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app下载-97久久伊人精品影院-伊人三区-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中文字幕美日韩在线高清-中文字幕伦理聚合第一页

平時對新聞缺乏信任的人,在內容消費上有什么特別之處?

來源:36氪時間:2022-04-20 09:27:30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一類人?他們不太相信新聞報道,平時很少主動消費新聞資訊。那么,當這類人在網上接觸新聞時,他們會關注和忽略哪些內容?又會如何做出自己的判斷和反饋?

事實上,這一群體在世界各國都存在,且所占比例不小,甚至可能會不斷增加。據此,路透新聞研究院以對新聞普遍不信任的人為研究對象,考察他們在網絡信息平臺上理解和處理信息的方式,特別是他們如何看待自己在使用社交媒體、通信軟件或搜索引擎時所遇到的新聞資訊。

研究人員采用定性研究法,通過視頻采訪了來自巴西、印度、英國和美國的100位對象。具體來說,研究人員重點關注了他們如何使用臉書、WhatsApp和谷歌這三款網絡信息平臺,要求受訪者當場使用這些平臺,并且向研究人員介紹屏幕顯示的內容。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將以路透新聞研究院于2022年4月4日發布的研究報告《快速判斷:對新聞缺乏信任的受眾如何在數字平臺上瀏覽信息?》為主要編譯對象,并綜合尼曼實驗室和Digital Journalism期刊的相關文章,帶大家了解這一人群的新聞消費習慣。

不關心新聞,更喜歡平臺

路透的研究表明,對新聞普遍不信任的人,其使用網絡信息平臺時的經常訪問頁面中不太可能有新聞出現。如果遇到新聞,他們會表現得漠不關心。就算他們真的停下來去看新聞,看的往往也是軟新聞,如娛樂新聞。

凱倫(39歲,英國)在臉書看到新聞時,通常會忽視它們,以避免“爭論”。其他受訪者會因為上網沖浪時見到新聞而感到不爽,正如拉梅什(45歲,印度)所說的那樣:“顯然,有時候我上網突然看到新聞的話會很惱火,因為我用臉書僅僅是為了家人和朋友。”

在進行臉書主題采訪時,大多數受訪者都表示,自己用臉書主要是為了消遣或者了解友人近況,偶爾會看看興趣、體育或娛樂類信息,或者在臉書商城買東西。很多受訪者在采訪時展示自己的頁面,上面沒有任何新聞;有些受訪者的頁面偶爾會有新聞出現,這些新聞可能來自朋友和家人,也可能來自自己關注的新聞媒體賬號。

里卡多(20歲,巴西)說自己的臉書頁面很少有新聞,除非有認識的人分享新聞。佐伊(45歲,美國)的情況與里卡多類似,她自己的頁面有各種各樣的內容,如生日愿望、宗教信息、廣告等,但就是沒有新聞。她還告訴研究人員,自己壓根不會點擊臉書的“新聞”標簽。

大多數英國和美國的受訪者都跟佐伊一樣,在過去從沒點擊過這個“新聞”標簽,很多人甚至都沒有注意到這個標簽的存在。

那么WhatsApp的情況怎么樣呢?目前不少西方國家有70%到90%人將其視為優先使用的通信軟件,人們可以通過WhatsApp直接跟家人和朋友對話,也可以在上面創建群聊,分享內容并展開討論。

若昂(32歲,巴西)談到自己的家人群和同事群時,強調大家在里面聊的大多是輕松向的內容。他的朋友們不會討論引發爭議的內容,例如政治和體育話題。他雖然在群里看到過有新聞出現,但不會花時間去閱讀,特別是時政新聞。

而對于搜索引擎谷歌,受訪者表示使用谷歌主要是搜索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比如健康相關網站和購物秘訣,而不是看新聞。如卡蜜兒(43歲,英國)喜歡在買東西時,用谷歌來比較價格。

有些受訪者說,自己在谷歌找非新聞類消息時,很少會看到新聞,除了那些在手機上用谷歌的人,他們有時會在搜索欄下面看到新聞。普麗蒂(22歲,印度)稱,自己在手機打開谷歌時,在搜索欄下面看到《印度時報》的新聞標題,這不是自己搜索出來的東西。

當受訪者在這些平臺遇到新聞時,通常遇到的是軟新聞而非嚴肅的硬新聞。例如,沙希(46歲,印度)在WhatsApp群里找到的唯一新聞內容,是一個新聞媒體制作的視頻,講的是一只狗從嬰兒那里偷蛋糕的事。

有趣的是,許多對新聞普遍不信任的人,對自己經常使用的網絡信息平臺會流露出更多好感。因為他們通過這些平臺加強了自己的社會聯系,獲得了日常生活中的實在幫助,讓生活更加簡單高效,這些效果是新聞給不到他們的。

