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電源4月22日跌停,盤后數據顯示,深股通賣出9.06億元并買入4.47億元,三機構合計賣出2.29億元,三機構合計買入2.47億元。(證券時報)
寧德時代否認近期將發布新的動力電池技術,并稱這是誤會,請勿以訛傳訛。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寧德時代有關人士透露,公司近期將準備發布新的動力電池技術。(新浪財經)
亞馬遜宣布在全球發布37個新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推動亞馬遜實現到2025年全球基礎設施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比原定的2030年的目標提前5年。該批新項目包括3個新風力發電場,26個新太陽能發電場,以及全球8個新屋頂太陽能裝置,將使亞馬遜全球可再生能源項目的總發電量增長近30%,由12200兆瓦增加至15700兆瓦。(界面)
據報道,此前,由于顯示驅動器IC短缺,京東方的面板產量自2月以來有所下降。消息人士稱,面板的良率似乎也是一個問題,京東方的生產問題預計至少會持續到5月,京東方預計今年將為iPhone供應3000萬片OLED面板,但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這一目標或難以實現。(財聯社)
本田汽車一位高管表示,該公司計劃到2030年利用三個新的專用平臺生產數百萬輛電動汽車,其中一個將與美國合作伙伴通用汽車聯合開發。本田電氣化全球主管Shinji Aoyama表示,該公司將于2024年在日本推出一款基于一個新的小型電動汽車平臺的微型電動商用車。隨后將于2026年在北美推出全尺寸電動汽車,搭載在一個新的大型平臺上。這兩個平臺都將用于其他車型。(新浪財經)
36碳獲悉,近日,百度地圖公布了一組新能源出行大數據,截至2021年底,累計服務里程已超51.1億公里,相當于減少約30萬噸汽油產生的碳排量(以百公里消耗8升汽油計算)。數據還顯示,我國充電站密度最高城市榜單TOP10中,8個位于南方,深圳、上海、廣州位列前三甲,南北分布不均明顯;1公里內的導航頻次,新能源車高于汽油車;充電時間方面,周五是一周的充電需求高峰,節假日較平日充電頻次提升至少30%。
據報道,美國電動汽車廠商特斯拉20日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不過,特斯拉表示,供應鏈問題仍在限制其電動汽車的產量。由于供應鏈問題的限制,近幾個季度的生產都沒有達到最大產能,預計這種局面將在整個2022年持續。不過,馬斯克預計,今年的產量依舊能達到150萬輛。隨著供應鏈問題持續,汽車分析師普遍預計,電動汽車產業將持續面臨原材料供應限制和成本問題。(經濟參考報)
36碳獲悉,阿里巴巴宣布加入LCPP。LCPP由微軟、Meta、惠普發起,是全球最主要的共享開放數據中心低碳專利的組織。此次第三批擴員,除阿里巴巴以外,還有UPS、螞蟻集團等公司。據介紹,阿里巴巴將向國內外企業開放9項數據中心低碳發明專利,主要涉及液冷服務器系統設計、磁盤功耗管理、數據中心模塊化設計以及計算引擎的資源調度等,其中5項與液冷技術相關。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羅俊杰在發布會上表示,將推進制造業“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和項目的加快落地實施,支持一批節能降碳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引導基礎電信企業適度超前部署5G基站建設。完善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聯合有關部門開展第四屆“雙品購物節”活動,培育一批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和示范項目,加快5G技術與能源、教育、文旅等垂直行業融合應用,大力挖掘消費潛力。(中國網)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羅俊杰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將適度加快國內資源開發進度,會同有關部門堅決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推動新能源汽車原材料價格盡快回歸理性。發揮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調平臺作用,努力保障零部件生產供應。我們也要注意強化資源統籌布局,堅決遏制盲目投資、重復建設。(中國網)
