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手在松林間為游客表演音樂?新華社記者翁忻旸攝
隨著露營短視頻“占領”朋友圈、露營裝備熱銷、郊野公園露營區“一位難求”,露營徹底火了。戶外露營成為了當下最火熱的生活方式和社交貨幣,賞花+露營、房車+露營、露天音樂會+露營、旅拍+露營、觀星+露營等眾多特色精致露營產品形式得到消費者熱捧。
本地休閑旅游常態化??精致露營成追求詩與遠方的新方式
本地休閑旅游成為各地常態,以享受戶外風光、家人小聚、休閑放松為核心的露營野餐成為市民休閑的新熱點。根據在線旅游平臺數據,清明小長假景區門票預訂方面,周邊、本地門票訂單占比達88%,近九成逛景區的游客選擇在家門口旅游。市民期盼著更多露營空間、更完備的配套設施以及更好的露營產品,以滿足戶外休閑、消費升級的需求。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近4.6萬家露營相關企業,近三年我國露營相關企業注冊總量持續猛漲,以工商登記為準,2019年、2020年、2021年我國分別新增注冊超3,000家、8,200家、20,000家露營相關企業,2021年新增注冊露營相關企業同比增長144%。從注冊時間來看,48%的露營相關企業成立于1年內,成立于5年內的企業占比達8成。
游客在松林間體驗露營生活???新華社記者翁忻旸攝
適合戶外露營活動的目的地熱度增長迅速。一些露營愛好者會前往戶外的山林或公園里扎營過夜,也有部分是帶上帳篷在周邊體驗露營的氛圍,在夜間返家或住酒店。據某種草平臺搜索數據顯示,國內最關注露營的城市top3分別是杭州、廣州、北京。以北京為例,露營圣地“金海湖”搜索量同比增長364%,“北京植物園”搜索量同比增長308%,“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搜索量同比增長225%?。
從露營相關企業地域分布上看,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山東、海南和廣東三地相關企業數量最多,分別擁有4,600余家、3,900余家以及近3,900家,此三地都地處沿海地區。
“露營經濟”快速崛起,露營產業逐漸完善
從產業模式上看,露營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特點:“營地+景區”、“營地+田園”、“營地+研學”、“營地+社交娛樂”等多種融合方式涌現,露營產業實現快速規模化擴張。
露營不僅帶動了旅游領域的資源,還帶動了配套裝備的蓬勃發展。隨著精致露營越來越卷,帳篷、天幕、桌椅、睡眠、做飯裝備等露營產品品類越來越豐富,各個垂直品類的設備,品牌逐漸高端化,價格不菲,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追趕露營風潮,露營相關設備產品銷售量大增。
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大型帳篷、天幕、折疊桌椅、睡袋等露營裝備成交額同比增幅超兩倍。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擁有33,000余家帳篷相關企業、1,100余家天幕相關企業、5,000余家睡袋相關企業、1,200家折疊椅相關企業。
隨著玩家們露營體驗越來越豐富,更多露營品牌正在受到資本青睞。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5,800余家露營營地相關企業,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今,我國露營相關企業融資事件共有4起,全部都是露營營地相關企業,融資輪次主要集中在天使輪。
新環境誕生新物種,新物種機遇和挑戰并存
露營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產業模式,既不破壞生態環境,又能帶動當地就業與經濟發展,完美闡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
工作人員在菰城村一家動物農場給游客做小食??新華社記者翁忻旸攝
天眼查數據研究院分析認為:伴隨消費者對露營休閑活動需求的高漲,國家或將出臺露營裝備、露營營地等相關行業標準,露營市場有望走向規范化發展。
露營,既能讓人離開大城市的喧囂,享受片刻寧靜,也可體驗不同于平日的生活方式。作為體驗式經濟的新興載體,露營經濟未來必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