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近年來綠色金融領域大力發展的融資工具,綠色債券成為企業綠色轉型的重要助力。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6月9日,今年以來,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達3615.6億元,同比增長73.72%
滬深交易所今年積極推動綠色債券的產品開發和創新探索,深交所首批專項服務海洋經濟發展的綠色債券在3月份成功發行,上交所于近期修訂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司債券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適用指引第2號——特定品種公司債券》,推出低碳轉型債券、低碳轉型掛鉤債券品種。
“綠色債券目前的發展面臨歷史性的市場機遇。”海南省綠色金融研究院管委會主任尤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債券市場具有融資規模大、期限長、市場化程度高等特點,與主流綠色項目融資需求相契合,綠色債券發展空間巨大。
中金公司研報分析,2021年以來境內綠色債券發行量和存量出現明顯上升。中國綠色債券市場起步雖相對較晚但發展迅速,2018年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綠色債券來源國,2021年綠色債券市場又出現明顯擴容,2021年發行量達到6110億元。
尤毅介紹,綠色項目資金此前主要依靠政府投資支持,隨著越來越多市場主體作為發行人或投資者參與,我國綠色債券市場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和市場定價等功能優勢日益凸顯,對綠色發展的支持作用持續強化。
“以上交所推出的低碳轉型掛鉤債券品種為例,其聚焦發債主體的轉型實踐,將債券條款與發債主體低碳轉型領域的業績目標達成情況相掛鉤,而無特殊募集資金使用要求,從而能夠適配更廣泛轉型主體的融資需求,促進企業達成其轉型目標。”尤毅說。
從當前我國綠色債券的資金投向看,主要集中于綠色服務、節能環保、政府主導的公共事業等。除了保護環境或降低高碳耗能源使用等投向外,也會涉及城市建設、經濟發展、人文和諧、資源保護領域,“綠色”概念不再單一。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綠色債券市場的國內外發行環境良好,發行規模高速增長,發行品種和發行方式日益豐富,募集資金廣泛用于清潔能源、清潔交通、污染防治、應對氣候變化等各類綠色項目中。
“綠色債券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旨在通過發揮其在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為綠色低碳產業提供資金支持,這對于促進綠色經濟發展、踐行碳達峰與碳中和理念具有積極意義。”張立超說。
海南省綠色金融研究院相關研究的結果表明,公司在發行綠色債券后提高了其環境表現,環境方面的評分普遍會進一步提高。尤毅表示,企業主動履行綠色社會責任,能夠提升其社會形象,塑造品牌價值,把握綠色發展的市場機遇,提升其市場競爭力與財務表現。這也是社會責任投資(或ESG投資)開始在全球流行,“綠色”成為市場投資焦點的原因所在。
“一方面綠色債券融資成本低、融資周期長,另一方面綠色債券支持領域較廣。如交易所綠色債券支持綠色金融發展,對行業、產業無特殊限制,可用于支持各行業節能降碳技術研發和應用、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新型基礎設施節能降耗、園區節能環保提升等多個領域。”尤毅說。
中投協咨詢委綠創辦公室副主任郭海飛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不管是綠色企業債券,還是綠色公司債、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在審批層面都有一定優勢,同時綠色債券的發行成本也較普通債券低,甚至足以覆蓋第三方綠色認證、信息披露等成本。綠色債券相比普通債券發行期限可以更長,比如綠色企業債券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都可以發行7年期的長期產品,而普通企業債券一般都是5年期,普通中票期限則更短。
“發行綠色債券展示了公司重視環保、負責任投資的良好形象,給公司帶來無形的品牌價值和效應,而且綠色債券發行的綜合成本正在逐步下降。”郭海飛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