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一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
相比于上一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已經過去了8年時間。這8年時間,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產業趨勢、競爭格局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如何抓住發展新機遇,解決發展舊問題,《規劃》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下一個十五年發展指明了方向。
提高核心技術創新力,推動全價值鏈發展
在堅持純電驅動的新能源戰略方向下,中國汽車成為全球新能源產銷第一大國。但與此同時,核心技術缺少突破、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質量體系不夠完善、廢舊電池處理需要加強等問題,在快速發展的市場面前也日益凸顯出來。
《規劃》對未來發展愿景中提到,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
在新《規劃》中,對于核心技術創新,以及以動力電池為核心的全價值鏈發展被放在了重要位置。
在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方面,《規劃》強調深化“三縱三橫”研發布局,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新鏈;以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力電子、網聯化與智能化技術為“三橫”,構建關鍵零部件技術供給體系。
與此同時,《規劃》也重點提及了建設新興產業生態的目標。以生態主導型企業為龍頭,加快車用操作系統開發應用,建設動力電池高效循環利用體系,強化質量安全保障,推動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產業生態。
值得關注的是,針對備受關注的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處理問題,《規劃》明確提出:“推動動力電池全價值鏈發展,完善動力電池回收、梯級利用和再資源化的循環利用體系,鼓勵共建共用回收渠道。建立健全動力電池運輸倉儲、維修保養、安全檢驗、退役退出、回收利用等環節管理制度,加強全生命周期監管。”
《汽車人》觀點:
目前,國內車企在多種動力系統的產品上已經布局廣泛,特別是動力電池方面擁有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但是在關鍵零部件的供應鏈體系上,仍然對海外采購有比較嚴重的依賴。
今年的全球疫情,也讓中國的汽車產業意識到了無法控制供應鏈所帶來的巨大風險。下一個十五年,供應鏈的構建和強大勢必將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核心技術上的快速突破,更有賴于國家力量的推進,歷史上舉國之力推動產業發展的成功案例,正是今天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參照。因此,推進兼并重組,打造龍頭企業,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聯合研發攻關機制,快速突破核心工藝、專用材料、關鍵零部件、制造裝備的短板弱項已經刻不容緩。
隨著第一代電動車進入產品生命周期末端,動力電池也即將進入一波淘汰浪潮。招商證券研究報告顯示:到2020年底,中國將產生約24萬噸的退役鋰離子電池,2022年將產生53萬噸退役鋰離子電池。預計到2025年,也就是“十四五”末期,中國動力鋰電池退役量將超過73萬噸。
動力電池的回收處理和梯次利用需求已經迫在眉睫。一方面,動力電池處理不當將對環境造成持久性的嚴重污染;另一方面,盡管中國鋰資源豐富,但受限于工藝制約,作為動力電池核心原材料的鈷和鎳仍然需要大量進口。動力電池最高可以實現70%的梯次利用,可以極大緩解依賴進口的卡脖子困境,實現新能源的可持續性發展。
深化開放合作,提升國際競爭力
面對目前的全球新能源競爭態勢,《規劃》中指出:加強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對新能源市場主體一視同仁。
引導企業制定國際化發展戰略,不斷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推動產業合作由生產制造環節向技術研發、市場營銷等全鏈條延伸。
《汽車人》觀點:
特斯拉一家獨大、跨國車企躍躍欲試,正在嚴重擠壓自主車企在國內的生存空間。中國汽車能否通過更高水平的開放合作,增強產業競爭優勢,在新能源領域實現出口的突破,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
在“十四五”規劃中,也對改革開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通過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高標準的市場體系,促進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增強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實現互利共贏。
歷史經驗表明,惟有開放才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不能關起門來搞建設,只有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通過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開放合作,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體系,才能為中國的汽車產業以及新能源產業注入強勁的可持續發展動力。
不搞“大躍進”,構建協同發展新格局
《規劃》表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
隨著汽車動力來源、生產運行方式、消費使用模式全面變革,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正由零部件、整車研發生產及營銷服務企業之間的“鏈式關系”,逐步演變成汽車、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領域多主體參與的“網狀生態”。
相互賦能、協同發展成為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壯大的內在需求,跨行業、跨領域融合創新和更加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時代特征,極大地增強了產業發展動力,激發了市場活力,推動形成互融共生、合作共贏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汽車人》觀點:
從之前的25%到現在的20%,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的務實化,說明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政策層面正在走向成熟穩健。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受制于多重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是產品技術本身的發展更新;另一方面,是基礎配套設施普及完善。此外,也包括整個供應鏈的健康狀態,都對這個產業產生著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