不長,2021年初,《關于規范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發后,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華通銀行的總資產、總負債雙雙下滑。
業內人士認為,華通銀行借助零售股東的場景優勢,合作推廣存款產品,有利于緩解其攬儲困境。另一方面,永輝超市將3.8%的存款權益通過超市購物余額的形式發放,也有利于吸引用戶,提高用戶在線上線下超市購物的頻率。可以說是一個“雙贏”的活動。不過,永輝生活App并不是華通銀行的自營網絡平臺,華通銀行“將產品放在永輝平臺上展示開售”是否違反了《通知》的要求?對于這一疑問,華通銀行客服方面未正面回應。
華通銀行“小輝寶”并非個例,據了解,部分民營銀行都將高息攬儲產品換了新“馬甲”再次上線。
例如,某些新上線高息存款產品的付息方式變得花樣百出。在部分民營銀行通過購買存款用戶可獲得“金豆”等積分形式,再通過兌換獲得購物卡、話費充值卡或提升存款利息等權益,以吸引和提高客戶粘性。
還有部分民營銀行的高息存款產品轉向了“地下”。如蘇寧銀行有一款年化4.3%的3個月短期存款產品,但登陸該行App卻找不到該產品。詳細詢問后了解到,該產品需要經過理財經理開通白名單之后才會顯示。
民營銀行的這些產品是否有打“擦邊球”的嫌疑?有行業人士認為,積分兌換卡券和銀行線下通過送米面糧油等實物來拉存款的行為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只不過是換到線上的模式而已。
在上述人士看來,數字經濟時代,傳統金融業務與新型科技業務日益交融,盡管科技助力金融業務能夠提升流程效率,但亦不能忽視底層風險,尤其是以“金融創新”為名打擦邊球,甚至謀取監管套利的行為需要加大處置力度。 (謝奀國 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