正如約瑟芬(32歲,英國)在采訪中所說的,她感謝臉書這個社交平臺,因為上面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安東尼婭(41歲,巴西)直接表白WhatsApp:“哦,我喜歡WhatsApp上的任何東西。”

谷歌在這三個平臺中的好評率是最高的,其被視為上手簡單、可靠高效的工具。美國的約翰(72歲)夸贊谷歌“能迅速提供準確的信息,回答自己的任何疑問”。對于一些人來說,如羅杰里奧(23歲,巴西),谷歌能脫穎而出,是因為它有很多不同功能,如郵件和圖片功能,不僅僅是搜索引擎那么簡單。

但這不意味著受訪者對這些平臺完全信任。事實上,有的受訪者對隱私泄露問題表示擔憂,特別是在臉書和谷歌上。維羅妮卡(40歲,美國)不確定臉書是怎么為她私人訂制信息的,但她確實不喜歡“被監視的感覺”。來自印度的阿卜杜爾(41歲)在使用谷歌時也有類似的感受,他經常用谷歌的產品,但他還是表示:“老實說,我很怕,因為我覺得谷歌會監視你任何東西。”

這類人群如何判斷新聞的可信性?

當受訪者在臉書、WhatsApp和谷歌上遇到新聞報道時,他們經常依賴一些線索,來迅速判斷這些新聞的可信性。

更相信自己熟悉的新聞媒體

在判斷新聞的可信性時,受訪者認為自己熟悉的新聞媒體發出來的東西更可信。正如維羅妮卡(40歲,美國)所說的:“我只相信我熟悉或知道的新聞媒體。”從另一方面講,當受訪者看到新聞報道是來自自己從未聽過的媒體時,他們傾向于完全忽略這些內容,或者不去相信它們。

如果一個人長期閱讀某個新聞媒體的內容,那么在通常情況下,這個人會越來越相信這個媒體,這個媒體往往給他帶來安全感或舒適感。雷娜塔(26歲,巴西)回憶自己是如何熟悉某個媒體的:“我從中學開始就讀這個媒體的新聞,因為當時老師總是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了解時事,于是我就養成了習慣。以前我會天天看,來了解時事,現在是一周兩次。”

很注意熟人發來的新聞

研究人員發現,受訪者經常注意到自己認識的人分享的新聞內容,特別是在臉書和WhatsApp這種互動性強的平臺上。

有些受訪者會更加相信家人、朋友分享的消息,特別是那些在某方面有專業知識或者為人特別謹慎的親友。賽萊斯特(45歲,英國)解釋道:“因為我認識那個人,我也知道這個人是值得信賴的。她會做一些調查,不僅僅是甩鏈接過來。”

此前,有學者專門研究過WhatsApp用戶閱讀新聞內容的行為。2021年,Digital Journalism刊登了一篇名為《封閉平臺上的新聞參與:影響WhatsApp新聞曝光度的人為因素和技術可供性》的論文。研究結果顯示,比起對新聞原始來源的信任,受眾對分享者的信任可能更加重要。但是在新聞消費中,這樣的人際信任也會讓不實信息傳播得更廣。

當然,并非所有的親友都是值得信任的,對于自己討厭的親友,以及那些經常分享不實信息的親友,很多受訪者表示不會相信他們發來的東西。例如,喬納森(54歲,英國)回憶說,他有一位不喜歡的網友,曾經在臉書上分享過一則新聞報道,他看到之后覺得生氣。他坦言,自己不喜歡那個人,連同那個人分享的新聞都不喜歡。

標題越吸引人,內容越不可信

新聞標題非常重要,特別是在讀者只看到小部分正文內容時。受訪者通常會警惕各種各樣吸引人的標題,覺得這是點擊誘餌或者嘩眾取寵的東西,因此會持有更多的懷疑態度。

佩德羅(51歲,巴西)直接表示:“標題越吸引人,我就越懷疑它下面的內容。”賽萊斯特(45歲,英國)認為標題越無聊,可能內容還越可靠。

巴西的雷娜塔(20歲)表示自己不信任巴西環球電視臺,因為“標題太嘩眾取寵了”,所以她“不會再消費這種內容”。英國的魯本(48歲)也批判了本國的某些新聞媒體:“《太陽報》《每日郵報》《每日快報》,它們都喜歡嘩眾取寵。所以,你可以看出它們在某種程度上,都想要賺取點擊量,或者刺激受眾,讓受眾感到興奮或者害怕。”

頗為諷刺的是,對于這些對新聞普遍不感興趣的人來說,他們往往只會在有限的時間內瀏覽新聞,但是能讓他們停下來關注的新聞,往往就是那些標題黨,盡管他們又通常不大相信這些內容。這種矛盾的現象,對于想跟受眾建立信任關系的新聞媒體來說,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

