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數輪試錯之后,Keep再次開啟對線下健身業務的探索。
只不過這次不是自營,而是以成本更低的方式代運營健身房團操教室,對象一般為俱樂部,通過為對方改造音響設備、輸送團課教練、引入用戶流量等方式合作。Keep計劃在今年合作開出100家「優選健身館」,用戶可通過Keep APP訂閱場館團課。
這很像是團課版樂刻,S2B2C通過健身房朝愛好者交付產品;也像是自帶流量的萊美,不止提供版權還有可被轉化的流量;甚至起到部分ClassPass的作用,提高了場館和用戶間的供需匹配效率。
Keep的終極目標依然沒有變,這個平均月活用戶近4000萬人的線上健身平臺,仍然需要將更多用戶的「關注健身」轉化為「健身行為」。
為了完成這個轉化,Keep再入健身房。
Keepland與奧美氧倉合作店
線下健身體驗終歸無法替代,這對Keep而言將會是愈發重要的用戶承載場景。
從Keep發布的招股書中能看到,線上健身內容、智能健身設備、配套運動產品,是目前形成商業閉環的核心三要素。但對應推廣投入的增加以及虧損凈額的擴大,也意味著線上健身閉環的全面跑通依然需要時間。
另一方面,全國最具健身付費意愿的人群聚攏于線下,他們或許曾使用Keep,但未必使用至今,對于一直在尋求增量的Keep而言,也許是時候通過提供更深層增值服務來留存用戶。
能看到Keep發力線下的決心,包括今年要招募500名教練并提供培養路徑,以及「優選健身館」49元的單節課程定價會是當前市場的競爭點。
但即便如此,整個線上到線下的健身服務連接,依然還有很長的被驗證之路。
Keepland
從北京華貿的第一家Keepland開始算起,Keep的健身房業務已來到第4年,而對于這個線上起家的健身公司來說,尚且沒有在線下表現出足夠擅長。
2020年Keepland宣布退出上海,上海的3家門店運營時長都不超過1年,北京的自營門店規模于調整后穩定在9家。即便到了今天,Keepland的具體營收規模也暫未在剛發布的招股書中有所披露,而這一業務也暫時歸入了「其他業務」。
好消息在于,從當前的時間節點來看,內容價值已得到更多健身房正視,比如團課健身將成為一部分綜合健身房未來的用戶引流入口,甚至用戶留存服務。
如果Keep正在做的代運營模式能給場館帶來流量,甚至促進場館提升用戶服務能力,那么進一步完善這個健身平臺的線上線下連接,將會是件可被持續期待的事情。
作為Keep線下實踐的首個產品,Keepland于2021年末開啟了新的線下切入方式:「優選健身館」。
「優選健身館」主體的俱樂部承擔團操課場地和基礎運營;Keep提供教練和課程,場地設施更新、線上流量導入,以及操課收入分成。
代運營的方式看似「雙贏」——Keep無需重資產開操房就能連接線下,而合作健身房也不必承擔團課支出就能輸出團課服務。
Keep優選健身館計劃
目前北京已有20家Keep「優選健身館」,用戶可體驗Keep的線上課程,包括尊巴、拳擊、瑜伽等多種團課,合作門店教練來自Keep體系,對外輸出標準化課程。
課程定價49元,介于免費操課和精品團課的中間地帶,被官方形容為「團操市場的瑞幸」。
Keep在線下健身所做的全新探索,更像是處于市場中所存在的空白地帶,或許不會直面萊美,也大概率不會和超級猩猩產生直接競爭。
因為所要轉化的用戶依然是高密度停留在抖音、B站、小紅書上的云健身用戶,或者說這些平臺依然是Keep最大的競爭對手。
B站健身
而「轉化」對于Keep而言已經到了必須要做的時候,在這當中,「線下」加速成為Keep下一個用戶承載場景。
伴隨Keep招股書的發布,也再次激起了一輪對這家健身公司未來商業變現路徑的討論,比如進一步攀高的營銷開支,增長勢頭趨于平緩的新用戶量,開始讓外界對已有業務線的增長空間感到擔憂。
不過好在近4000萬健身用戶的月活,是Keep暫時無法被撼動的核心,也有很大機會去尋找下個商業突破口。