國家能源局發布1-3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3月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約24.0億千瓦,同比增長7.8%。其中,風電裝機容量約3.4億千瓦,同比增長17.4%;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3.2億千瓦,同比增長22.9%。1-3月份,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899小時,比上年同期減少18小時。其中,核電1847小時,比上年同期增加30小時;風電555小時,比上年同期減少65小時。(證券時報)
第53個“世界地球日”當天,通用電氣(GE)發布《GE中國能源轉型白皮書》。白皮書指出,在保障能源穩定前提下,逐步轉變中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是實現“雙碳”目標的立足點。而電力系統的清潔轉型則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核心抓手。此外,中國海上風電將依托技術的進步迎來高速發展期,為此海上風電生態圈建設也正被越來越多沿海省市作為能源轉型的重點項目。(國是直通車)
36碳獲悉,據國家統計局數據,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主要能源產品生產均有不同程度增長。一季度,生產原煤10.8億噸,同比增長10.3%。進口煤炭5181萬噸,同比下降24.2%;生產原油5119萬噸,同比增長4.4%。進口原油12785萬噸,同比下降8.1%;生產天然氣56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6%。進口天然氣2782萬噸,同比下降5.1%;發電量1992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1%。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4月21日發布《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優化區域布局。落實區域發展戰略,在符合產業、能源、環保等政策前提下,鼓勵龍頭企業在廣西、貴州、新疆等中西部地區建設化纖紡織全產業鏈一體化基地,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形成高效協同供應鏈體系。引導化纖企業參與跨國產業鏈供應鏈建設,鼓勵企業完善全球產業鏈布局。(財聯社)
俄烏沖突導致全球能源危機加劇。業界人士認為,俄烏沖突暴露出全球應對供應中斷的緩沖能力薄弱,需要有彈性的、強大的備用產能,以確保能夠承受任何供應沖擊。而替代能源并不足以填補當下供應缺口,需加大石油和天然氣投資。從目前來看,這種信號開始體現在業界的投資方面。部分國家和企業已經開始考慮對天然氣增加投資。(經濟參考報)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9日報道,拉脫維亞宣布該國石油產品供應領域出現能源危機,危機將持續至12月31日。在此期間,成品油儲備可以在市場上出售,成品油儲備的持有者有義務將這些產品準備好供國家使用。同時,獲得許可的石油產品零售商和關鍵服務提供商可以申請,必要時可以從國家儲備中購買石油產品。該法令將確保石油產品不從拉脫維亞出口,并按照政府決定分配。(央視新聞)
據報道,一個韓國財團將在印尼投資90億美元,建立一條從采礦到制造的電動汽車供應鏈。這個財團由世界第二大電動汽車電池企業LG新能源牽頭,已與印尼礦業公司安塔姆公司(Antam)、印度尼西亞電池公司(Indonesian Battery Corporation)簽訂了合作協議。(財聯社)
在全球能源價格不斷走高的背景下,日本的一些電力企業撐不下去了。日本私營征信機構帝國數據庫的統計顯示,截至去年4月日本境內共注冊有706家電力“新勢力”企業;今年以來,已有31家決定退出業務。其中,14家電力企業因不堪“高電價”而宣布破產。這一數量較去年的僅有2家大幅增加。這也是自2016年日本全面放開電力零售以來,一年內相關企業破產數量最多的紀錄。(第一財經)
當地時間4月21日,美國斯維奇海事公司(Switch Maritime)表示,將推出世界首艘完全由氫燃料電池驅動的商用渡輪。斯維奇海事公司說,海洋變革號(Sea Change)商用氫燃料電池渡輪將很快在舊金山灣區投入使用。該渡輪為全長約21米的鋁制雙體客運渡船,有三個氫燃料電池為兩個螺旋槳提供動力,可搭載75名乘客,將為舊金山海濱多個停靠點提供服務。(央視新聞)
德國聯邦統計局4月20日稱,當前車用燃料的價格漲幅達到數十年來的最高水平。數據顯示,最近該國加油站的價格上漲幅度,大于1973/1974年和1979/1980兩次石油危機時期以及2008/2009年金融危機時期的漲幅。2022年3月,消費者的汽車燃料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近一半。3月份的天然氣進口價格較上年同期高出3.5倍以上。(澎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