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數字藏品行業進入多事之秋:iBox鏈盒發售的“十二天宮”藏品持有者在網上質問平臺該藏品未來是否還有出路;徐悲鴻美術館官博發布聲明,稱幻核發布的徐悲鴻墨馬系列并未得到授權;諸如iBox、天穹等數字藏品平臺充斥著大量大學生,引發外界爭議。
如果說,去年關于數字藏品的新聞都充滿光環,那今年以來,負面開始相繼出現,除了上述案例,周杰倫NFT被盜、散戶虧本跳樓等新聞,都為數字藏品行業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如今,國內數字藏品平臺達500家左右,無論是BAT大廠還是中小型公司,都在押寶數字藏品賽道。大量玩家的涌入讓整個行業快速壯大,但新興行業也難免面臨亂象,知識產權爭議、同質化競爭等都是擺在明面的問題。
不少衍生出二級交易市場的數字藏品平臺,更是直接玩起了“金融游戲”。在這場游戲中,有人暴富,有人血虧,每天都有平臺在發布新的數字藏品,也有炒價者試圖通過轉賣牟利。
當然,當下數字藏品行業亦不缺真正用心的玩家,行業面臨的市場監管力度也在不斷增大,對這一有望在2026年突破300億規模的市場來說,它需要時間沉淀下的大浪淘沙,需要不斷以良幣驅逐劣幣,方能走向黎明。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5月,國內上線運營以及公布上線計劃的數字藏品平臺達到500家左右。
這是一個極為恐怖的數字,國內首個數字藏品交易APP幻核是2021年8月發布的,距離今年5月僅過去10個月時間,也就是說,過去10個多月里,平均每天至少上線一到兩家數字藏品平臺。
這500多家平臺中有大眾較為熟悉的,比如阿里的鯨探、騰訊的幻核、京東的靈稀、網易的網易星球、百度的百度超級鏈、小紅書的R-SPACE等,它們都是互聯網大廠或知名社交平臺推出的產品。目前,發力較早的阿里和騰訊旗下已經不止一款數字藏品交易平臺,除了鯨探,阿里系還推出了阿里拍賣、淘票票,除了幻核,騰訊系也還有TME數字藏品、閱文數字藏品商城。
宏觀來看,國內500多家數字藏品平臺背后勢力復雜,不過,文化科技類公司明顯占比較高,比如投資得月的三七互娛、投資優版權的天舟文化、推出元視覺的視覺中國、投資Zverse星圖比特的風語筑、推出凰家藝品的鳳凰網、推出瞬元Simeta的順網科技等。
此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國資也在入局數字藏品賽道,比如成都電視臺推出了斑馬中國、陜旅集團推出了Hi元宇宙,此外,諸如洞壹元典、唯一藝術、元視覺、Bigverse等數字藏品平臺背后也站著國資。不過,在500余家數字藏品平臺中,有國資背景的并不多。
過 去10 多個月里,關站、停運、下架的數字藏品平臺并不少,但是,新的平臺也在如雨后春筍般誕生。 五月底,中文在線便上線了面向元宇宙的第一個數字藏品平臺第五境面,這也讓國內數字藏品平臺的總量整體呈快速上漲趨勢。
能有如此多的玩家入局,除了未來可期,也在于入場門檻并不高。
區塊鏈技術是數字藏品發展的基礎,有的公司雖然沒有掌握區塊鏈技術,但是可以直接合作技術支持方。在鏡象娛樂整理的50家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數字藏品平臺中,除了阿里、騰訊、京東、百度等,很多公司都是選擇合作較為主流的區塊鏈,比如以太鏈、幣安公鏈等。
不過,也有少數發力技術的玩家,比如UTON MOS背后的和數集團便自主研發了和數鏈。
500余家平臺角逐,市場競爭自然異常激烈,因此,不少數字藏品平臺也在盡力實現差異化,比如薄荷定位“中國首家數字潮玩平臺”、ibox聚焦“高端數字藏品”、元視覺主張“幫助藝術家把數字作品轉化為數字資產”。
但整體來看,當下數字藏品平臺的區別度并不高,反而同質化趨勢日益顯著。 文物類、藝術類數字藏品的擁擠現狀,便是最直觀的證明。
目前,幻核發布的徐悲鴻墨馬系列藏品與徐悲鴻美術館的爭議仍未有定論。徐悲鴻美術館指出幻核并沒有得到授權,侵犯了自己的知識產權,但幻核的回應是,徐悲鴻先生已經過世五十年,發行不需要得到美術館的授權。
拋開是非公論,這件事中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點,即徐悲鴻的畫作開始在數字藏品市場流行起來。
除了徐悲鴻最為知名的“駿馬”系列代表作,他的《比翼》也將發布數字藏品,該產品是創造宇宙數藏平臺曠世大師數字藏品系列的首發作品,之后,該系列還將上線齊白石代表作《大富貴亦壽考》。
