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 題:當前中國投資形勢如何?下一步投資重點有哪些?——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回應投資熱點
新華社記者王悅陽、魏玉坤
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當前,中國投資形勢如何?下一步投資的重點和舉措有哪些?國家發展改革委15日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對投資熱點問題作了回應。
預計一季度投資將保持平穩增長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2%,比上年全年加快7.3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增勢較好。
“3月份以來,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保持投資平穩增長面臨一些壓力,但總的看,當前穩投資工作具備不少有利條件。”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司長歐鴻說。
歐鴻介紹,今年專項債券安排3.65萬億元,加上去年四季度發行的約1.2萬億元,將對今年投資增長形成重要支撐。投資增長點較多,基礎設施補短板、發展新興產業等方面仍有較大投資空間。各地方、各方面穩投資工作積極性高、力度大,“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102項重大工程項目有力有序推進。
“預計一季度投資將保持平穩增長。”歐鴻說。
擴大有效投資,是穩增長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歐鴻表示,下一步將聚焦重點領域,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強化資金要素保障,指導督促地方加快專項債券項目建設進度。同時,加快推進項目實施,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努力保持投資持續平穩增長。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拉動投資的重要增長極。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副司長鄭劍表示,將繼續緊盯重大項目建設,超前做好重大項目謀劃儲備,完善重大項目推進機制,全力做好交通領域擴大有效投資工作。
積極擴大制造業、民生等領域有效投資
今年前2個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0.9%,對全社會投資增長的貢獻度達60%左右,已經成為穩投資、穩經濟的重要支撐。
“當前世界局勢復雜演變,國內疫情近期多發,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對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構成挑戰,給制造業投資保持良好勢頭帶來壓力。”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副司長霍福鵬說。
霍福鵬表示,下一步,將推動已出臺政策措施落實到位,研究儲備新的政策預案,積極擴大制造業有效投資,充分發揮制造業投資對穩定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份,教育、衛生投資分別增長19.8%和29.3%,民生領域投資保持增長態勢。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副司長孫志誠表示,將指導地方統籌用好地方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等多種資金渠道,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同時,把民生保障目標、項目建設與評估督導有機結合,確保相關項目如期開工、及時完工,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近期本土疫情多點頻發,保持和加大醫療衛生領域投入力度至關重要。
“總體來看,‘十四五’中央預算內投資對醫療衛生領域的支持力度要明顯大于‘十三五’,向疫情防控救治、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中醫藥振興發展等群眾期盼的重大工程傾斜。”孫志誠說。
今年以來,在地緣沖突、世紀疫情等多重因素推動下,國際糧食價格持續走高。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副司長李明傳表示,今年,將聚焦耕地保護利用、農業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等重點任務,加大投入力度,持續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提高綜合生產能力,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積極吸引并撬動民間投資
民間投資是推動經濟發展、穩定整體投資、擴大社會就業的重要力量。去年,民間投資占整體投資的比重為56.5%。
歐鴻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改善民間投資條件,研究出臺新形勢下進一步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的政策措施,發揮重大項目牽引和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支持民間投資參與102項重大工程等建設。推動合理降低民營企業運營成本。
同時,盤活國有存量資產,吸引民間投資參與;創新投融資方式,豐富民間投資融資渠道,支持民間投資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提高直接融資水平和再投資能力。
“民間投資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孫偉說,將進一步放寬準入領域、降低投資門檻,支持企業在新型基礎設施領域,開展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