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身邊的商業業態將更加豐富便捷,社區團購等新興商業模式也迎來進一步的規范管理。5月31日,商務部等12部門發布《關于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科學優化布局、補齊設施短板、豐富商業業態,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針對社區電商、社區團購等業態常見的不正當競爭等問題,也特別提出要發展和規范并重,建立健全市場準入規則,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低價競爭屢遭罰
250克庫爾勒小香梨,進貨成本3.89元,銷售價格卻僅0.99元;500克藍天三晶加碘精制食用鹽,進貨成本0.57元,銷售價格僅0.1元……憑借低價傾銷,一種產品一天就能賣出上萬份。這是社區團購平臺十薈團排擠競爭對手、擾亂生產經營秩序的行為。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針對相關違法違規情況,對十薈團處以150萬元頂格罰款,并責令停業整頓。重罰之下,也透露了相關部門對社區團購加強監管的決心。
事實上,不只十薈團,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社區團購平臺也在今年3月紛紛受到市場監管總局的處罰,不正當價格行為已成為社區團購行業的普遍“潛規則”,無止境的補貼和低價攬客不僅給眾多實體超市帶來業績沖擊,也讓社區團購業態之間籠罩著價格戰的煙火。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表示,社區團購的擴張是遵照互聯網平臺顛覆傳統業態的一貫模式,通過前期價格補貼的方式來切入市場,培養消費者偏好,最終改變消費者的行為習慣,顛覆傳統產業,繼而在互聯網平臺之間通過價格競爭和兼并,最終形成獨家平臺支配市場的情形。
“所以一部分社區團購出現了低價競爭、無序擴張的現象,因為他們的目的就是占據規模優勢,形成網絡效應和壟斷優勢。當然,并不是所有社區團購都是采用這種低價擴張模式。”盤和林說。
市場準入趨嚴
近年來,社區團購成為資本競逐的新興商業領域。2018年,包括食享會、十薈團、錢大媽等十余個社區團購平臺共發生超過20起融資事件,其中不乏IDG資本、金沙江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到了2020年,社區團購平臺融資額已超171億元。
疫情催化下,更多消費者接受了社區團購的模式,越來越多頭部企業盯上了這塊蛋糕。十薈團就在今年3月獲得了7.5億美元的D輪融資,而領投資本就包括阿里巴巴、DSTGlobal等。5月12日,生鮮電商叮咚買菜也宣布完成了3.3億美元D+輪融資,這是一個月內叮咚買菜完成的第二輪融資,兩輪融資金額超10億美元。
入局者眾多,讓市場顯得無序。《意見》為此提出,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建立健全社區電商(含社區團購等)領域市場準入規則,劃清底線、加強監管、規范秩序,促進公平競爭,反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據了解,去年出臺的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就曾規定,不得通過低價傾銷、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方式濫用自主定價權;不得違法達成、實施固定價格、限制商品生產或銷售數量、分割市場等任何形式的壟斷協議。此次出臺的《意見》再次強調,要落實社區團購“九不得”規定,維護線上線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盤和林表示,社區電商涉及線下場景,也需要基礎設施上的統一規劃安排,設立市場準入規則還是為了社區電商未來能夠在制度規范路徑中成長,現如今社區電商依然是早期階段,且存在一些過度價格競爭的跡象,適當的監管有利于其長期發展。
社區電商有一定的區域市場支配地位,盤和林建議,在一個地區,至少要保證2家以上電商橫向進行市場競爭,未來也要防止社區電商在某個區域一家獨大,所以,要主動通過多種方式,引入競爭性的社區團購經營者。
除了市場準入要更加規范,《意見》還規定平臺企業要承擔商品質量、食品安全保障等責任,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完善消費糾紛解決機制和消費者反饋評價機制。
為保障食品安全問題,盤和林指出,目前社區團購的冷鏈運輸還需要更加專業化,部分生鮮配送的冰袋和包裝不完善,容易造成生鮮腐爛。在管理方面,需要加強產地管理,加強物流監控,加強商品品質監控,保護好消費者的利益。在城市規劃方面,也要給冷鏈倉庫等基礎設施留出規劃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見》就提出,要加快配置社區團購必備的冷鏈等設施設備,健全管理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和公眾利益。
(陶鳳呂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