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長、短視頻在歷經多年的對峙狀態后,近期迎來轉機:抖音宣布與搜狐視頻達成合作,獲得搜狐全部自制影視作品和綜藝節目的二創授權,未來雙方還將在新劇宣傳推廣上,開展創意營銷或視頻征集等合作。
這一場破冰之旅,如何從法律、經濟、社會角度解讀?今日轉發一篇來自司法工作人員的評論文章。作者認為:更高水平的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在規則和權利面前做到“令行禁止”,更體現于在“相向而行”中實現互利共贏。
近日,某短視頻平臺宣布與某視頻平臺達成合作,旗下應用獲得視頻平臺影視作品二次創作的相關授權,用戶可對影視作品重新編輯、編排或改編。這也是長短視頻平臺間基于“二創”的首次合作。圍繞“二創”的市場博弈,迎來峰回路轉。
“二創”內容,一度被影視作品制作方視為“版權公害”。2021年4月,包括長視頻平臺、影視公司、行業協會在內的七十余家機構發布“聯合聲明”,譴責短視頻領域剪輯、搬運影視作品等侵權行為。更有頭部長視頻平臺高管公開發聲,直指“二創”即是“軟盜版”。在持續整治下,涉及國產影視作品的“一分鐘看電影”、惡搞戲仿等“二創”偃旗息鼓。但在新劇宣發等場景中,制作方依然有著借力“二創”吸引關注的旺盛需求,用戶的消費熱情也并未退場。
更高水平的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在規則和權利面前做到“令行禁止”,更體現于在“相向而行”中實現互利共贏,依法開放“二創”即是典型案例。在授權涉及的影視作品中,不乏質量較高、曾引發熱議的“良心劇”,作出授權無需額外成本,反而可能借助“二創”重新曝光,使老劇在用戶的“考古觀光”中回溫。而對于一直將“用戶創作內容”銘刻在產品基因里的短視頻平臺,從老劇入手推動“二創”合規有利于重啟創作垂類、扭轉輿論口碑,為將來爭奪新播熱劇的獨占性“二創” 授權試水。可以想見,在成熟的市場環境中,“二創”授權曾被忽視的經濟價值將被表達得更加充分。
除各市場主體的經濟賬外,“二創”授權在公共利益方面也有正溢出效應。在互聯網領域,表情包、“梗圖”等網絡迷因早已成為重要的文化資源,日益體現出不可替代的符號價值。盡管其社會功能得到一定認可,但在經典知識產權法體系中,“二創”擺脫灰色身份卻仍需時日。這就在知識產權資源的法律保護與社會性使用之間形成了張力。由于授權對象具有開放性特點,“二創”授權在一定程度上幾乎等同于將影視作品的智力成果提前投入公有領域。在堅持保護剛性不動搖的前提下,更充分展現了知識產權制度促進文化繁榮的潛力。
在經濟領域有所謂“監管蕭條”的提法,指的是強監管政策抑制了市場活力,但這一針對違規操作的辯解實際似是而非。盡管圍繞“二創”授權的探索有待繼續深入,但一系列“柳暗花明”已足以給予啟示。強化市場法治化建設必然會擠出泡沫,也可能引發短期調整,但只要存在真實健康的消費需求,在經過治理從而建立了更完備產權保護制度的市場中,一定會誕生更充分的供給,一定會形成更有效率的資源配置格局。從長遠來看,當精神財富生產者獲得更清晰的定價權,效益、創意與公共利益并非零和博弈,將在法律協調下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