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新的一年到來還有不到兩月。近日,五大衛視和各視頻網站陸續舉辦2022年招商大會,大批片單新鮮呈上,辭舊迎新的帷幕徐徐拉開。
回顧今年的綜藝市場,從上新數量、題材類型、播放量、熱度、口碑多個維度來看喜憂參半。
一方面,新綜藝成功開拓舞臺邊界,小眾文化、潮流、生活等節目打造題材細分化和內容差異化,避免在創作上故步自封,同時多數綜N代全輿情熱度維穩。據云合數據顯示,上半年有7部綜N代單日全輿情熱度峰值在400以上。
另一方面,根據云合數據整理,今年上半年綜藝上新部數有所增加,但全網綜藝正片有效播放164億,同比下滑19%,口碑上,突破豆瓣評分8的只有6部。
到了第三季度,網綜播放量環比第二季度有所回升,但累計正片有效播放和口碑較去年Q3均出現下滑,其中口碑評分破七分人數1000人以上的綜藝共8部,同比減少有13部之多。
新一年的展望已經啟動,2021年的綜藝市場卻還沒有留下太多亮眼成績。網娛君梳理五大衛視、五家視頻網站囤貨發現,留給2021的待播綜藝還有27部,今年口碑、播放量雙雙滑坡的綜藝市場,能否在年末挽回頹勢?
27部待播綜藝中,網絡綜藝在類型方面依然延續著多元化特征。
留給余下兩個月的網絡綜N代數量并不多,但愛騰優芒B五家視頻網站打造的題材各有不同。
愛奇藝有兄妹成長觀察類綜藝《我的小尾巴2》,以及與騰訊視頻一并打造的《哈哈哈哈哈2》;騰訊視頻有《令人心動的offer3》。
優酷和芒果TV分別有一檔綜N代,前者是《追光吧!哥哥》第二季,改名為《追光吧》,后者有步入第七年的《明星大偵探》,改名為《大偵探》。嗶哩嗶哩的《守護解放西》將迎來第三季。
僅僅6部綜N代,題材便已十分豐富,涵蓋了情感觀察、戶外創新、職場、舞臺競演、推理,為觀眾提供頗多可選擇方向。
而主題、內容的升級,可以看出創作者致力于差異化打法,同時設置了不少巧思。
例如 《令人心動的offer3》一改前兩季律所主題,而將焦點放在醫學篇,在觀眾審美疲勞之前主動挑戰新領域,同時在疫情特殊時期帶領觀眾窺探這一特殊職業背后的酸甜苦辣,人文關懷、創新理念都拉滿 。
再如《追光吧》打造出國際化嘉賓陣容,通過賽制和節目模式的改革,在原汁原味中注入新鮮感。
新類型綜藝方面,多數綜藝節目 用垂直化來吸引觀眾 。
愛奇藝和騰訊視頻都將鏡頭聚焦在導演職位,前者推出《開拍吧!電影》,用3輪角逐為6位新銳導演提供20部產出優秀短片的機會,同時以“夢想席位”為終極目標;后者找到集結4位行業頂尖制片人、16位導演、數十位演員,通過共同創作影視作品來爭取最優拍片機會,角逐年度最具價值導演榮譽。
再如《大灣仔的夜》等節目,從觀眾的審美喜好出發,應觀眾對于《披荊斬棘的哥哥》中大灣區哥哥的喜愛,單獨打造出《大灣仔的夜》。
綜合節奏下,娛樂環境正在不斷收緊,故而網綜在細分化中依然遵循著安全打法。
《半熟戀人》《了不起的打工人》《中國潮音》等綜藝,節目主題向圈層化靠攏,本質上還是選用戀愛、職場、潮流等題材。
《大灣仔的夜》《大伙之家》等節目,以嘉賓陣容吸睛,節目模式則是以美食、生活觀察等大眾化題材。
兩檔導演生態主題綜藝,出于近些年觀眾對于影視圈的議論聲量不斷增加,綜藝節目借此揭開行業生態故事,如今實現的是從演員至導演職位的視角改變。
相較于網綜緊貼年輕受眾,用多元的題材迎合并滿足觀眾審美,留給 臺綜的年末節目,從題材上更為保守一些 。
一方面,主旋律是核心節奏。
前有奧運會,后有冬奧會即將開幕,不少綜藝節目選擇與體育項目融合,為大型賽事增添更多關注。
北京衛視推出兩檔冰雪主題節目,分別是《冬夢之約2》和《追雪的南團》,浙江衛視推出一檔《冰雪正當燃》,東方衛視有一檔《冠軍VS冠軍》。
出于體育項目的豐富多彩,這些體育題材綜藝也在節目模式和內容上爭取“賽出風采”。
《冬夢之約2》的亮點是將冬奧題材與音樂題材相融合,邀請演藝圈明星藝人與音樂家、專業運動員、舞臺秀人員在冬奧場館打造音樂大秀;《追雪的南團》是帶領南方人去往北方,通過多種戶外游戲感受冰雪世界;
《冰雪正當燃》和《冠軍VS冠軍》均是是通過組隊進行體育項目競賽,用最直給的內容弘揚體育精神,不同的是后者除了冬奧項目之外,還結合夏奧項目,在傳統中追求創新。
另一方面,慢綜藝、文化、美食類大眾題材,始終在臺綜的主要備播計劃之列,而“1+1”的疊加打法,則是臺綜的創新要素。
如《百姓的味道》《理想的時光》《萬里走單騎》,在內容上不拘泥于一種題材元素,而是從中體現出人文、歷史、文化背景。
《百姓的味道》由謝霆鋒和丁真帶觀眾去往四川理塘,通過對于餐桌美食的挖掘,通過食材、餐具背后洞察人們的生活樣貌;《理想的時光》在云南開設民宿,回歸“慢生活”綜藝形式,著重描繪地域差異特色;《萬里走單騎》去往廬山、哈尼梯田、可可西里等10處遺產地,以及北京中軸線、福州三坊七巷兩處預備遺產地,同時在嘉賓陣容上追求年輕化,匯聚旅行、文化于一身。
無論是臺綜還是網綜,在節目內容創新和升級上,均圍繞年輕化、正能量、安全牌進行改變,顯然,在趨于平淡的綜藝市場中,行業雖然體現出升級創新,但不免存在著怯于試錯、盲目跟風的惰性。
而從今年已播的綜藝節目整體來看,口碑和熱度的雙雙滑坡,也彰顯著綜藝市場的創作困境: 多重因素下導致的創作思路緊繃、行業統一創新下的過度同質化,令創作者愈發難以脫離“舒適圈”,更令觀眾難以找尋到新的娛樂模式 。
一個現象是, 27檔待播綜藝中,目前只有3檔節目定檔 ,其中不乏節目出現延遲播出、改檔的局面,而悄聲上線、“緊繃”和“小心翼翼”也逐漸成為當下綜藝市場的一種“常態”。
但節目創新打法好解,劣跡藝人、流量化炒作的負面影響,于一度跑偏的綜藝市場來說,或許還需一段時間來消化。安全、保守的打法,也是綜藝市場的一種“自救”,誰能在密封線內完美答題,就各憑本事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網娛觀察”(ID:wldygc2016),作者:爾爾,36氪經授權發布。