「線下」未必會成為Keep核心的收入入口,但一定是未來無法取代的用戶增值服務。
lululemon線下社群
就好比一步步成長起來的lululemon,不靠線下社群體驗創收,但經營線下社群卻是這家市值400億運動品牌不可缺少的關鍵一步。
除了主觀的商業推斷,也少不了客觀的環境變化,比如俱樂部愈發重視用戶服務價值也是Keep要踏上這條新的線下之路的關鍵原因。
僅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能看到團課被提到了更高的位置。比如頭部俱樂部接入平臺推出按次付費團課,甚至嘗試把團課部門從一個成本中心做成創收部門,更多的則是走上自研課之路的健身房。
Keep的健身房新故事已經開始。
2018年3月,Keep第一場戰略和新品發布會,也正值王寧對外提出包含線下在內的科技互聯運動生態概念。
首先是運動空間Keepland,主打小型團體課,并嘗試在更多層面上,連接線上用戶行為和線下健身體驗;其次,健身產品命名為KeepKit,這也是如今延續下來的單車、跑步機等智能健身線;最后是服裝系列KeepUp,則持續地探索品牌化可能。
Keep于2018年提出的科技互聯運動生態概念
唯獨只有Keepland,承載了重要的線下功能。但可惜的是,經歷了數輪試錯,Keepland直營模式暫時定格在北京的9家門店。
而對于Keepland「優選健身館」的快速跑通,當前也很難直接下判斷。
比如單單是線上到線下的轉化就并不簡單。
線上健身用戶和線下健身用戶的重合度,也許沒有想象中高。時任Keepland業務線負責的李金一曾表示,北京地區適宜有20家Keepland自營店,但從實際結果來看,類似的預言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Keepland與MuscleDog的合作店
另外,與健身房合作即競爭的問題,或許也將會在未來布局更多場館時變得愈發明顯。
這就好比萊美與俱樂部的合作,一直以來是合作與競爭并行,即便能供給穩定的標準化健身服務,但不可避免地會稀釋健身房一部分自有品牌力。
和俱樂部的合作也不同于單品團課健身房,只需在業務層面滿足客戶、教練需求。即便是俱樂部團課代運營,依然要協調其他部門、經營者的運作需求。
比如將按次付費的服務模式植入俱樂部,可能要面對和俱樂部原本現金流運作體系之間產生的矛盾。
但無論如何,這場從線上到線下的挑戰已經開始,而手握龐大活躍用戶體量的Keep,始終面對機會。
3月21日,Keep宣布要在今年聯合100家傳統健身房,實現健身房場景的開拓目標,方式是讓團操課成為傳統健身房的流量中心。
但流量已不是中國健身房最稀缺的,最稀缺的是服務。
就好比健身房的瞄準價值不再只有「場地器械租賃」,從教練的內訓再到運營管理迭代,都是為了能進一步完善用戶服務。
同樣的事情也放生在團課領域,作為一個存在近5年的獨立健身產品,團課已經從拓展增量邁向新的精細化運作階段。健身房對團課的評價指標已進一步來到用戶拉新、留存率等。
相比之下,趨于同質化的課程在未來或許只能停留在「低價取勝」。
一兆韋德1012自研課程
從俱樂部威爾仕、一兆韋德,再到團課健身房超級猩猩、Shape,萊美課程的比重都在近一年有所減少。國內正出現越來越多可供選擇的課程體系,甚至一部分萊美資深培訓師,都開始為各自所屬健身房創造自研課程。
而原本爭奪明星教練,也在轉向培養更多合格線以上的優質教練,摸索教練質量標準化已成為全行業的考驗。
當然,尚且位于發展階段的中國健身行業,流量都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稀缺供給,但是更深的轉化機會最終會落在服務價值更多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