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晉升之路:總監們都是如何煉成的?》那篇文章里我提到了“加班”這個話題,很多人對這個話題感興趣。不得不說,“加班”對于從事廣告營銷的朋友們實在是太有痛點了,那么在廣告公司如何避免經常加班呢?
考諸廣告公司的加班情形,一般分這么三種:
突發性加班
事務性加班
習慣性加班
突發性加班,主要是突發熱點或重大節點做方案,以及比稿。
一般來說,廣告公司的加班以此類工作為主,因為這些工作項目對于deadline有嚴格要求。
比如今天半夜某個明星官宣離婚,客戶要求代理公司明天上午出一張熱點海報;比如后天比稿就要開標提案了,明天必須把全部方案打印裝訂完畢,飛到客戶所在地候場。那么為在規定期限內完工,就只能加班。
事務性加班,主要是因為日常工作量巨大。而日常工作量巨大的核心原因很多時候并不是人手不足造成的,而是改稿太多。
比如客戶一張用于終端門店的小臺卡也叫廣告公司的設計師們做10-20稿,居然還定不下來,這個工作量任誰都頂不住。
習慣性加班,則多是因公司老板和總監們的管理水平太差。
一是開會。廣告公司行政會議不多,但頭腦風暴會是廣告公司的日常,也是做創意的主要手段。但這種創意會一開好幾個小時,上午一個會,下午一個會,一天就結束了。沒辦法,手頭的工作只好晚上加班做。
二是總監們的工作習慣不好。很多創意出身的廣告公司喜歡半夜半活,第二天中午甚至下午才回公司,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整個團隊都被迫養成日夜顛倒的作息習慣。這兩點就是管理上的原因,應當改進工作機制。
還是一種則是公司文化倡導加班。誰要是正常下班就會被老板認為工作量不飽和、工作態度有問題。對于這種公司,你也別想著怎么改進工作避免加班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面對這些不同的情形,我們到底該如何改進工作機制,提升工作效率,從而減少加班呢?我有以下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你還別說,這都是無數血和淚、日與夜摸索出來的經驗和教訓。
首先是針對突發性加班的兩點建議:
廣告公司加班也是分時候的,一般來說年底最忙。
一是因為年底重大營銷節點最多,比如雙11、雙12、雙旦、春節(電商年貨節),開年又緊跟著情人節、婦女節等。
二是因為很多客戶要做年度總結,以及第二年的年度方案;本年度營銷預算沒花完的甲方市場部要趕著花錢。
三是因為年底比稿最多,很多甲方客戶都是到了年底要做下一年規劃時,考慮換代理公司,或引入新的代理公司,所以就要比稿。
如果加班多只是因為突發性工作多,那其實完全可以接受。畢竟重大節點有限,一年也就那么幾個(為什么說電商運營公司比廣告公司更累呢,就是電商的營銷節點太多了)。
而且做比稿才是廣告人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手段,日常服務客戶更多是一種消耗,只能讓你變得熟練而已。
比稿,首先能鍛煉你的戰略思考能力,因為比稿需要你從產業、市場、用戶、競爭多個維度去全面審視一家企業、一個行業,找到關鍵問題,提出核心策略,并將策略轉化到品牌和創意傳播的具體實施上來,日常服務則無此機會。
其次是鍛煉你的全案策劃能力,全年不同時間段的預算分配和節奏把握,不同內容形式、不同媒介手段、不同產品推廣到底該如何組合和配合,只有做大campaign才能提升自己這種策劃、創意、營銷推廣和媒介全方位運用的能力。
一年里的營銷節點,其實大部分都是固定的。比如企業的新品上市、行業展會,電商618和雙11大促,傳統與法定節假日如春節、中秋、十一,及情人節、婦女節、兒童節、圣誕節、世界環境日、無煙日、讀書日等特定節點,還有體育大年的世界杯、奧運會、亞運會,重大題材肯定會火的影視劇,上映日期都是提高設定好了。
對于這些固定節點,企業和廣告公司應當提前做好規劃,預先設計好方案,而不應等到節日臨近,才匆忙開始動工,最后天天加班趕進度,搞得大家身心俱疲,執行效果還未必佳。所以避免加班的第一條就是提前做預案。
對于新品上市、春節營銷、雙11大促、二月情人節、三月婦女節女性營銷,這些常規的營銷課題,廣告人應該提前做好研究和總結,有哪些常用的套路和玩法,有哪些值得參考借鑒的優秀案例。這樣到了相應的節點,就可以又快又好地完成方案。
像春節營銷,我去年底就寫過文章《春節營銷的4個核心玩法——基于13個經典春節案例剖析,10600字長文解讀》,你看就4種玩法嘛。
而對于一些突發性熱點,無法提前準備的,則應預先確定好創意原則和方向,比如什么熱點該追什么熱點不該追,像我前文提到的明星離婚,又不是自家代言人,追這種熱點根本就毫無意義。
還有追熱點的方向到底是結合產品功能還是表達品牌態度等,廣告公司可以提前做幾套模板(如二十四節氣海報),這樣到了熱點發生時,就可以迅速應對,不至于慌了手腳。
對于注重策略、策劃的廣告公司而言,一切工作的展開都應該基于明確的原則,而非臨時性的突發奇想,最大限度減少這種不確定性帶來的工作量大增和臨時性的加班加點。
大多數廣告人都只在意創意表現如何,方案寫出來長什么樣,卻對管理缺乏興趣和關注,對工作流程、工作進度漠不關心。完全可以說我見過的80%以上的廣告人,每次做方案都壓在deadline最后幾天通宵做完,卻在方案前期慢慢發想,精雕細琢耗時間。
