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不是天天可以做的,一年365天中,股市有250多個交易日,有很多時間似乎是“垃圾時間”,買不是、賣也不是,無聊地看看盤,其實不看也罷。從3月16日滬深股市砸出今年最低點之后,上證指數至今就在一個箱體中盤旋,有點動彈不得,而其它指數在本周則向下突破。
當下無論是手中有股還是手中無股的,面對這種股市僵局,還是坦然一點為好,有道是:手中無股、心中有股。多看看、多琢磨,期待下一波行情到來。道理很簡單,股市總會走出低谷,耗的則是時間。
在這種耗時間行情中,在操作上還是多看少動。就眼下行情而言,如下幾個觀察點值得注意:
其一,一級市場大面積破發還會延續。一級市場看起來癥結是高溢價發行,這主要存在于滬深兩市,但低溢價的新股照樣破發,這主要發生在北交所。融資者都期待能通過好不容易拿到的入場券多融資,拜當下這種“一鍵申購”新股申購的方法所賜,再高溢價的股票都能發出去。如今新股上市破發的越來越多,即便如此,一級市場還沒有產生系統性風險,真正的風險來臨,是高中簽率加破發,哪天出現50%中簽率加上上市后股價攔腰一刀,申購者和承銷商大比例虧錢,那才是一級市場的風險。這種狀況在以往股市中見過,但現在還沒有到這種程度,所以,當下的一級市場可以看看而已,至于做不做各自隨意。
其二,上證指數還在箱體中盤旋,但創業板指數和科創50指數向下突破。科創50指數以2019年12月31日的基點1000點出發,本周第一次跌進千點大關,筆者碼字之時,科創50指數已跌到了954點,而創業板指數似乎跌得多,一路下行的軌跡似乎就是一個個前后連接的M頭,昔日各賽道的散架,使各路主力陷入了各種困境。突出地表現為,去年發行的基金凈值紛紛縮水,打七折基本上是平均水平。去年6月份發行的雙創ETF,就是標配科創板和創業板頭部公司的被動型投資基金,這一標配正好反映了這兩個板塊的平均縮水的水平。本周雙創ETF跌破0.60元,1元的凈值跌到0.60元,時間還不到一年,可見,各路機構本事再大也難以在這個市道中獨善其身。
其三,當下經濟給股市帶來壓力,供應鏈和產業鏈的恢復將有一個過程,這也將對資本市場帶來新的壓力。本周,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議召開,部署十項重要舉措,要求努力實現“民生要托底、貨運要暢通、產業要循環”。企業供應鏈的修復和整個經濟系統產業鏈的恢復,都會影響到上市公司的業績,未來股市的走向將取決于這些宏觀基本面的變化。
大道至簡,做股票說復雜也并不復雜,股市走勢只有三種:上漲、下跌、盤整;而投資者的行為實際上也只有三種:買入、賣出、觀望。你的行為與走勢相匹配了,你就掙錢了,反之就賠錢。面對如今的市場,那就繼續跟著市場耗,等待曙光到來。還在股市上鏖戰的人,那就多看少動,要動也是快速進出,及時止盈或止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