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再傳出IPO折戟的消息,“得到”這家公司恐怕已經被不少人淡忘在腦后了。
3月底,深交所對“得到”App母公司思維造物的IPO狀態更新為“中止”,原因是IPO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過期,中止了其發行上市的審核。
這不是“得到”第一次IPO失敗。2019年思維造物便開始為上市做準備,一直以來上市之路曲折。自2020年10月22日進入問詢階段以來,思維造物已經歷了三輪問詢,至今已超17個月,3月28日,累計也是思維造物第6次遞交招股說明書。
思維造物由羅振宇于2014年創立。目前,羅振宇通過直接及間接方式持有公司共計46.61%的表決權,為公司實控人。
此外,持有思維造物5.2%股份的股東——造物家,背后還有柳傳志(出資比例9%)、俞敏洪(出資比例4.5%)、李善友(出資比例4.5%)等一眾行業大佬加持。旗下有羅輯思維、得到App、得到高研院、“時間的朋友”等眾多知名的互聯網品牌和知識付費品牌。
招股書顯示,2021年1-6月期間,思維造物前五大客戶銷售情況中,有四大客戶的銷售主要內容均為“跨年演講贊助收入”;2020年度,前五大客戶銷售內容主要為跨年演講贊助收入、知識春晚招商分成、版權收入等。
但這兩年,“得到”的業績有下滑趨勢。招股書顯示,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上半年,思維造物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27億元、6.74億元、4.38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17億元、4006.35萬元、2863.67萬元。報告期內,營收和凈利潤均呈下降趨勢。
業績下滑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用戶付費意愿和數量的銳減。思維造物旗下主要產品“得到”App新增注冊用戶數量、付費用戶、營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思維造物也在招股書中提示,“App用戶等各項指標增長有限或持續下滑的風險”: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思維造物旗下“得到”App新增注冊用戶數量分別為681.37萬人、397.50萬人、456.46萬人及172.03萬人,最近一年新增用戶不到3年前的1/6;這三年中新增付費用戶數量分別為164.91萬人、91.10萬人、82.61萬人及33.37萬人,不到3年前的1/5。
一邊是用戶下滑,另一邊“得到”的內容輸血能力也不夠強。從公司回復深交所問詢函時披露的數據來看,其研發費用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也略有下降,2018-2021年,分別為12.75%、17.94%、16.32%、13.42%,如果無法明顯提升研發費用,內容質量無法滿足用戶持續增長的需求,長期下來必然也會給公司的口碑造成一定影響。
回顧2017年,思維造物D輪融資時,作為知識付費最閃耀的公司,資本曾給出了80億的估值,而如今根據招股書顯示,募集資金為10.37億元。照此計算,即便完成上市,思維造物估值約為40億元,未來是不是能維持這個估值還不好說。
“得到”接下來必須要思考的,還是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靠什么打動消費者?靠什么留存消費者?
一貫擅長分析上市企業商業模式的羅振宇,在自己公司上市這方面,卻卡了殼。
羅振宇的創業史,幾乎已經被說濫。畢竟在知識付費領域,羅振宇的王者地位很難動搖。
無論是羅振宇對企業文化的解說、還是社交媒體的言論,亦或是羅振宇合伙人的相關言行,都曾影響著不少中產白領或學生黨,羅振宇面向媒體的公關態度、針對消費者制定的銷售策略,都有著作為范本進行分析的價值。
“得到”的玩法并不復雜。以內容聚粉絲,推出付費訂閱產品,以專欄產品為主,輔助以知識新聞和每天聽本書。
2017年《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在“得到”App上線后,只用70天訂閱數就突破10萬,2018專欄訂閱量達到34萬,按照每份199元的價格來算,單單薛兆豐一人就為平臺帶來6777萬元營收,按照當年“得到”的營收,薛兆豐一人貢獻收入占到了平臺的近三分之一。
薛兆豐
高光時期的“得到”APP,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獲取了1300多萬用戶。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用戶數從351萬到2000萬,增長近6倍。
