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2 日 晚 間 , 貝 泰 妮(300957) 發布上市后的首份年報。作為國貨化妝品行業市值第一的企業,其交出了一份較為亮眼的答卷: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近六成,深耕敏感肌賽道的主品牌“薇諾娜”可謂功不可沒。不過,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產品集中度過高、不斷增長的銷售費用和營業成本,或為其未來發展埋下隱患。
主品牌頭部效應顯著
貝泰妮核心產品薇諾娜精準定位“敏感肌修復”這一賽道,并深入醫院、藥店等渠道,與健之佳、一心堂等連鎖藥店合作。一位曾使用過該產品的用戶就告訴金融投資報記者,“醫院也會給我們推薦,之前在四川省華西醫院皮膚科問診時,醫生就曾推薦使用薇諾娜的某些產品。”記者在咨詢該醫院某位皮膚科醫生時,其也表示,“薇諾娜對敏感肌的護膚功效還可以。”
從業績來看,貝泰妮年報中提到,薇諾娜去年實現的銷售收入占據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超過98%。銷量方面,其日化行業的銷量較去年同比增長 55.29%,產銷比達81.96%。售價方面,其去年平均售價約49.80元,同比增長約8.71%。Euromonitor數據顯示,薇諾娜品牌在皮膚學級護膚品國內市場排名穩居第一,市場份額較2020年提升約2個百分點,相較2020年,薇諾娜的國內市場份額接近第二、三名的總和,頭部效應顯著。
功能性護膚品賽道的火熱程度,從其他品牌的增長中或可窺見一斑。華熙生物2021年報顯示,2019年-2021年,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業務營收分別為6.34億元、13.46億元和33.1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9%、112%、147%,連續三年增速超過100%。此前,貝泰妮董事長郭振宇,在其半年報業績發布會上多次強調功效護膚品賽道處于發展初期,公司王牌產品薇諾娜天花板很高。Euromonitor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皮膚學級護膚品市場容量約為250.60億元,2016年至2021年,皮膚學級護膚品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約32.50%,增速遠高于化妝品行業的整體增速。
其余品牌不見水花
不過,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盡管貝泰妮旗下主品牌薇諾娜業績增長迅猛,但其余品牌卻幾乎不見水花。
從產品端來看,薇諾娜品牌去年的銷售收入已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超過98%,這也意味著公司高度依賴該品牌,而公司推出的其他子品牌并未獲得較好的營業收入。公司年報中提到,公司面臨著品牌相對集中的風險。
對于薇諾娜主打的敏感肌賽道,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其中不乏眾多國際知名品牌。艾瑞咨詢《2020年中國女性敏感肌研究白皮書》顯示,中國敏感肌女性未來仍會購買的抗敏護膚品品牌中,薇諾娜和薇姿、雅漾、理膚泉、芳珂等海外品牌的數據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果本、玉澤等國產品牌的數據和薇諾娜也相差不大。
另一方面,貝泰妮護膚品的營業 成 本 8.94 億 元 , 同 比 增 長58.56%,增速高于其營業收入的增速。同時,銷售費用更是達到16.81億元,幾乎是凈利潤的兩倍,同比增長51.81%。對此,貝泰妮解釋稱,主要系報告期隨著銷售規模快速增長,公司持續加大品牌形象推廣宣傳費用、人員費用以及電商渠道費用投入所致。
華創證券研報指出,為應對成本壓力,化妝品行業普遍利用產品毛利越高對折扣變化越不敏感的特點,通過推新產品或新品牌拉升整體客單價。但以高性價比著稱的國貨漲價之后,能否贏得消費者青睞則值得考量。
一位購買過該產品的消費者向金融投資報記者表示,“起初購買該產品是因為其便宜好用,現在價格高起來了且過分注重宣傳,感覺和同價位的品牌相比效果就一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