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準備金率下調0.25個百分點
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 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
昨日,央行宣布,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決定于4月2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為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的支持力度,對沒有跨省經營的城商行和存款準備金率高于5%的農商行,在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再額外多降0.25個百分點。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1%。
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流動性已處于合理充裕水平。此次降準的目的,一是優化金融機構資金結構,增加金融機構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增強金融機構資金配置能力,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二是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降準資金支持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三是此次降準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65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據悉,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
不搞“大水漫灌” 兼顧內外平衡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激發市場活力,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融資,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此次降準后央行有何綜合考慮?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一是密切關注物價走勢變化,保持物價總體穩定。二是密切關注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兼顧內外平衡。同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降低綜合融資成本,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有助于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指出,3月以來,我國經濟面臨內外環境復雜程度超預期,部分行業企業仍面臨較大經營壓力,內需復蘇基礎不夠穩固;托底政策更積極有為,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央行降準為銀行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長期限穩定負債,提升銀行金融機構信貸擴張能力。
一方面,引導金融機構合理讓利實體經濟,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制造業企業等提供長期限信貸支持。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也指出,在當前經濟發展面臨三重壓力和總需求不足情況下,采取適時降準的措施,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增強市場主體信心,改善和擴大總需求,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創造了積極條件。
關注
降準之后是否會降息?
此次降準之后,本月20日出爐的LPR也會下調嗎?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市場對近期是否降息存有不同觀點。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降準后也可能進行降息,如4月20日一年期LPR利率可能會下調;若疫情持續沖擊經濟,二季度也可能再降MLF利率。
他同時提醒,當前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仍低迷、疫情對經濟活力進行壓制,在流動性寬松情況下,需要警惕資金空轉和企業“借新還舊”,這可能一定程度上削弱貨幣寬松對實體經濟的實際拉動效果。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降準在本周落地,本月降息的概率會相應降低,但銀行會持續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降低綜合融資成本,本月也可能通過壓降點差的方式降低LPR。
申萬宏源認為,當前實施降準的主要目的仍是支持實體經濟獲得寬信用的生產端支持,并不代表著未來降息可能性的提升。預計年內MLF可轉而實施凈回籠,降息概率仍低。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認為,央行此次小幅度降準,是為疫情之后留下降準空間,因為疫情之后復產復工需要流動性支持。(記者 程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