萬物皆可NFT,如今,數字藏品能夠指向藝術、游戲、域名、門票等任何內容,過去一年,我們也見過各式各樣的數字藏品,比如安踏發布的冬奧紀念版數字藏品、B站上線的數字藝術頭像“鴿德”、NIKE發布的“回響全明星”系列數字藏品,但是,如果要說哪類藏品是平臺們的寵兒,那無疑是文物類、藝術類等。
5月17日,有40余家數字藏品平臺在發售新作,其中近一半平臺發售的為文物類、藝術類數字藏品,比如Hi元宇宙的唐三彩騰空馬、七級宇宙的飲中八仙圖、唯一藝術的唐宮夜宴系列、凰家藝品的梵高經典作系列等。除此之外,便是一些盲盒、虛擬時裝等常規藏品。
目前,較早入局數字藏品賽道的鯨探,也將文物類數字藏品視作了發力重心,其與廣東省博物館、安徽博物館、河北博物院等合作,先后推出了《逆風》徐悲鴻畫作代表作、元青花人物圖玉壺花瓶、兔尊、人首蛇身玉飾等數字藏品,售價基本在30元左右。
可以說,諸如各大博物館、徐悲鴻美術館這樣的文化主體,已經成為了數字藏品主要的IP方之一。
對數字藏品平臺來說,文物類、藝術類的數字藏品很好地解決了產品的“價值問題”。自火爆以來,數字藏品市場的產品品質一直參差不齊,價值難以衡量,如今,各大博物館以及徐悲鴻美術館等將館藏資源與區塊鏈產品融合,這些館藏資源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歷經時間沉淀,自然更具含金量。
而對消費者來說,文物類、藝術類的數字藏品消除了他們與藝術的門檻。在現實世界,多數文物陳列于博物館中供游客鑒賞,一些藝術品雖會流入市場,但價格遠非常人能及,而如今,數字藏品興起后,只需幾十元,普通人就能擁有一個標注唯一序號的虛擬文物,這也是諸如“婦好鸮尊”、“越王勾踐劍”等數字藏品上線就被搶購一空的原因。
但是,大量平臺將目光瞄準文化類、藝術類數字藏品后,同質化競爭也成為了行業的痛點,如今,徐悲鴻的駿馬數字藏品就頗有泛濫成災之意。除了幻核的墨馬系列,數字貓、鯨探、虛獼數藏、芒境·人民藝術館等多個數字藏品平臺都已發行過或正有徐悲鴻作品在發售,比如數字貓的“宋人匹馬”、時藏的“徐悲鴻《馬》”。
雖然文化類、藝術類數字藏品自帶價值光環,但不少數字藏品平臺只是將實體藏品簡單搬至線上,隨著推出此類數字藏品的平臺越來越多,該類藏品的市場價值和消費者收藏熱情都會逐漸走低。
《“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的通知》中提出,要推動博物館發展線上數字化體驗產品,由此來看,文物類、藝術類數字藏品未來 必是大勢所趨。只是,未來各大平臺不能簡單停留在照搬復刻的階段,還需更注重創意和文化底蘊的凸顯,如此才能最大程度挖掘此類數字藏品的潛力。
不過,同質化競爭其實并不是這個行業當下最大的痛點。
數字藏品行業剛剛發展起來,它所面臨的知識產權爭議、同質化競爭、缺乏價值衡量標準等問題,是很多行業初興起時都會面臨的。如今,不少中尾部數字藏品平臺深陷灰色地帶,才是值得警惕的。
目前,放開數字藏品交易的平臺不在少數,iBox鏈盒就是其中之一,該平臺向用戶提供寄售服務,用戶可以自由轉賣已擁有的數字藏品,售價由用戶自行決定。今年5月份,iBox鏈盒曾發售數字藏品“大千文墨”,首發價格為199元,但之后迅速在平臺內被炒至上萬元,最高甚至達到99999元,類似的藏品在iBox還有眾多。
開放藏品交易,讓iBox鏈盒迅速成為了炒價者的天堂,有人靠著在iBox上轉賣熱門藏品成功造富,但一些藏品價格暴跌后,也有人在iBox虧得褲子都不剩。
今年5月17日,TT數藏的微信號發文稱:“我司老板經不住誘惑,將平臺啟動資金100萬挪用,進行iBox的投資,目前持倉已縮水至10萬,平臺已無法繼續運營,已遣散技術團隊,我寫完這篇公告也要撤了?!?/p>
iBox能在短期內迅速躥紅,與其開放藏品交易,且平臺通過大量活動刺激交易緊密相關。各路抄底者的瘋狂涌入,讓諸多產品都能在iBox上被炒火,不管其有沒有價值,這也讓iBox鏈盒很快從炒價者的天堂變成了某些散戶的噩夢。
如此,新進的玩家大多成為了接盤者,很多想要撈一筆的投機者,也成為了操盤資本的韭菜。 或許,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不會是最后的接盤者,但現實是,貨往往猝不及防就砸在了手中,最終,賣得出去的成為了NFT,賣不出去的成為了JPG。
面對利潤、流量及市場競爭的壓力,想要成為和努力成為iBox的數字藏品平臺還有很多。
此前,網上曾爆出尋跡數字藏品平臺的內部聊天記錄,尋跡申請二級牌照的審核失敗后,得到消息的用戶“嚴重消極”、“群里罵聲一片”,對此,尋跡運營部的態度是“先能掙多少是多少吧,應該還會有部分老用戶買單。”
