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作為戰略投資方的河南謙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入主圣光集團。
不到半年時間,不僅債務問題逐漸理順,重整的圣光集團也給自己定下目標:2021年銷售收入40億元,比2020年翻一番。
圣光集團繁忙的生產線上,通過更新設備、招募工人、精細化管理等方式,昔日的“注射器大王”的產能正在恢復;在銷售層面,其正嘗試集團化整合,讓圣光集團的產品更好地拓展國內外市場。
已將此前拖欠職工工資導致的職工債權問題全部處理完畢
河南謙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投資方進入圣光集團,該公司董事長楊海燕并非臨時起意。
楊海燕在醫藥行業經營多年,對行業的上下游企業非常了解,此前她與圣光物流也有過業務往來,對于圣光集團有一定的了解。
“2017年,圣光集團旗下圣光物流、圣光醫用先后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我就與圣光集團的管理人有過接觸。”楊海燕說,不過,當時時機并不成熟,雙方并沒有達成共識。
今年1月10日,圣光集團管理人在郟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舉辦圣光集團交接儀式。謙晉醫療作為投資方入主圣光集團,楊海燕也同時成為圣光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謙晉醫療計劃3年時間分批注資5.5億元,完成圣光集團的“涅槃重生”。
資金的注入,讓圣光集團外部的債務問題開始逐步理順。今年5月末,圣光集團已將此前拖欠職工工資導致的職工債權問題全部處理完畢。
“公司處理圣光集團此前債務問題,我們一般采用收購清償的方式,一般不選擇債轉股。”楊海燕說。
處理債權問題時,債轉股的方式無疑資金壓力更小。但考慮到債轉股股東未來可能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影響,從圣光集團長遠發展出發,她更傾向于直接清償的處理方式。
剛剛完成重整,就計劃銷售額翻番
從正式入主圣光集團,近半年的時間,楊海燕除了清償債權、處理歷史遺留問題,也通過核心管理團隊的遴選,在圣光集團內部迅速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
“大約2個月時間,我們就將圣光集團內部人事、財務、生產、銷售等團隊進行了梳理。”楊海燕說,她還給今年圣光集團立下了銷售目標——40億元。而2020年,圣光的銷售額約為20億元,正好翻番。
經過生產線設備更新、員工招聘等,圣光集團最近半年時間產能在快速恢復。其中,注射器、輸液器板塊,目前產能已經恢復至300萬只到400萬只。而需求端同樣非常旺盛,隨著全球疫苗接種高峰的到來,0.5毫升、1毫升疫苗接種注射器需求大幅增加。
“圣光集團技術儲備還是有的,其有大量已獲得批文但沒有批量生產的產品,我們正在梳理,作為尋求新產品的突破口。”楊海燕說。
她將圣光集團未來產品線分為三個互為補充的板塊:作為“注射器大王”的注射器、輸液器板塊;以潔利康為代表的手術衣、手術包等產品;以制氧機、輪椅等代表的醫療器械板塊。
其中,前兩個板塊的生產經營已經基本恢復,醫療器械板塊受到破產重整影響目前還處于停產狀態,預計今年下半年重啟。
做整合,在集團層面設銷售中心
不過,在重整執行的半年時間里,楊海燕感覺,圣光集團在銷售方面的短板較為明顯。
“此前,圣光集團不同業務板塊的銷售團隊是各自為戰的,相互并不共享客戶資源,銷售團隊的專業度也不夠。”她說。
在理順生產端、恢復產能后,針對銷售,楊海燕計劃在圣光集團層面成立銷售中心,負責整個集團產品的銷售工作。而集團的生產企業,則將精力全部放在產品生產、研發,做到精細化管理。
在銷售層面整個集團進行整合,是因為圣光集團旗下三大板塊的產品,客戶對象有一定的一致性。而且這些產品對同一客戶,也不是競爭關系而是互補關系:一家醫療單位,既可以采購圣光集團的注射器,也可以采購潔利康的手術衣、手術包等產品。集團化的銷售中心,將會讓圣光集團的產品更好地拓展國內外市場。
“對正在執行重整的圣光集團來說,今年40億元的銷售目標實現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楊海燕說,但如果啃下了這塊“硬骨頭”,未來的發展無疑會更加平順。(河南商報記者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