然而用戶有審美疲勞,就連互聯網大廠都難以復制出下一個明星項目,逃不過流量增長天花板,更不用說新興的知識付費領域。如今,“得到”的創新,基本上就是在音頻和電子書上的體驗進一步優化,再無更大的動態。新增用戶數及新增付費用戶數也正遭遇增長瓶頸:
有數據顯示,2018年-2021年6月底,“得到”App新增注冊用戶數量分別為681.37萬人、397.50萬人、456.46萬人及 172.03萬人,新增付費用戶數量分別為164.91 萬人、91.10萬人、82.61萬人及 33.37萬人。
思維造物在招股書中也表示,由于市場推廣費用的變化,付費用戶數量出現下滑。如果未及時調整推廣戰略或相關調整未能奏效,可能會面臨APP用戶等各項指標增長有限或持續下滑的風險。
除了用戶下滑,對羅振宇個人IP的依賴風險也是“得到”的明顯問題。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1年6月底,羅振宇主講的項目收入分別為5763.14萬元、4877.78萬元、6563.38萬元和4776.09萬元,這部分營收約占總營收的20%左右,雖然這個數字不算多,但羅振宇依然是“得到”的靈魂核心人物,如果沒有羅振宇,大批用戶很可能也會離開“得到”。
思維造物在招股書中坦言對創始人羅振宇先生的依賴風險:“羅振宇先生為公司的創始人及董事長,也是跨年演講活動中的唯一主講人、啟發俱樂部主講人,在宣傳及活動組織上對羅振宇先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如果羅振宇先生未來不再參與公司業務宣傳或跨年演講、啟發俱樂部等活動,公司業務開展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
此外,隨時面臨外部講師、知名專家學者終止合作等風險。思維造物發過風險提示,如果未能與外部講師、知名專家學者維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可能對其線上知識服務業務的競爭力和收入帶來一定的影響。此前“得到”的講師羅永浩因精力有限暫停授課就是一個典型,對于平臺意味著信用信譽的受損,也會磨損用戶的好感。
知名講師數量本就不多,“得到”如何挖掘更多的新鮮血液,在擴充內容團隊的基礎上,維持內容質量,經久不衰地維持運轉,這或許是一個極難平衡的議題。
“得到”App第一個上線的訂閱專欄產品《李翔知識內參》,無論李翔團隊做了多少努力,都擋不住訂閱量的下滑,內容打開率下降,大V的影響力逐漸被透支。3年后,被迫關停。
“得到”雖然落寞,但整個知識付費賽道依然大有可為。艾媒咨詢相關報告指出,2014-2017年,知識付費行業出現風口,投融資事件激增。2017年起,行業內融資事件有所減少,但單筆融資額有所增高。
天眼查App也顯示,2020年及2021年,含有“知識付費”標簽的項目均有超過20起融資事件,而2022年的融資則集中在1月,僅一個月內便有5起。
另一個知識付費品牌樊登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的采訪中曾透露,樊登讀書2020年的營收是10億元左右,在疫情期間做到近乎一倍的增長。
以書籍精華解讀出圈的“樊登讀書”于2021年4月獲得股權融資,投資方為合鯨資本和時代出版,此前投資方還包括喜馬拉雅、艾瑞資本、基石資本等。
樊登
內容電商公司一條旗下的“一條課堂”于2022年1月獲得5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由樹海等機構領投;2020年,吳曉波頻道也獲得了股權融資和戰略融資,吳曉波頻道也曾謀求上市。2021年6月,浙江證監局發布的輔導信息企業顯示,吳曉波旗下的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九靈)正在接受上市輔導。
去年年底,傳媒公司壹九傳媒第三次闖關港股IPO,終于通過了港交所的聆訊。壹九傳媒旗下最知名的IP是馬紅漫,馬紅漫本人2017年起供職于壹九傳媒,并為公司打造出《老馬日日評》《財經馬紅漫》等節目。
壹九傳媒的內容營銷模式與羅振宇的思維造物頗為相似。都是發表知識視頻、音頻節目,舉辦大大小小峰會等,壹九傳媒在蜻蜓FM發布的音頻節目《老馬日日評》已累計超過10億次點擊,平均每集達30萬次點擊,訂閱用戶超過500萬人,熱度快要趕超羅振宇的《羅輯思維》。
馬紅漫
由此可見,并不是資本市場不認可知識付費,而看是不是真的能幫到別人。用戶的學習需求并沒有消失,艾媒咨詢指出,未來,知識付費平臺將趨于多樣化發展,并布局發展線上線下全場景。
“得到”能否趕上資本市場的船票,在首席看來,一是能否在專業細分領域提供更加扎實的知識傳授,讓用戶不僅僅得到,也要學到!二是原有的無形資產和講師資源能否繼續保持研發并持續不斷學習提升。
“得到”能否學到,這對羅振宇團隊的考驗才剛開始。
參考資料:
《“得到”6次折戟IPO,羅振宇被年輕人拋棄?》,Tech星球;
《“知識付費第一股”為何難產?》,中新經緯;
《羅輯思維IPO按下暫停鍵,羅振宇、吳曉波們能否敲開資本市場的大門?》,野馬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