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醫療各細分領域的垂直深化發展,互聯網醫療的市場正在迅速擴大,字節、快手、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紛紛踏入這一浪潮
據企查查消息,5月28日由快手聯合創始人銀鑫、快手高管賈弘毅共同控股持有的輕雀科技新注冊了一家門診部,注冊地址在廣州市天河區。繼字節跳動2020年11月被曝出在北京中關村裝修一家門診部后,醫療大健康行業“后浪選手”快手,也要加入做醫療實體門診的浪潮之中。
眾所周知,互聯網巨頭入局醫療健康賽道并不是新鮮事,僅今年的大事就有:字節跳動開始招聘生物信息工程師,準備進軍NGS(高通量測序技術)領域;阿里健康投資零氪科技,共同打造中國腫瘤患者全疾病周期服務平臺;京東健康上線“京東大藥房罕見病關愛中心”,旨在提升罕見病藥物可及性……
快手開設線下門診部
繼國內互聯網巨頭字節跳動開設線下門診部之后,另一短視頻巨頭快手也要布局線下實體醫療機構了。
早在2019年,快手便通過與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等機構合作,吸引醫療機構、相關政府方入駐快手,從而搭建了以醫療科普與訊息為主的健康傳播矩陣。通過聚合這些醫療健康內容,快手搭建了“快手健康”專欄入口,并上線了“問醫生”“查癥狀”等涉及線上醫療服務的窗口。
這意味著,從健康類短視頻傳播、在線問診到器械電商銷售,快手在醫療健康領域已經有了較為清晰的想法,并逐步試水深入。
快手2020年9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已有400多家地方衛健委、公立醫院、行業學協會以及2000多位公立醫院在職醫生加入快手健康,共發布了7萬多條健康科普短視頻,總播放量超150億,并推出健康科普直播3000多場,總觀看人次超6億,直播總點贊數突破50億。
有了內容引流,便可向查詢、問診等醫療服務方向轉化。去年新冠爆發初期,為方便用戶及時查詢就近門診信息,快手聯合中國政府網、健康中國,在端內上線全國發熱門診定點查詢功能,同時聯合微醫、好大夫在線、春雨醫生、有來醫生、平安好醫生等7家第三方機構開通在線問診功能,實現線上線下打通。
多家互聯網巨頭相繼發力
實際上,除了快手在醫療領域開始布局線下,另一互聯網巨頭字節跳動開診所的消息,也曾引起了行業極大的關注。
2020年11月,有媒體報道,字節跳動開始布局線下實體,在北京海淀區中關村e世界財富大廈1層開了一個名為“松果門診”的線下診療機構,于今年2月份正式開業,現已更名為小荷門診。
據悉,北京小荷門診部目前已是新冠疫苗接種點,2021年5月28日,北京海淀發布消息稱,100余名中科院員工前來小荷門診接種新冠疫苗。消息稱,只打一針的腺病毒載體疫苗于4月底開始在海淀投入使用,北京小荷門診部就可以接種。
而這只是互聯網巨頭進軍醫療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國內多家互聯網巨頭相繼發力醫療,以期搶灘登陸,拔得頭籌。
以阿里巴巴為例,早在幾年前就成立阿里健康,長期聚焦醫藥領域,而在今年,阿里健康更名醫鹿,宣稱要讓用戶可以一站式使用到便捷的在線醫療健康服務。
而從京東拆分出來的京東健康,在2020年8月獲得高瓴資本8.3億美元B輪融資,隨后不久就登陸港交所實現IPO,成為新晉獨角獸。
著力探索“互聯網+醫療”
醫療行業因其專業性和諸多技術壁壘,一直處于相對傳統的市場環境之中。然而近2年,隨著疫情爆發,全球互聯網化進一步加速,正迅速催生出一批“互聯網+醫療”的探路者。
一方面,阿里、騰訊、京東、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選擇在醫療領域發力,在獲得資本市場的傾注同時,也引起醫療圈不小的動蕩。它考驗著非醫療屬性的巨頭對于醫療行業的專注度與理解能力。
另一方面,傳統醫療企業也正積極探索互聯網化,希望通過線上模式打破傳統壁壘,進一步推動企業自身突破。以聯影推出的線上直采平臺醫信通為例,正通過互聯網改變傳統醫采模式,減少中間環節。拜耳、邁瑞、威高、樂普等醫療頭部企業選擇擁抱改變,通過線上平臺推進自身醫療產品和服務的下沉。
從長遠來看,“互聯網+醫療”既有助于醫院改善院內醫療秩序,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高醫院管理工作效率,也為患者提供更方便高效的就醫體驗,幫助患者及時就醫,節省看病就醫成本,緩解醫患矛盾。
但醫療健康賽道是一個“慢行業”,其關乎人們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因此受監管和政策的影響較大。所以哪怕是像阿里、騰訊、京東等這樣的巨頭,在面對醫療健康這一廣闊的領域,也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宗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