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飛向何方?」
「我打算待會去碼頭整點薯條。」
整點薯條怎么能不配上番茄醬呢?火星版番茄醬這就來了。
11 月 9 日,食品公司亨氏推出了「火星版」番茄醬。14 名奧爾德林太空研究所的天體生物學家,耗時 9 個月,在與火星相似的土壤、溫度和水環境中種植出了「火星版」番茄。
團隊負責人 Andrew Palmer 表示:
在此之前,火星模擬條件下的大部分努力都是短期植物生長研究。這個項目著眼于長期的糧食收獲。
為什么要在模擬火星條件下種番茄呢?畢竟,宇航員不能只靠預制食品和生菜生活。
Mike Massimino.
在「火星版」番茄醬之前,「地球版」番茄醬已經超越地球進入太陽系,作為太空任務中脫水食物的主要調味品。前 NASA 宇航員和機械工程教授 Mike Massimino 就是亨氏番茄醬的忠實粉絲,這次還擔任了亨氏火星版番茄醬的大使:
在太空中,我們有句諺語——「重要的不是食物,而是醬汁」。我們可以在那里選擇我們想吃的食物,但很多菜都脫水了,有點乏味,所以很好的醬汁總是讓你的飯菜很美味。
就在近日,國際太空站收成了首批辣椒,它的開花結果前后花費了 4 個月時間。宇航員雖然可以用干糧維持生活,但長期在零重力的太空作業,他們會逐漸喪失味覺跟嗅覺,刺激辛辣的調味料能有效幫助他們維持基本的感官能力。宇航員們還為此舉辦了一場「墨西哥玉米卷餅派對」。
在 2015 年的科幻電影《火星救援》中,主角借助糞便給火星土壤施肥來種植土豆,但現實并不那么簡單,在火星當農民依舊是難事。
《火星救援》. 圖片來自:豆瓣
火星平均溫度為零下 50 攝氏度,空氣中主要是二氧化碳,最大陽光強度約為地球的 43%,引力是地球的三分之一,水(或冰)存在于地表之下以及冰冷的極地地區。這些嚴酷的條件使得所有植物都必須在加熱、加壓的溫室中生長,大氣、濕度和水需要顯著補償。
此外,加拿大自然博物館的植物學家 Paul Sokoloff 指出,火星干旱的土壤不僅缺乏營養,還含有高氯酸鹽這種有害物質,必須通過化學方法去除它們,植物才能在那里生長。
圖片來自:getty images
不如反向思考,通過人造光源、土壤施肥以及排出毒素,或許可以營造出合適的環境。
2017 年以來,維拉諾瓦大學的天體生物學學生一直推行著他們的「火星花園」項目,調查哪些植物和蔬菜可以在富含氧化鐵的火星土壤模擬物中生長。他們已經測試了超過 45 種不同種類的植物。
在人造光下生長的生菜. 圖片來自:getty images
這些學生創造了一個既對植物友好又類似于火星的溫室環境。他們確保植物接收到的陽光量與在火星上大致相同,并做了一些可行的改進,比如使用多波長 LED 增強陽光、添加盆栽土壤或蚯蚓糞便用于松散土壤。
他們發現,生菜、芝麻菜、菠菜、豌豆、大蒜、羽衣甘藍和洋蔥蓬勃生長,胡蘿卜和土豆基本發育不良,紅薯的表現尚可。
2014 年發表在 PLOS ONE 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沒有施任何肥料的情況下,番茄、小麥、水芹和芥菜葉在模擬火星土壤中生長 50 天后狀況良好,甚至開花并產生種子。這些耐寒植物在火星土壤或「風化層」中比在地球上營養貧乏的土壤中生長得更好。
但真實的火星土壤很難被完全人工模擬出來,而且為了更高效地在火星上「種菜」,科學家必須在作物的營養、種植它們所需的資源和發芽時間之間進行權衡。目前模擬可行的「火星植物」,不一定過得了后面的眾多門檻。
更長遠地看,在火星上真正種植農產品,意味著為將來頻繁的火星任務開發和維持新的食物來源,減少那些從地球出發的人未來的負擔。
NASA 計劃到 2033 年把首批人類送上火星;SpaceX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則提出,希望能在 2024 年將人類送上火星,到 2050 年建立起能夠自給自足的火星城市。為此,長期農業計劃顯得更為重要。
《火星救援》. 圖片來自:豆瓣
也有人提出在保護性溫室之外,直接「地球化」火星的想法,但想改變火星的大氣層,需要花上數百年在其土壤中種植產氧藍藻、地衣和微生物,而所有這些努力仍然可能一無所獲——當微生物忙于創造大氣時,太陽風會不斷地將大氣吹走,因為火星缺乏一種免受太陽輻射的磁場。
即使人們能夠弄清楚如何加快速度創造大氣,火星的冬天也可能達到零下 133 攝氏度,一種無法想象的寒冷。亨氏火星版番茄醬目前也不對外出售,我們同樣不知道它是什么味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愛范兒”(ID:ifanr),作者:張成晨,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