當然我充分認同,好創意是花時間磨出來的。但是做創意僅靠天空行想,想到哪是哪,寄希望于靈光一閃,畢其功于一役,這是不現實的。
在這一點上,創意人應該向產品經理們多學習,做創意和做產品一樣,也是一個精益制造、敏捷開發的過程。
好的創意作業方式,應該設定好節點,并將創意流程進行更精細化的分解,比如分成方向、洞察、概念、調性、參考、元素,直至成品。每天按步驟推進,爭取每天都能向前一步,不斷迭代創意,直到把一個平淡的想法,變成一個big idea。
傳統的創意出品更像是在暗箱內操作,成品的效果和進度,只系于創意總監的一念之間,而敏捷式的創意開發,更能確保整個創作團隊對工作的成果和進度擁有共識,不至于產生分歧,并且提升campaign完成的效果和效率。
針對事務性加班說一點建議:
日常服務也天天加班,不管什么作品都要改稿七八遍,一個小物料折騰廣告公司小半年……最主要的原因是廣告公司掌控客戶的能力太弱,被客戶牽著鼻子走,工作反復修改,遲遲定不下來。
客戶是需要引導和管理的,而不是一味迎合。如果一間廣告公司的文化就是客戶說什么都是對的,客戶想要什么就立馬做出來給他。這樣的廣告公司看似給客戶提供了一流服務,但其實不然。因為真正贏得客戶的,是你的專業。你提供的創意作品和策略方案,真正解決了客戶市場端的問題,幫助客戶實現了業績提升與增長,那么客戶才會長期信賴你,與你合作。
而如果只是給客戶提供隨叫隨到的保姆式服務、跪式服務,是無法贏得客戶尊重的,也收不起價錢,最后淪為廣告民工業。而且一味迎合客戶,也注定做不出好的作品和成果。
當然,如何管理客戶,這又是一個新的難題了。
日常服務也天天加班,還有一種可能是遇到了變態的客戶,這種客戶雖然不多,但也是有的。比如一到下班時間就給你下brief讓你第二天上班交作品的,一到周五就下單讓你周一交方案那種。這樣的公司就應該曝光、拉黑。下次換工作前多打聽一下,廣告業還是有這樣一份黑名單的。
再次,針對習慣性加班說兩點建議:
我發現哈,大多數廣告人開了好多年的會,卻根本不懂得怎么開會。
首先,開會的目的是討論創意,而非發想創意。而常見現象則是一說開創意會了,大家就進會議室開始冥思苦想想創意,創意會開著開著,變成了各自開電腦干活,或者閑聊、玩手機。
我開過最長的創意會,從下午2點一直開到凌晨2點,大家在會議室默不作聲,各自想,各自看手機,這不僅毫無成果,且極令人疲憊。
激發創意依賴高質量的討論,這樣的會議半小時就能解決問題。創意會不是用來現場想的,不是用來閑聊的,而是用來爭論的。
所以我以前在公司還特意提了這么幾點:開會前,先把各自的idea打印或發群,開會就專注討論;不要帶手機進會議室;會議盡量站著開,可縮短開會時間;開會超過1小時,主持會議的總監要罰款等等。
其次,開會應該追求明確的成果,而非一輪一輪的重復。這種情況在廣告公司也經常遇到, 從接到brief開始想創意,接下來的過程就是一輪接一輪的創意會,今天想不出創意就明天開會接著想,明天想不出就后天接著想,每天的會議內容都一樣,每天都在原地踏步,每天都在重復勞動,沒有結論,也遲遲定不下來核心創意。
其實,每一次開會都應該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比如上午的會能夠明確方向,下午能夠定下來創意概念,第二天能夠確定調性。就算創意再難想,至少也可以通過開會明確哪些方向是不對的,不需再往這個方向去發想。
每一輪會議都朝著結果推進,會讓人產生更大的信心,從而做出更好的作品。而如果每天只是重復開會,議而未決。一開會就每個人說創意,否定,再接著開,再否定,那么不僅沒有推進工作,也特別容易讓人產生挫敗。
對于如何開會這個話題,值得專門再花一篇文章來討論。
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們很多喜歡夜間干活。我特別理解這一點,因為半夜沒有會議要開,沒有客戶電話連環call,沒有AE接連下單,無人干擾,專注度高,更容易做出好作品。
但長期保持這種不正常的作息,對整個團隊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狀態都是巨大的消耗。總監如此,下面的小朋友也就跟著如此天天加班。所以各位進了廣告公司,還是要努力升總監,升項目負責人和管理層,這樣才能掌控客戶、把控整體工作進度和作息安排,控制加班的出現。
如果你只是個小兵,那總監、老板、客戶說加班,你也沒法說個不字。
有個我個人的加班小秘訣,如果工作實在太忙,我會選擇0點去睡,凌晨4 點起來干活。凌晨睡醒工作注意力集中、無人打擾、不會犯困,工作效率更高,而且也更加健康,比熬夜好多了。
最后,來說一說哪些廣告公司不值得待,遇到這樣的公司建議跳槽。
只知迎合、跪舔甲方的乙方,只會拼命下單壓榨乙方的甲方,不值得待。
以加班為榮、按時下班為恥,把是否加班作為考核員工上進與否、優秀與否標準的公司,不值得待。
全年都在瘋狂比稿,什么客戶什么行業都比,不管能不能贏都比,明知不可能贏、明知是在陪標還比,沒有任何比稿策略,認為反正比稿只需員工加班又不花額外人力成本的公司,不值得待。
本文最早寫于2020年3月,收錄在《幕后大腦》一書中。這本書是找了100位甲乙方的總監,回答100個營銷難題。
我收到這個邀約時,第一時間想到的難題就是——如何避免加班。與書中內容相比,本文有大幅修改。對書籍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