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疫”一線貢獻一份中醫人的力量,一直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全科醫學教研室主任魏華鳳的心愿。3月31日,她隨龍華醫院醫療隊進艙工作,迄今已40余天。
5月13日,隨著最后一位市民出艙,由龍華醫院和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共同負責的金山區天華路方艙醫院順利休艙。作為該方艙醫院中醫組組長,魏華鳳與團隊充分發揮中醫藥抗疫優勢,通過多種中醫藥手段干預,感染者轉陰速度大大加快。
在金山區天華路方艙醫院,龍華醫院醫療隊所負責的病區累計收治逾3000名患者,中醫治療率達100%。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醫藥全面、深度地參與疫情防控救治,效果顯著。”這雖是魏華鳳第一次進艙作戰,但她心里頗有底氣,“只要做好防護,正常醫療工作絕不會受影響。”
龍華醫院在參考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第九版試行)和上海市定點醫院和隔離救治場所中藥臨床應用實施方案的基礎上,結合醫院中醫特色擬定了方艙內中醫臨床應用實施方案,包括中藥、中成藥、針灸、穴位貼敷、耳穴、小兒推拿、冥想、香囊等。
魏華鳳所在醫療小組的外治特色是針灸,在治療咳嗽、失眠、頭痛、牙痛、頸腰椎痛、脹氣、胸悶、心慌等方面均療效甚佳。
也是在一次次的針灸治療中,醫患間的信任與默契日漸濃厚。一次凌晨2點,魏華鳳小組換班進艙,她聽到一個個熟悉的聲音:“魏醫生,我們一直在等著你們!”原來,前一天接受針灸治療的患者們因為感到療效顯著,均等著他們進艙,繼續治療。感染者張女士一直被失眠所困擾,經治療組醫生單孟俊治療后,睡眠明顯改善。那一晚,她特地等著再次接受針灸治療,能繼續好好睡上一覺。
“在這里,被患者信賴的感覺真好。”令魏華鳳高興的是,許多感染者邁出了接受中醫治療的第一步。一名年輕女性自訴胸悶心慌,當她看到醫生手中拿著針灸針時,不免有些緊張,考慮過后決定一試。“單醫生擅長董氏奇穴,他通過四診合參考慮中焦不運,樞機不利,予安撫后取土水穴(董氏奇穴),迅速進針。”魏華鳳說,患者針灸后感覺良好,要求第二日繼續針灸治療。
據悉,每位入艙的感染者還會收到龍華醫療隊精心準備的中醫特色大禮包,內含定制防疫香囊、口罩、經絡健康日歷等。在方艙醫院,入住的感染者情況各異,需求不一。行醫16年,魏華鳳有著敏銳的觀察力,“方艙內感染者普遍為無癥狀或是輕癥,比起醫療服務,他們更需要貼心的生活照護,關懷到位,心情舒暢,對新冠轉陰也有幫助。”
在方艙醫院,魏華鳳還有一個重要身份——龍華醫院醫療隊臨時黨總支組織委員。她召集黨員們群策群力,舉辦了小型音樂會、集體生日會等一系列活動,讓感染者們真切感受到來自“大白”的愛。
“很感動,沒想到在方艙內還能過上生日。”手里握著醫護人員折出來的紙蛋糕,小陳(化名)眼眶泛紅。4月24日下午,在方艙醫院,一場集體生日會成為許多人難忘的經歷。“當時,我們組特地找了從4月24日到4月30日一周內過生日的五位‘壽星’。最年輕的一位是1998年出生的小姑娘,最年長的一位阿姨是1968年出生的。”魏華鳳說,剛剛過去的母親節,醫療隊黨總支和建工集團也特別準備了鮮花,向方艙內的“媽媽”們送上節日的祝福。
在方艙醫院,如此動人的記憶片段還有很多。“醫學從某種程度上就是人學,醫生有溫度,醫學便會溫暖。”魏華鳳說。(本報記者 李晨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