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浙北山村顧渚村,一排排各式各樣的鄉村民宿各具特色,耳邊時不時響起吳儂軟語和各地的方言,這兒的經營戶一年四季都忙得不亦樂乎。顧渚村位于浙江省長興縣水口鄉,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處。多年來,顧渚村始終堅持舉生態旗、打生態牌、走生態路。
自然環境好了,村民的視野也開闊了。自1999年以來,靠賣茶葉、毛竹和竹筍勉強度日的顧渚村人,打開家門迎接客人,農家樂逐漸多了起來。經過20多年發展,顧渚村經歷了農家樂、客棧、高端民宿的迭代共生過程。
目前,顧渚村共有各類客棧、民宿約500家,其中省三星級40家,四星級5家,五星級5家。統計數據顯示,每年全村接待游客400多萬人次,其中上海游客比例占到65%左右。
“我們村莊是華東地區較大的農家樂集聚區,由于上海游客眾多,有著‘上海村’的美譽。每年除夕夜游客爆滿,有‘上海村過大年’活動。”村黨總支書記張明祥說,“現在已經沒有淡旺季,一年四季都有游客。有的民宿今年的預訂已經排到了11月份。”
游客紛至沓來,餐飲服務、旅游車隊、旅游紀念品制作與銷售、農家樂接待咨詢與投訴、農家樂集中床單洗滌和配送消毒碗筷等功能逐漸配套完善,顧渚人幾乎是“全家齊上陣”,全村勞動力2000多人,旅游直接從業人員達1600多人。
“真正吸引、留住游客的,不僅是恬靜的綠水青山,還有經營戶多年積攢的服務口碑和這里綿延千年的茶文化。我們這里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唐貢茶院,其前身是始建于唐代專門為朝廷加工茶葉的‘皇家茶廠’。”長興縣水口鄉社會和經濟發展辦主任張宇華說。
“鄉村旅游讓老百姓的確富了,也倒逼著群眾觀念明顯轉變,從原來‘向山向水要資源’變為主動‘愛山護水保環境’,從主動參與到自覺維護。”張明祥說,一個農家樂一年能掙30萬元,較好的民宿一年能掙到100多萬元。
水口鄉黨委書記倪躍鋒說,從辦農家樂起步的顧渚村,經過多輪升級,政府、市場和百姓大協同,形成了旅游景區、現代農業、商貿物流等產業的大綜合體,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努力振興鄉村,正在探索一條富有生命力的共同富裕路。(岳德亮王俊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