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7個教師節,也是“雙減”政策落地后的第一個教師節。新學期開學十天,不少家長感受到新學期里的新氣象。孩子放學時間較過去晚了,父母下班來不及接孩子的煩惱減輕不少;不少孩子的作業在校內得到有效管理,且體育課較過去更多了、社團活動也豐富了……這一切變化,讓不少家長感到輕松不少,但大家也心知肚明:孩子的獲得感來自于老師們更辛勤的付出。
今年教師節前,本報記者采訪了多位一線教師。面對家長和學生的感恩,他們的共同愿望是:當更好的老師,給孩子更好的教育!
90后體育教師:讓學生在有限條件下鍛煉得更帶勁
位于市中心的黃浦區海華小學,場地捉襟見肘,全校每周的體育課卻“雷打不動”安排168節。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場地條件下鍛煉得更帶勁、更過癮?
90后體育老師陸雅菲,就想出了不少辦法。比如跑步,“現在的課標對學生的運動速度、密度和強度都有要求,再加上場地有限,所以我就設計一些小游戲,讓學生在玩中跑,盡可能提升對跑步的興趣”。
“記得剛工作時,我爸總說,體育老師多輕松!”可沒想到,工作五年,陸雅菲的課越來越多,壓力也越來越大。“白天上體育課,晚上回家還要進行縱向研究、項目化學習、課題申報,常常工作到深夜。”
本學期起,海華小學借助校外資源,在課后服務環節安排了足球、籃球、排球、擊劍、舞龍舞獅、跆拳道等多個體育項目。陸雅菲的下班時間也更晚了,“一邊看護學生,一邊再跟專業教練學習,今后在學校里就能教學生更多他們喜愛的運動”。
小一新生班主任:開學給家長寫了一封6000字長信
全國優秀教師、當了25年班主任的閔行區莘莊鎮小學馮志蘭老師今年又迎來了30個剛踏入校園的“小不點”。
按照教育部最新要求,從本學期開始,小學一年級上學期是入學適應期。那么一年級的班主任會不會輕松些?馮志蘭的回答出乎意料:“如果說在五年級還能喘口氣,那一年級真是沒有停的時候!”
這些天,下課鈴聲響起,馮志蘭就會往自己教室跑。課間休息、中午吃飯、上體育課、參加課后服務,她都會記錄下學生成長的瞬間,并把視頻發到家長交流的微信群,讓這些新生的爸爸媽媽安心。
上周日,她專門花了兩個小時,給全班家長寫了一封6000多字的長信,其中記錄了不少學生第一周的點點滴滴。與家長保持書信溝通,是馮志蘭多年的習慣,卻讓不少新生家長為之動容。“謝謝您的用心記錄,讓我們見證孩子的每一步成長。家校之間最基礎的信任,就這樣悄然建立了起來。”一位家長在回信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