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官方微信發文提醒,“看著像全麥面包,其實是額外添加了糖漿、焦糖色素,讓面包呈現淡褐色。”而真正的全麥面包沒有小麥粉,必須是100%全麥,建議“假全麥面包”要少吃。市場上的全麥面包實際情況如何?
全麥面包走俏市場 年均銷量增一成
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的一家烘焙店,面包蛋糕類的產品有100多種,柜臺里面的燕麥、全麥、黑麥這樣雜糧類的產品有10多種,以其中的一款全麥吐司為例,每年的銷量增長大概在10%左右。
上海的沈女士每隔兩三天就會購買全麥面包,她和家人通常把全麥面包配牛奶作為早餐,有時也會加些蔬菜作為晚餐,她認為這樣吃很健康。
近幾年,我國烘焙市場增長迅速,2019年我國烘焙食品零售額達到2312億元,同比增長7.4%,預計今年有望突破2500億元。而隨著人們對于健康越來越重視,以全麥面包為代表的粗糧類烘焙產品增速較大。
祥派匠心烘焙創始人 鄭廳祥:全麥是低脂助消化,受到消費者喜愛,增量10%到20%之間,每個季節不同,像夏天淡季增長會稍微小一點,如果到秋冬天,就明顯增高很多。
部分全麥面包標識不清 消費者只能“盲選”
記者從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如果產品聲稱“全麥面包”,則配料表中應含有全麥粉;如果聲稱是“100%全麥粉面包”,則配料表中應該全部為全麥粉,不得含有其它小麥粉。不過記者在市場走訪時發現,目前“全麥面包”產品中全麥粉含量各不同,而且有的標注,有的不標注,容易誤導消費者。
記者在電商平臺上看到,不少商家宣稱全麥面包具有“飽腹感”“無油無糖”“減脂”“健康”等功效,那么產品是否為“真全麥”、含量標注是否真實呢?記者隨機采訪時了解到,不少消費者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選購全麥面包。
在多家烘焙店內記者看到,全麥面包旁邊基本都會標注全麥粉的含量。在一些超市里全麥面包品牌較多,有一款全麥切片面包,配料表顯示全麥粉添加量≥13%。另一款全麥小球面包的配料表里,全麥粉的含量并沒有標注,超市店員對于全麥的概念似乎不太清楚。
上海市食品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烘焙專委秘書長 高克敏:要吃健康的面包,全麥是一個很好的理念,所以我們在標識中一定要寫明全麥在面包中的含量是多少,這樣對消費者有一個比較好的交代。我認為全麥粉必須在50%以上才能叫全麥面包,如果比例很低,就有點偷換概念。
業內人士:呼吁出臺全麥面包行業標準
目前國內尚未出臺全麥面包標準,產品中只要含有全麥成分都被稱為“全麥面包”。但“部分添加全麥”的全麥面包與消費者的認知或營養需求存在一定差異,業內人士建議盡快出臺相關標準,對全麥面包含量進行規范標注,以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朋福東作為2018年第2屆世界面包大賽6國精英賽冠軍,熟悉各類面包的制作,他說市場上“全麥吐司”“全麥面包”的產品較多,但里面全麥粉的添加比例差異很大,為此他特意制作了多款不同含量的全麥面包進行對比實驗。
面包研修社創始人 朋福東:100%國產全麥粉做的面包,太硬都摳不下來;10%的全麥粉做的面包,里面有90%的小麥粉,還加了黃油,吃起來會比較軟。所以這兩個對比明顯,差異化很大,但它們都叫全麥面包。
鄭廳祥從事烘焙行業已有18年的時間,他告訴記者,考慮到消費者的口感接受程度,目前市場上沒有人會銷售100%的全麥面包,全麥粉和小麥粉的區別在于含有麩皮和胚芽。由于全麥面包還沒有專門的執行標準,只要產品中有全麥粉成分就可以稱為全麥面包。
祥派匠心烘焙創始人 鄭廳祥:在成本上,全麥粉比小麥粉貴50%,現在市場上也有用各種添加劑調配的顏色,它也是在充當全麥面包,如果沒有出臺標準,會誤導消費者。
FASCINO烘焙連鎖董事長 周明授:我們用55%的全麥粉生產全麥吐司,售價是26元,如果把它降到10%的含量,售價可以變成18元左右,口感會更松軟。消費者如果只看價錢,不知道成分就會變成誤導,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據了解,烘焙產品配料表中的各種配料通常按加入量的遞減順序排列,不過,目前市場上大部分全麥產品配料表中“全麥粉”排在三位以后,甚至沒有全麥粉,僅添加一點麩皮。
上海市現代食品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理事長 史見孟:我們還沒有全麥面包的標準,我們做個標準,應該說是還有需求的,對于我們行業有一定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