圖像很有說服力

要抓住受眾的第一眼注意力,圖像或視頻可能是最重要的視覺因素。有受訪者表示,圖像或視頻甚至會成為他們認定新聞報道可信的先決條件。正如吉姆(66歲,美國)所說的那樣:“我是視覺型的人。如果新聞報道有圖像,那么它會吸引我的注意力,然后我會閱讀標題。但如果報道沒有圖,我可能就忽略不看了。”

確實,圖像本身就是判斷信息可信性的重要因素。很多受訪者通過圖像判斷新聞記者有沒有直接目睹其所報道的內容。可能更重要的是,圖像能讓受眾用自己的雙眼觀察新聞事件,給受眾“自行判斷”的機會。

不過,圖像的選擇是有講究的。有些受訪者覺得圖表、卡通照片或者庫存圖片不大可信,更相信實際圖像或者近照。例如,馬丁(26歲,英國)用谷歌找新冠疫情新聞時,會注意哪些報道有“最契合的照片”。他提到,同樣的題材,有兩個自己沒聽說過的媒體在報道時只用了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的圖片,而《衛報》和《華盛頓郵報》刊登了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穿著個人防護裝備的照片,他覺得后者的報道更值得信賴。

推廣內容不可信

最后,推廣內容是受訪者判斷信息可信性的一大重要因素。推廣內容通常被視為利潤驅動的結果。絕大多數時候,受訪者一看到有推廣內容,就會非常警惕,選擇不看這些內容。

普拉納夫(28歲,印度)稱,自己會忽略谷歌搜索頁面中一開始出現的兩個網頁,因為它們打著“廣告”的標簽。坎迪(25歲,美國)在談到谷歌時表示:“谷歌是私有制公司,如果有別的公司付錢給谷歌,那么谷歌就會把它的內容放在你最先看到的地方。”當她看到《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在搜索頁面的前列時,她認為這家媒體“明顯”就是花錢買頭部推薦位的。

廣告種類也會成為受訪者判斷消息可信性的依據。有的受訪者特別關注新聞媒體有什么樣的贊助商。彼特(24歲,英國)說:“如果上面有類似賭博這樣的廣告,那么我不大會相信那里的內容。”

話說回來,以上內容消費心理或態度,僅代表這部分本身對新聞就不太感冒的人群的想法。作為研究報告作者之一的艾米·羅斯·阿格達斯博士,在推特表示:“對于新聞媒體來說,想要獲得這部分的受眾,它們可能要進行前后一致性和持續性更強的品牌推廣工作,還要更加注意新聞報道在數字空間的呈現形式,多看看呈現形式是如何影響受眾對媒體的信任感的。”

【今日互動】

你信任網上看到的新聞嗎?對于不同新聞的可信度,你的判斷依據是什么?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交流。

參考鏈接:

1.Snapjudgements: how audiences who lack trust in news navigate information ondigital platforms. (n.d.).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Journalism. Retrieved April 17, 2022, from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snap-judgements-how-audiences-who-lack-trust-news-navigate-information-digital-platforms

2.Peoplemistrustful of news make “snap judgments” to size up outlets. (n.d.).Nieman Lab. Retrieved April 17, 2022, from

https://www.niemanlab.org/2022/04/people-mistrustful-of-news-make-snap-judgments-to-size-up-outlets/

3.Masip, P., Suau, J., Ruiz-Caballero, C., Capilla,P., & Zilles, K. (2021). News Engagement on Closed Platforms. Human Factorsand Technological Affordances Influencing Exposure to News on WhatsApp. Digital Journalism, 1–23.

https://doi.org/10.1080/21670811.2021.1927778

關鍵詞: 新聞媒體 研究人員 感興趣的

責任編輯:FD31
上一篇:
下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免费 | 欧美巨大xxxx做受高清|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美女被无套进入| 国产精品美女www爽爽爽视频| 看看屋在线看看电影| 欧美亚洲精品suv| 新梅瓶4在线观看dvd| 日本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女人zozozo与禽交| 调教在线观看| 女生张开腿让男生通|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男生被男生到爽动漫| 亚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98av视频| 老司机带带我在线精彩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午夜体验试看120秒| 好男人资源在线www免费| 丁香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 在车里被撞了八次高c| 性欧美人与动物|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涩爱| yy6080理论午夜一级毛片| 午夜影皖|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四卡无卡麻豆| 国产女人好紧好爽| 亚洲精品永久www忘忧草| 嗯!啊!使劲用力在线观看| 一级黄色欧美| 久草国产电影| 美国式禁忌| 夜月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性初第一次电影在线观看| 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91香蕉国产线观看免| 免费a级毛片无码| 91老湿机福利免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