顯然,有的平臺和用戶,就是為了“金融游戲”而來。 如今,在網上隨手一搜就能看到,關心“數字藏品怎么玩”、“數字藏品真的可以一夜暴富嗎”、“數字藏品是騙局嗎”、“數字藏品怎么薅羊毛”的人并不在少數。
這不是一個健康的行業應有的輿論, 也讓外界開始質疑 數字藏品 究竟是一場游戲一場夢,還是一個順應市場需求自然誕生的行業。
如果要形容當下數字藏品行業的發展,只能說它是一個仍處于野蠻生長期的新產業,以巨大的利潤空間和未來想象力吸引了各方勢力,這些入局的玩家推動數字藏品行業的規模不斷壯大,其中一些專注于“金融游戲”的玩家,也讓這個行業亂象叢生。
未來,新的玩家還會繼續入局,但數字藏品行業的亂象,不會一直繼續下去。
一個好消息是,面向數字藏品行業的市場監管已初顯刀鋒。
首先,目前創辦數字藏品平臺的相關資質要求正在趨嚴。想要打造一家數字藏品平臺,需要具備區塊鏈信息備案、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ICP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等一系列行業資質,要開啟二級市場,同樣要經過層層審批。
今年3月,微信封禁了多家數字藏品平臺公眾號,包括Art Meta元藝數、一點數藏、歸藏元宇宙、畫生 Meta、元本空間、神達數藏、One Meta、零號地球等,封禁的主要原因便是“未取得法定許可證或牌照即從事商業經營活動”、“涉嫌欺詐、違規開啟二級市場”。
當時,騰訊方給出的回應是“根據國家相關法規,為防范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平臺對炒作、二次售賣數字藏品的公眾號及小程序進行規范化整治”。
其次,火爆的文物類、藝術類數字藏品也開始被高度關注。今年4月,國家文物局組織召開了數字藏品有關情況座談會,會上針對數字藏品發展現狀,圍繞文博機構的公益屬性、數據安全、消費者權益等問題進行了探討,會議中,有專家便提出了“文物單位不應直接將文物原始數據作為限量藏品發售”的建議。
會議結束后,市場上以二創以核心標簽的文物類、藝術類、非遺類數字藏品逐漸多了起來,比如百度推出的“十大國家一級博物館鎮館之寶”系列數字藏品、覓塔數藏推出的“契丹始祖傳說”系列數字藏品等,這對行業來說無疑是一次好的改變。
此外,國家文物局召開的座談會上還提出了“要建立權責清晰、程序規范、統籌有力的管理制度??梢灶A見,隨著數字藏品的產業規模持續壯大,針對行業的市場監管也會愈發完善健全,這將是行業從野蠻生長階段邁入良性發展期的關鍵。
另一方面,未來數字藏品行業真正用心的玩家們,也將加速市場良幣驅逐劣幣的進程。當下,雖然一些中尾部平臺抱著“撈一筆就跑路”的心態在玩票,但像阿里、騰訊這樣的大廠還是較為珍惜羽翼的,它們只做一級市場,對數字藏品的流通也有著嚴格限制。
在價格上,這些大廠推出的平臺也始終將價格控制在相對合理的范圍內,比如鯨探和幻核上的數字藏品價格多數在百元上下。在禁止交易的規則下,這些數字藏品才是真正面向多數真正熱愛數字藏品的普通消費者的,也杜絕了炒作、投機等金融風險隱患。
此外,國資的入局對整個行業來說同樣至關重要。除了上文提到的國資入股類平臺,今年4月,浙江省上線了首家由國有資本支持的數字藏品交易平臺虛獼數藏,同期,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和山東文化產權交易所聯手打造的山東首個國有數字藏品交易服務平臺海豹數藏項目也正式啟動建設。
浙江省、山東省領頭后,未來或許還會有更多省份推出國資主導的數字藏品平臺。 國資帶頭,必然會孵化出一批更具公信力和權威性的數字藏品平臺,也將帶動整個市場加速構建規范化的交易秩序。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共計發售數字藏品數量約456萬份,總發行價值約為1.5億元,據數據領域研究平臺頭豹研究院測算,2026年我國數字藏品市場規模將達300億元。從五年之內有望實現數百倍的增幅,不難看出數字藏品行業的未來可期。
在這個虛實共生的時代,數字藏品的誕生實現了元宇宙世界里虛擬事物的數字化、資產化,它是架構在元宇宙框架內的一種商品和商業模式。如今,元宇宙尚未正式成型,數字藏品就已經展示出非凡的潛力,那在未來,它的上限大概率還會進一步突破。
只是,目前整個行業還需繼續努力,才能行至黎明。
關鍵詞: 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