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氫能源概念領漲兩市。當日上午,國家發改委發布重磅文件,12萬億產業中長期規劃重磅出爐。截至收盤,恒光股份“20cm”漲停,蘭石重裝、華電重工、雪人股份、粵水電、浙江新能、京城股份等多股漲停。
23日早間,國家發改委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規劃》明確三點戰略定位:一是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氫能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三是氫能產業是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而據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到2050年,氫氣需求量將接近6000萬噸,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超過10%,產業鏈年產值達到12萬億元。
粵開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夢潔指出,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氫能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若能夠率先實現產業轉型、取得技術突破,將有效提升對公司未來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規劃》的出臺無疑對現有氫能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為相關產業和公司打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使氫能在新能源的組成部分中形成了應有的地位。”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對于整個新能源產業來講,仍然是一個前景光明的發展方向,中國的能源結構將會有序發展。相關資產投資還要堅持專業投資、價值投資。
“就產業視角看,雙碳目標實施過程中,針對無法電氣化的領域,氫能將是實現工業脫碳的重要途徑。”國盛證券電力設備新能源首席分析師王磊稱,規劃一方面明確氫能在能源轉型中的重要作用,打開氫氣下游應用空間,推動全產業鏈發展;另一方面,著重突出可再生能源制氫的重要地位,配合當前積極推動新能源裝機的整體規劃,綠氫產業發展或將超預期。
在需求空間上,開源證券能源建材首席分析師張緒成指出,氫能的下游利用途徑多種多樣,主要包括交通運輸領域以及冶金、化工等工業領域。其中交通領域是氫能消費的重要突破口,燃料電池車的發展前景較大。
西部證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易斌指出,降本是推動氫能大規模應用的關鍵。上游制氫環節按照清潔程度可劃分為灰氫、藍氫以及綠氫;中游環節主要以氣態和液態形式配合多種儲運方式;下游應用未來最廣泛的為燃料電池汽車與工業深度脫碳的新增需求。未來產業化的關鍵在于各個環節的成本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